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社会思品学科期中检测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社会思品学科期中检测卷

资源简介

九年级社思学科期中考试检测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作出正确选择。1—10题每题1分,
11—21题每题2分。共3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
答案 B B C C C C C A B B ∕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D B C D D B C B C D D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22.(1)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分
(2)人口问题 2分 发展问题 2分
(3)计划生育 2分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分
23. ①科教兴国战略 ②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③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④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⑤节约资源基本国策 (1分 1点)
24.(1)材料一:和平问题 材料二:发展问题 (1分1点)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 (2分)威胁世界的安全和稳定或者是威胁和平的主要因素 (1分)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分)
(4)加强和平建设,坚持和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加强自身经济建设,加强合作交流,积极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加强自身军事建设,提高自身实力。 (每点2分,其他酌情给分)
25.(1)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社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分1点)
(2)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重返联合国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上海APEC会议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等;(1分1点) 综合国力越来越强 (1分) 国际认同的外交政策(1分)
(3)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1分1点)
(4)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6.(1)实质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2分)
(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分)信心来自于:(任意3点得3分)
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一国两制已得到成功实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个中国原则已经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承认;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等。
(3)自觉维护国家尊严,与制造国家分裂的言行作斗争;积极宣传一国两制正确方针;努力学习,积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等。 (1点1分)201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社思学科期中检测(试题卷)
温馨提示:
1.全卷分试题卷(卷I,卷II)和答题卷,试题卷共26题,试题卷的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2.全卷实行开卷考试。考试范围为九年级社会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九年级思品1-4课。
卷I
一.选择题(本题有21小题,其中1-10题每题1分,11-21题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题次的对应框中。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
A.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 B.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古巴导弹危机 D.美国对越南侵略战争的发动
2.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1966年文化大革命 D.1978年改革开放
3.下列选项前后没有关联的是( )
A.求同存异——亚非会议 B.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C.1971年10月——中国加入联合国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
4.在家里,我是孩子,要孝敬父母;在马路上,我是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园里,我是游客,要爱护花草树木……这些事例说明( )
A.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是负责任的表现
B.承担责任是自立自强的表现
C.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不断变换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D.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
5.九(8)班同学围绕“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 B.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C.维护集体利益,必然会损害个人利益 D.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6.在你的心目中,中国的国家形象应当定位为( )
A.一个发展中国家 B.一个落后国家
C.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家 D.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7.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 )
A.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B.提高国防创新能力
C.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D.提高农业创新能力
8.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现,政府部门积极应对,并加强了PM2.5浓度的检测,对城市空气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这说明政府( )
①重视大气环境的保护 ②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中心工作
③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④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A.① B.①④ C.①③ D.①②
9.今年是改革开放35周年,下列属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的是( )
①电视机在城镇家庭的普及率达100% ②全村人围坐在一起收听广播 
③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④孩子们经常跟着大人去茶馆听说书
A. 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国的兴国之要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11.“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此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A.共同性 B.发展性 C.公平性 D.持续性
刘大爷是土生土长的安吉人,经历了共和国的风风雨雨,几十年来刘大爷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变化。请你根据刘大爷提供的信息完成12-17题。
12.下图是刘大爷手绘的年代尺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下面是刘大爷对他以前生活的回忆,你认为可信的是( )
①1976年的一天,在广播上收听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的喜讯 ②1979年以后农村出现了“集体去种田”到种“自己的田”的变化 ③1976年,为即将结婚的儿子购置了“新四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 ④1981年后,能在新闻联播中听到经济特区的报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1954年,刘大爷在自家的矿厂门口敲锣打鼓的在庆祝顺利实现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
A.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流行歌曲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刘大爷提供以下四句歌词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③生产大跃进哪,大家一条心,农业纲要四十条,五年来完成,嘿五年来完成
④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16.刘大爷家门口有幅对联“昔日靠山吃山人穷家贫,今朝退耕还林民富国强。”这幅对联说明了我国实施( )是正确的
A.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B.可持续发展战略
C.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D.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17.刘大爷在某一期的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标题为“长风社乘长风破万里浪,早稻亩产一万五千斤”的新闻。这则新闻可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8.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行计划生育
19.2013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巴厘岛举行。习近平参加会议并表示,中国将致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亚太经合组织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这表明( )
A.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我国已经迈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C.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D.我国坚持南南合作,反对南北对话
20.党制定我国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依据是( )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1.下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内容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基本国情一一根本任务——主要矛盾 B.根本任务——基本国情——主要矛盾
C.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基本国情 D.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卷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大题,共48分。请认真阅读.分析材料,构建一个最符合要求的答案,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题次的对应框中。)
22.(10分)材料分析:温总理常和人们演算“13亿的乘除法”,他说:“人多.不发达就是我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13亿的乘除法”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1)请你很据温总理所说的话,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目前的现状?(2分)
(2)你认为要解决算式中存在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本质是什么?(4分)
(3)为此我国实行了什么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基本国策的目的是什么?(4分)
23.(5分)中国政府在《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在这面旗帜下,国家许多的国策和发展战略都得到实施,效果显著。下面表格里所列的事实里体现着哪些国策和发展战略?
我们的做法及成就 体现的国策或发展战略
例:安吉积极开展封山育林工作,每村每队都派专人护林,两年一砍伐,两年一培育。 可持续发展战略
安吉县从2007年起出台文件积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至今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50%。 ①
安吉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共增加34396人,平均每个家庭人口减少0.36人,超全国水平。 ②
安吉县环保局从2012年起积极兴建集镇污水处理厂,并加强地区监督,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为美丽安吉保驾护航。 ③
安吉县招商局积极对外推广和招商,2012年合同外资.实到外资都远超任务目标,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④
2013国土资源部来我县考核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对于我县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⑤
24.(11分)材料一:2013年外交部就日本.美国关于针对钓鱼岛“不测事态”欲制定一份“共同作战计划”发表评论。就中日关系,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方愿同包括经济界在内的日本各界保持正常交往,共同努力,推动中日关系克服困难,逐步回到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材料二: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在《2013年全球风险报告》中称,贫富差距加大将成为首号全球性风险。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断加深。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口超过10亿。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还存在什么问题?(2分)
(2)对于日美的行为,你是如何看待的?(3分)
(3)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政策的基础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谈谈,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可以为构建和谐、安定的世界作怎样的贡献?(4分)
25.(13分)认真阅读分析刘大爷的笔记本,回答问题。
(1)请填写出记录一中的所缺内容。(3分)
① ② ③
(2)记录二主要谈的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请你将新中国外交发展三个阶段中取得的成就各举一例。(3分)你认为当时我们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关于《新中国发展大事记》中第二条所指“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很大曲折”,你认为这些曲折指的是什么?(3分)
(4)改革开放,中国腾飞,我们取得了的辉煌成就。我们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6.(9分)家是孤雁向往的巢,是落叶回归的根,是我们温馨的港湾,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是我们殷切的期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讲话时多次释放“要让利给台湾,因为我们是兄弟”的善意。
材料二:2011年2月27日上午,温总理专程来到中国政府和新华网访谈室,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问题时,温总理谈到《富春山居图》要合璧展出时说,终有一天我们会实现一个更高的愿望,就是让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中国的河山得以实现,让一个完整的《富春山居图》永远合璧在一起。
(1)不管道路多么艰难曲折,两岸人民的骨肉亲情不是任何人的组隔开来的。材料一中“兄弟”的实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温总理说“终有一天我们会实现一个更高的愿望,就是让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中国河山得以实现”,请问更高的愿望是什么?让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中国河山得以实现的“信心”来自于哪里。(4分)
(3)早日完成温总理的殷切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能做些什么?(3分)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发展史
新中国发展大事记
记录二:
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 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表明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记录一:新中国农村经济变化
1.到1952年底,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①,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2.1952年—1956年底,农村纷纷成立 ②,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道路。
3.自1979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③,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 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很大曲折。
★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极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
★改革开放 中国腾飞201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思学科期中检测
(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作出正确选择。1—10题每题1分,
11—21题每题2分。共3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
答案 ∕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22.(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5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
24.(1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5.(13分)
(1)①________________(1分)②________________(1分)③________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
——————————————————————————————密——————封——————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