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己亥杂诗体裁:诗题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作者:名字:龚自珍年代:清代描述:辛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翻译: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译文: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原文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译文: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龚自珍所处时代是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即是其中一首。赏析二:艺术特色“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到处是一种沉闷气氛。这里用典。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结束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劝”字是奉劝,表现了诗人变革的信心。赏析三:诗歌结构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万马齐喑”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依靠巨大力量。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应破格荐用人材,考点:必背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解释:关键词: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关键词: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关键词:恃恃(shì),依靠。关键词: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关键词:天公造物主。关键词:抖擞振作,奋发。关键词:降降生,降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