【核心素养目标】7.1《家的意味》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家的意味》教案

资源简介

家的意味
课题 家的意味
核心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领悟家的丰富内涵;
道德修养 培养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法治观念 用实际行动表达孝亲敬长之情;
健全人格 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
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 家的内涵;中国人的家
难点 如何真正做到孝亲敬长
学法 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教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出示春运的图片 设问:他们的目的地是哪里?这个目的地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家的意味
讲授新课 活动一:生命的居所 对你来说,家是什么? 1.我家在某省某市某县。 2.那座房子就是我家。 3.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是一家人。 4.家里有美味的菜肴。 ----家庭: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思考: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具有哪些功能呢? 前两年,家里添了弟弟(妹妹) 爸妈都勤奋工作,有不错的收入 爸爸妈妈我们带我外出旅游度假 父母悉心照顾爷爷奶奶和我们 爸爸妈妈分享我的喜悦和忧伤 爸妈教育我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生育功能;经济功能;消费功能;赡养、扶养和抚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教育功能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P73“阅读感悟” 思考:为什么说富豪明明有家却不想回,中年男子找到女儿后说自己有家了呢?这两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活动二:中国人的“家” 探究与分享: 你有过春运的经历吗?对春运什么感受? 结合同学们的分享谈一谈:既然春运那么辛苦,为什么人们还要坚持回家呢?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探究与分享: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有关孝亲敬长的故事典故你知道多少?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孝亲敬长是法定义务 视频: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计算一下,当你忙完自己的事情,觉得自己有所成就之时,父母多大啦?你有什么感受? ----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如何孝亲敬长:(1)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 (2)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3)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作业布置 相应练习题。
课堂小结 知识脉络图
板书设计 家的意味 生命的居所 家庭的含义 家的意义 二、中国人的“家” 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如何孝亲敬长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