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精品复习课件(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精品复习课件(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2022年秋】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历史单元复习课件系列: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复习
【时空坐标】
国共第一次合作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蒋汪叛变革命
1927.4-7
国民党一大
1924.1






1924.5






1926.7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6.10
遵义会议
1935.1




1934.10



义八



1927.8
秋收起义
1927.9
井冈山会师
1928.4
古田会议
1929.12
1931.冬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国民党五次“围剿”
1930.底
1933.秋
复习旧知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复习旧知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6月
国民党一大
背景: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人新鲜血液
时间:1924年1月于广州
组织领导: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内容: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复习旧知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成果:创办黄埔军校
资料: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蒋介石为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从1924年5月创建于广州长洲岛。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复习旧知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英雄军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时间:1927年7月-1928年底
结果: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全国流域,震动全国
胜利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北伐作战方针正确;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北伐战争为什么在短期内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建立(根本原因);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北洋军阀失道寡助;各自为战
复习旧知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8年底,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二次北伐及东北易帜
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分工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②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例题讲解
1. 1926年国民革命军发布宣言:……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该宣言( )
A.标志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B.宣示了中国革命核心任务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D.得到北洋政府的大力支持
2.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材料主要反映了北伐战争的( )
A.发生背景 B.主要经过 C.重要成果 D.胜利原因
解析:A.标志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 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 , 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 ”,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帝国主义和军阀是革命的仇敌,和平统一的障碍,这就宣示了中国革命的核心任务,那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故选项B符合题意;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不符合题意;D.得到北洋政府的大力支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解析:根据材料“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D。
B
D
例题讲解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兵力。
材料二: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到攻打武昌的任 务后,一位共产党员班长将写好的遗书交给营长曹渊,同是共产党员的曹渊说:“我同你一样准备牺牲,还是交给周廷恩书记吧。”周廷恩也说:“我要同你一起去攻城!”第一营官兵在攻城战中,人人奋勇,个个冲锋,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材料一中,“打倒吴佩孚"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哪两个省份?材料二中的叶挺独立团因英勇善战,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什么美誉?据材料可以看出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材料四: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而雄踞中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达到新的高峰。
曾在材料四中的“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谁?黄埔军校建立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湖南、湖北。“铁军"。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周恩来。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复习旧知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南昌起义
原因: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血腥屠杀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时间:1927年8月1日于江西南昌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陈毅等
经过:南昌起义——占领南昌——主动撤离,南下广东——途中受挫——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曾占领了南昌城,取得胜利,但没有彻底地在南昌建立根据地,南下后严重受挫,但我党依然把8月1日定为建军节,这是为什么?
1.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以南昌起义为起点,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3.以南昌起义为起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湖北省汉口市
领导人物: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
内容: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影响: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 ,指明了新的道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八七会议
复习旧知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
地点:湘赣边界
领导人:毛泽东
结果: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农村包围城市的开始) ;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复习旧知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三湾改编:1927年9月底起义军在江西永新三湾进行了改编,改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进入井冈山,到1928年春,根据地便初步建立起来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时间:1928年朱德、陈毅率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井冈山革命地得到了建立和巩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井冈山道路”是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岁月里开辟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作。对于我们今天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复习旧知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面临的困难:农民土地少,生活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围剿;军队纪律涣散,军阀习气严重,战斗力较弱
古田会议
时间:1929年12月于福建上杭县古田
主要内容: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意义:古田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是党领导下的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时间:1931年冬于江西瑞金
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内容: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例题讲解
1.(2020·兴安盟)《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井冈山红色旅游区”的是( )
A.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B.万里长征,战略转移
C.两军会师,根据地建设 D.武装起义,八一建军节
2.(2021·自贡)1930年,中共中央军委主办的《军事通讯》指出:在瑞金独立政权中,可以见到许多宝贵的、独一无二的经验。这里的“经验”主要指( )
A.中心城市暴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议会和平斗争 D.地主减租减息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与朱德等在井冈山会师,C符合题意;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是党开天辟地的大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不符合题意;万里长征是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不是井冈山,B不符合题意;南昌起义的时间是1927年8月1日,这一天被定为八一建军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930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认为应该将大部分力量用在农村中,说明当时在农村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即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成果显著,才会让毛泽东建议将大部分力量用在农村中,所以这里的经验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B。
C
B
例题讲解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
材料二: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1)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创办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3)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合作分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建立的?
(4)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最后以失败告终?
答案:(1)①黄埔军校;②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③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一是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3)①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②蒋介石与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追昔抚今来反思)
(4)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革命力量遭到极大的损失,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结果:红军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仍未能粉碎“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形势危急,1934年10月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原因: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复习旧知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
主要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军事行动:
(1)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2)红军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3)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了大雪山,走过了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背景: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打破了蒋介石妄图使红军在大渡河全军覆没的计划。
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复习旧知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师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复习旧知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思考: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缺少粮食给养;内部矛盾斗争
长征胜利的原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的英勇善战;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正确的民族政策
例题讲解
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这主要是因为它( )
A.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2021·南充)“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首《七律 长征》体现了(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的精神
C.万众一心共御外辱的精神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
解析:A. 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不符合题意;B. 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不符合史实;C. 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不符合题意;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之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进行一系列作战,最终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因此说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精神。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D
B
例题讲解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提到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什么?
答案:(1)原因: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转折点:遵义会议。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3)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进取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