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 预防犯罪设计人: 审批人:_____授课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刑法的作用和内容;2、知道犯罪的定义及基本特征;3、知道刑罚的含义和种类;4、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如何预防犯罪。【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青少年加强防范,预防违法犯罪教学难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2-56页,完成绩优学案39-40页自主预习活动探究探究一: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材料一:《扫黑风暴》里的高明远因实施违法犯罪事实54起涉及罪名14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合并执行死刑并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思考: 高明远案的判断结果说明刑法有什么作用?材料二:《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清节的,从重处罚。《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思考:《刑法》的内容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探究二: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规定一: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若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则构成犯罪。规定二: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及结果一:小明因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行为及结果二:小强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逃逸并致人死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小强负事故全部责任,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思考:对比分析上述材料,总结犯罪的基本特征。(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三:刑罚的特点1.组织领导黑社会罪——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故意杀人罪——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3.绑架罪——无期徒刑,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4.敲诈勒索罪——有期徒刑15年5.行贿罪——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250万元6.开设赌场罪——有期徒刑6年,罚金50万元7.强迫交易罪——有期徒刑4年,罚金30万元8.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有期徒刑4年500万元9.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有期徒刑4年10.窝藏罪——有期徒刑3年11.合并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思考:1.高明远的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有哪些?2.对高明远的最终判决决定说明我国刑罚有什么特点探究四: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材料一:辨析:我们常说稚子无知,因此,有人说年轻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不受刑罚处罚,你怎么看?材料二:看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材料三: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思考: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给你带来哪些启示?课堂检测1.李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分析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D.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2.于2020年12月26日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进行了重大修改。最低刑责年龄下调至十二周岁。降低刑责年龄,目的是( )①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②能更好发挥法律的示警功能和威慑作用③确保刑罚成为规范青少年行为唯一手段④能在一定程度上警戒未成年人遵守法律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C . ①③④ D. ②③④3.大量案件表明,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多有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且其早期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多数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因此,青少年应该( )①沾染不良习气②加强自我防范③杜绝不良行为④尽到监护责任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课后思考预防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家庭、学校和社会该怎么办?课后作业绩优学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