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必修一 3.2金属材料(第二课时)(课件30页)+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必修一 3.2金属材料(第二课时)(课件30页)+素材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金属材料(第二课时)
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那么在化学反应中,它们会按粒子照数目进行反应吗?
知识引入
想一想
化学计量数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化学计量数 2 ____ ____
扩大NA倍 2NA _____ _____
物质的量 2 mol ______ ______质量 56 g _____ _____
标况下气体体积 44.8 L ______ _______
1
2
NA
2NA
1mol
2mol
32g
88g
22.4L
44.8L
化学计量数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结论:
(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_________之比,等于其_________之比。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同温同压下各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_______之比。
粒子数目
物质的量
体积
计算的基本步骤
将已知物理量转化为物质的量
设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为n(B)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在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下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列出比例式
根据比例式求解
简明地写出答案







计算的基本步骤
2×23 g 2 mol 2 mol 22.4 L
练习
练一练
医疗上颇为流行的“理疗特效热”,就是利用铁缓慢氧化放出均匀、稳定的热,使患处保持温热状态。若56 g铁粉完全氧化成氧化铁,则需要消耗标况下氧气的体积为______。
16.8L
练习
练一练
解析:
关系式法
1.关系式法
当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
如:把一定量的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得10 g沉淀,那么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是____ g。
2.8
关系式法
解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
则关系式为
3CO~3CO2~3CaCO3
即CO~CaCO3
解析 (2)利用关系式进行计算
CO ~  CaCO3
28 100
m(CO) 10 g
关系式法
m(CO)=2.8 g。
守恒法
守恒法
解析:最终得到Na2CO3的质量10.6克。钠在空气中最终转化为Na2CO3的过程中钠的原子个数不变,可得关系式:
2Na ~  Na2CO3
2×23 106
4.6g m(Na2CO3)
守恒法
+4
守恒法
(3)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解析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守恒法
3.差量法
(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反应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差量法
差量法
a
解析 由下列反应方程式:
差量法
所以Na2O2与CO2、H2O反应后增加的质量与原混合气体CO、H2的质量相同。
2
2
混合气体燃烧以什么方法解题?
计算时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2——交叉法的使用
A.
B.
C.
D.
课本练习
A
课本练习
6.72L
课本练习
提示:可利用反应过程中铁元素质量守恒进行计算
课本练习
(1)0.53 (2)1:1
课本练习
2.0mol/L
总结
1、计算时单位要注意哪些问题?
单位运用对应化: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如果题目所给的两个量单位不一致,要注意两个量的单位要“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总结
2、化学方程计算的三个等式关系是什么?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各物质构成粒子的粒子数之比=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
总结
3、化学计算中常用方法是什么?
①守恒法(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
②差量法(质量差值法、体积差值法)
③关系式法(利用元素守恒建立关系式、利用方程式建立关系式、利用电子守恒建立关系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