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三节 快与慢 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讲解新课引入随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2.掌握速度单位及其换算。重难点龟兔赛跑,谁运动得快?知识讲解新课引入随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比赛刚开始,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兔子中途睡了一觉,最终乌龟先到达终点,裁判认为乌龟运动得快。比较方法不同新课引入随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知识讲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观众角度游在前面的运动得快在相同时间内裁判角度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在相同路程内新课引入随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知识讲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路程、时间均不相同,如何比较运动快慢?新课引入随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知识讲解速度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一:相同时间比路程 方法二:相同路程比时间选用(v)公式:路程( s )时间( t )新课引入随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知识讲解速度速度的单位米/秒( m/s 或 m·s-1)组合单位米(m)秒(s)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新课引入随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知识讲解速度速度的单位千米/时( km/h 或 km·h-1)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常用单位:新课引入随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知识讲解速度速度的单位换算5 m/s = _______ km/h72 km/h = _______ m/s1820新课引入随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知识讲解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130km/h表示每小时通过的路程为130km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新课引入随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知识讲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 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距你 1 km 处产生的雷声?解:由 可得1.计算中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2.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已知:声音传播的速度 v = 340 m/s ,路程 s = 1 km = 1000 m 。求:听到雷声需要的时间 t 。答:需要约2.94s才能听到距你1km处产生的雷声。新课引入知识讲解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随堂练习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A. 一日千里 B. 大步流星C. 风驰电掣 D. 迅雷不及掩耳“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新课引入知识讲解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随堂练习短跑运动员 5 s 跑了 50 m,羚羊奔跑速度是 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CA. 汽车,羚羊,运动员 B. 羚羊,汽车,运动员C. 运动员,汽车,羚羊 D. 运动员,羚羊,汽车运动员:10 m/s羚羊:20 m/s汽车:54 km/h = 15 m/s新课引入知识讲解随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可以表示速度嘛?大家已经熟悉,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速度,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则速度的数值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从道理上来讲,“通过单位路程所用时间”是可以表示速度的。例如,在田径运动会上,甲跑完100m用了13s,乙跑完100m用了16s,大家都会承认甲比乙跑得快。不过按照这种规定,物体通过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的数值就越大,物体运动得越慢。由此可见,不论用哪种形式,都能够反映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但是,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这是因为这样规定给我们带来不少方便,而且已为世人所公认,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按这个规定来计算速度的。新课引入知识讲解随堂练习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堂小结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快与慢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v)方法一:相同时间比路程 方法二:相同路程比时间公式: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 m/s 或 m·s-1)常用的单位:千米/时( km/h 或 km·h-1)作业:月 日新课引入知识讲解随堂练习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