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讲述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两目: 第一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阐述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二目“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阐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植根孕育于中华文化,第二目是第一目内容的深化和聚焦。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高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陌生;国家大力提倡弘扬民族精神,进行文化建设,学生在这一氛围中对民族精神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个热点话题的认识不够清晰,同时对于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目标确定 政治认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明确中国人民是县有伟大创造精神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阐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阐述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懂得这些民族精神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作用,地强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明确在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公共参与: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其地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 教学难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经典咏流传》何以成为“顶流网红”教师活动 1.议题情境 作为央视的又一清流之作,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节目播出仅三天,豆瓣评分高达9.3,72%的人给了5星好评,首播当天就力压其他各大一线卫视流量齐全的春晚。“和歌以诗”,将传统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其实不论选题立意还是宣传意义《经典咏流传》都属上乘。 2.放映视频《经典咏流传》节选,组织活动议一议:经典咏流传》何以成为“顶流网红”? 3.利用板书记录同学们回答的关键词,带领同学们了解其制作过程中所采取的现代技术,学习《经典咏流传》节目所承载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思考《经典咏流传》何以成为“顶流网红”?体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意义,总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做法。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意义,知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做法。 环节二: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教师活动 1.议题情境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启迪我们追求生命的价值;“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激励我们珍惜当下的光阴。经典诗词能够洗涤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从诗的咏唱中领略经典作品的思想境界,感受诗人浓重情趣,听出人生的哲思。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有一种精神。 2.任务设计 (1)民族精神是什么? (2)中国人民靠什么样的精神支撑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你从所举例子中提炼的共同特质又体现了该精神哪一方面内容?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如何丰富和发展的? 要求:请各组对经典诗词或诗词作者进行评价,深挖诗词背后的内涵,解读诗词含义,阐释人生价值,提炼出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信仰等共同特质。再由组长或组长推荐代表上台汇报,本组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对经典诗词或诗词作者进行评价,深挖诗词背后的内涵,解读诗词含义,阐释人生价值,提炼出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信仰等共同特质。再由组长或组长推荐代表上台汇报,本组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内涵、内容及其丰富和发展。环节三:向梦想出发,向先辈致敬教师活动 组织开展交流分享会“品鉴诗词,解读民族精神”:请你说说体现民族精神内容的诗词?将分享的关键词记录在黑板上,分析这些诗词所体现的精神。学生活动 积极参与课堂分享交流会,品鉴诗词,从不同的诗词中看到所体现的民族精神。设计意图: 积极参与课堂分享交流会,讲述时代楷模的故事,从他们不同的故事中看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能够同成为时代楷模的共性,最后回归到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学习。
6.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结合建党百年,以“续百年血脉,扬精神风帆”为主题,写一篇关于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演讲稿(500字左右)。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本节课以经典吟诵作为议题情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图片、视频、文字等材料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以经典吟诵作为议题情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图片、视频、文字等材料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搜集的材料开放性不够,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对材料的搜集整理不够全面。 (2)辩论的深刻性不够。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发言的辩手数量,发言的时间都有限制,教师对学生的思维点拨深度不够。
学习评价设计 (1)学习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能够结合历届时代楷模开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历程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与作用,知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增强学生在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感,科学把握弘扬民族精神的方式,积极参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 (2)教学过程评价:采用社会热点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注重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能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