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知识结构第一课 家住平原(1)课表要求1.利用地图和图表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平原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2.通过了解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及在这种自然环境下的人们所选择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理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学会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知识要点1.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地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3)水文:水网密布。 (4)地形、土壤:冲积平原,土壤深厚、肥沃。2.湄公河平原的农业特色:以人工劳动为主的精耕细作,水稻是主要的农作物。3.稻作文化的印记 (1)物质方面:稻米、米制食品、水渠、高脚屋。 (2)精神方面:文化活动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如柬埔寨的御耕节、越南的水上木偶戏;人们团结互助,关爱弱者,共渡难关。重要提示 在湄公河平原,人们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了水稻种植业。我国也是重要的水稻产国,了解家乡人民在生产与生活方式方面与湄公河地区的人民有何异同,培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相关链接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流行于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干栏式”实际是建筑学上的名称,俗称“高脚屋”。 自古以来,高脚屋就是气候潮湿、雨量充足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一种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一般的高脚屋不是多层楼房,只分上、下两层。最初,高脚屋用竹子盖建,后来逐渐发展为以木材为主。屋的上层住人,由数根竹桩或木桩高高托起,桩高不一,低的一米,高的数米;下层无墙,只有数根桩柱,用于饲养牲口、家禽,放置农具和其他物品。 这类建筑之所以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长期流行,最主要的原因是它适合当地的环境,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和不发达地区。高脚屋的特点是不怕水,且通风、防潮,不仅可使人免受潮气侵袭,有利于健康,而且能避免蛇、蚂蟥,甚至野兽的侵害。基础达标1.下列说法符合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是 ( ) A. 生产主要用机器 B. 人们居住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里 C. 生产水平较高 D.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2.下列地区不是世界水稻主产区的是 ( ) A.中南半岛 B. 欧洲 C.马来群岛 D.中国东南部3.以木、竹为主要材料,用木桩作为支撑,悬空架设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 ( ) A.湄公河平原 B.美国中部大平原 C.东欧平原 D.日本关东平原4.下列图片反映了湄公河平原生产特色的是( )5.湄公河平原位于下列哪一个半岛和地理分区 ( ) A.马来半岛、东南亚 B.中南半岛、东南亚C.印度半岛、南亚 D.亚平宁半岛、南欧6.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自然条件包括( ) ①土壤深厚、肥沃 ②高温多雨 ③水网密布 ④人口稠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7.下列各项内容与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产、生活风俗不符的是 ( ) A.插秧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B.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C.村民们彼此相隔较远,各干各的 D.这里的许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8.如果你去湄公河流域旅游,以下不太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 A.水网密布 B.大面积的麦田 C.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的房子 D.各种米制食品9.御耕节是哪个国家的传统节日 ( ) A.泰国 B.老挝 C.柬埔寨 D.越南10.湄公河平原的房屋大都尖顶,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这说明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 A.干燥阴凉 B.四季分明 C.高温多雨 D.干旱少雨尝试运用11.将下列平原与其所在的大洲用直线连接起来。 A.恒河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a.亚洲 C.尼罗河三角洲 b.非洲 D.珠江三角洲 c.欧洲 E.波德平原 d.南美洲 F.亚马孙平原12.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补充完整。 湄公河平原的居民日常 生活与稻作生产的关系 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 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 人工劳作人口密度较高 丰收满足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充足的水分(水渠和河流)民居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材料,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 帮助和协作劳动文化生活:与________生产息息相关,人们团结互助、________,共渡难关13.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字母A为___________ (平原),B为___________(海),C为___________(湾),D为___________(洋),F为___________(海峡),G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___________。(2)A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发展这类农业的自然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主要的建筑有___________,这类建筑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有很多相似之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横卧在长江中下游的两岸,是我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里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稻田鱼塘遍野,平原表面有一些起伏平缓的山丘。由于地处亚热带,又深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1)如果你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民,你会选择种植哪种作物?为什么?(2)你认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湄公河平原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有哪些相似之处?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 家住平原(1)1.D 2.B 3.A 4.A 5.B 6.D 7.C 8.B 9.C l0.C ll.A—a B—a C—b D—a E—c F—d 12.木 竹 水稻 关爱弱者13.(1)湄公河平原 南海 泰国湾 太平洋 马六甲海峡 马来群岛 (2)水稻 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人口众多、种植水稻历史悠久 (3)高脚屋(或干栏式建筑) 通风防潮又安全14.(1)水稻。因为这里地处亚热带,又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分充足;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流纵横交错,有利于灌溉和排涝;人口密集,有大量富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的劳动力。所有这一切,都为水稻的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2)都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核心;生产水平都普遍较低,靠人工劳作来完成,因而人口分布都比较密集;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能团结互助;民居的屋顶都是“人”字结构的;都以稻米为主食;都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稻作文化”等。第一课 家住平原(2)课标要求1.尝试运用各种图表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2.对比湄公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了解它们在自然景观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不同之处,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3.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剖析,理解因地制宜的观点,认识到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意义。知识要点1.美国中部大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北美洲的美国中部,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 (2)地势及土壤:土地辽阔,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3)气候:位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4)水文:世界第三大河密西西比河从北到南贯穿大平原。2.美国大平原的农业生产特色 (1)规模大。 (2)劳动力少。 (3)高度机械化作业。 (4)生产效率高,产量也高。主要提示 湄公河平原农业与美国大平原农业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以精耕细作的人工生产为主,而后者则是以农业机械化为主。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差异,而并非由于美国地广人稀、地形平坦所造成的。相关链接密西西比河 美国大平原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其东部内陆低,平原海拔不超过500米;西部大平原海拔500米~l 800米;北部和南部有内陆高地。密西西比河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全长6 020千米,是世界第四长的河流,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它从美国明尼苏达州发源,向南流经中部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其土质油黑,土壤肥沃。 密西西比河在漫长的流动中,滋润着美国大陆41%的土地,水量也比其他任何的美国河流要多。密西西比河是千万美国人饮用水的来源。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国家文化和娱乐休闲的宝库。每年,仅旅游、捕鱼和休闲娱乐产业的产值就能达到214亿美元,为流域各地提供了35万多个工作岗位。密西西比河同时也支撑着价值l26亿美元的航运业,提供相关工作岗位3.5万多个。全国一半的谷物和大豆都经由密西西比河上游运出。 密西西比河及其洪泛平原共哺育着400多种不同的野生动物资源,北美地区40%的水禽都沿着密西西比河的路径迁徙。基础达标1.美国大平原主要位于 ( ) A. 北温带 B.北寒带 C. 热带 D.南温带2.美国本土东西两侧分别濒临的大洋是 ( ) A. 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太平洋 C. 太平洋、印度洋 D.北冰洋、大西洋3.美国中部大平原上的大河是 ( ) A. 亚马孙河 B.尼罗河 C. 密西西比河 D.湄公河4.美国中部大平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 A.地中海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5.美国中部大平原适合的耕种方式是 ( ) A.机械化 B. 人力 C. 畜力 D.半机械化6.下列各项内容中,与美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符合的是 ( ) A.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农业生产主要是大型机械化作业 B. 居住区密集,农业生产以人工为主 C.农忙时节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D.农忙时节片片稻田中都有人们劳作的身影7.美国大平原农场农业的特点有 ( ) ①农业一体化 ②机械化作业 ③生产效率高 ④人均产量低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8.美国大平原采用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原因有 ( ) ①地域辽阔 ②地势平坦 ③工业化水平高 ④劳动力缺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9.美国中部大平原主要生产的农产品是 ( ) A.小麦、高粱、大豆 B. 水稻、玉米、小麦 C.小麦、玉米、大豆 D.玉米、黄麻、水稻10.世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有“世界粮仓”美誉的是 ( ) A.中国东北平原 B.湄南河平原 C.美国中部大平原 D.西欧平原11.下列关于美国大平原的描述,正确的有 ( ) ①鸡犬相闻,房屋大片 ②地广人稀 ③是美国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重要产地 ④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和灌渠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②③尝试运用12.将下列平原与其特点联系起来。 ①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湄公河平原 ②高温多雨,水网密集 ③劳动力不多,效率高 ④劳动主要靠人工来完成 B. 美国大平原 ⑤居民结构以木、竹为主 ⑥农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13.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1)请对比湄公河平原和美国大平原,完成下列表格。 比较内容湄公河平原美国大平原 主要农作物 人口密度科技发展程度 生产方式 农田类型 传统民居(2)你家乡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请从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家乡种植该种作物的原因。 (3)说说水稻的生产与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14.读下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并回答 问题。(1)大洋:A________ B________ (2)山脉:C________ D________ (3)国家:E________ F________ (4)河流:G________ (5)平原:H________ (6)D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F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 家住平原(2) 1.A 2.B 3.C 4.C 5.A 6.A 7.B 8.A 9.C l0.C ll.D l2.A—②④⑤ B—①③⑥ 13.(1) 比较内容湄公河平原 美国大平原 主要农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 人口密度 人口稠密 人口稀少科技发展程度 较低 发达 生产方式 人工劳作 机械 农田类型 水田 旱地 传统民居 高脚屋平房或矮屋楼房(2)示例:以浙江省为例,农作物主要是水稻。水稻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喜高温潮湿,浙江省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对水稻的生长极为有利;浙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网密布,水源充足,便于水稻的灌溉和排灌;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基地”;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悠久的种植历史,使水稻成为浙江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3)①水稻生产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人们的文化活动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如柬埔寨的御耕节、越南的水上木偶戏等。②大量灌溉和水利工程的修建、维护,每年的播种、插秧和收割都需要众人协作完成,因此人们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共渡难关。 l4.(1)A太平洋 B大西洋 (2)C落基山脉 D阿巴拉契亚山脉 (3)E墨西哥 F加拿大 (4)G密西西比河 (5)H美国中部大平原 (6)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课 家住平原(1).doc 第一课 家住平原(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