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傍水而居(1)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日本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态。2.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描述“水”在这些地区所起的作用。3.针对日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知识要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地域狭小、人El众多的岛国。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2.日本的自然环境 (1)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2)北端的北海道渔场因附近海域处于寒暖流交处,鱼类饵料丰富,鱼群集中,是世界知名的渔场。3. 日本的生产特色 (1)从事海洋捕捞。 (2)带动与渔业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如随处可见水产加工厂、制冰仓库、冷冻厂、渔网厂、造船厂等。 (3)现在许多渔民改变了过去只捕不养的习惯,转而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4.日本的生活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人们的生活处处散发着浓烈的海的味道。 (1)喜食鱼虾等水产品。 (2)渔民们不仅每年都要进行各种活动来庆祝丰收,感谢海洋的恩赐,还有一些与鱼有关的节日,如男孩节。5.日本渔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1)影响因素主要有:石油涨价、捕鱼范围缩小、填海造陆、海水污染等。 (2)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策:控制沿海围垦;治理水污染;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重要提示 耕海牧渔介绍的是住在海边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色,为了使人类能与海洋和谐共处,我们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比如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相关链接日本的“鱼文化” 日本自称是彻底的食鱼民族,鱼一直是日本饮食生活的主角。实际上,鱼已经深入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日本独特的“鱼文化”。 饮食:日本人吃鱼有生、熟、干、腌等各种吃法,其中以生鱼片最为名贵。刺身是日本独有的生食菜肴,以极新鲜的鱼贝类为食材,仅凭刀功就可以做成。日本人喜欢吃鱼,不仅吃鱼肉,鱼的所有部位几乎都吃,就连鱼刺和鱼骨也都会吃得千干净净。日本人偶尔会把一整条鱼和大米放在一起入锅蒸着吃,鱼的脂肪融入到米饭里,感觉特别香,既方便,又够营养。 谚语是人类各民族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一,日本的谚语中包括了极其丰富的与鱼有关的内容。此外,在盛产水产品的各地,渔民们每年都会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来庆祝丰收,如鲍鱼、虾、螃蟹等的祭祀活动。 还有一些与鱼有关的节日,如每年的5月5日是日本的男孩节,也叫鲤鱼节。在这一天,人们会用纸或布做成色彩鲜艳、形状像鲤鱼的彩带,并挂在竹竿上,祈盼家里的男孩健康快乐。基础达标1.位于日本的世界知名渔场是 ( ) A.北海渔场 B.舟山渔场 C.北海道渔场 D.秘鲁渔场2.日本有着独特的“鱼文化”,下列说法与之无关的是 ( ) A.用极新鲜的鱼、虾、贝等做成的“刺身” B.每年的“男孩节”,也叫鲤鱼节 C.举行“虾祭”“海胆祭”等祭祀活动来庆祝丰收 D.武士道精神3.小峰去日本旅游回来,下列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日本渔港城市,随处可见与鱼有关的产业 B.日文中有很多带“鱼”字旁的文字 C.日本饮食有浓烈的“海的味道” D.日本从国外大量进口鱼产品4.下列对日本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位于北太平洋渔场,渔业非常发达 B. 渔业有强有力的工业支持 C.捕鱼历史非常悠久 D.渔民基本坚持只捕不养的习惯5.日本有着岛国特有的生产、生活风情。下列叙述符合日本风情的是 ( ) A.一年一度的“渔民节”是渔民最大的节日 B.每年7、8月间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C.每年冬季进行“转场”,利用休息时间安排节庆 D.发展绿洲农业,瓜果收获时节载歌载舞6.日本拥有发达的渔业的原因有 ( ) ①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北海道,是世界知名的渔场②造船业发达,所造船只性能优良 ③发达的纺织业,织就了优质的渔网 ④先进的电子工业,为渔业提供了技术和装备⑤近海海域鱼类的增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尝试运用7.读图,这幅图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四面环海,优良港湾众多,渔业自古以来就是日本人赖以生存的途径。 材料二: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日本人的捕鱼范围大大缩小,许多大型渔船不得不闲置起来。日本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哪里?请分析其成因。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渔民遇到了什么困境?为此日本渔民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9.观察日本轮廓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或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海 ③________洋 A________岛 B________岛 C________岛 D________岛 (2) ________________附近海域,地处寒暖流交汇处,鱼类饵料丰富,是世界著名的渔场。 (3)在日本有这样的说法,“鱼味十足,无处不在”。请举例说明。10.通过对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水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但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很多对水的不合理利用现象。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图一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你的观察和体会,在日常生活中,与图一反映的现象类似的还有哪些?造成图二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要解决图一、图二中的问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三课 傍水而居(1)1.C 2.D 3. D 4.D 5.A 6.A 7.问题: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建议:设定休渔期;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要注意可持续发展。8.(1)北海道附近海域渔业资源最丰富。成因:北海道附近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区,鱼类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2)困境:捕鱼范围大大缩小。措施:日本渔民改变了过去只捕不养的习惯,转而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9.(1)日本 太平 本州 北海道 四国 九州 (2)北海道(岛) (3)示例:生产:水产业、造船业等;饮食:鱼宴;节日:“男孩节”的鲤鱼旗等;艺术:鱼的雕塑等;文字:带“鱼”字旁的文字和与鱼的形象习性有关的谚语等。 10.(1)浪费水资源 水污染严重 (2)略。 (3)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人江河湖泊等。 (4)示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第三课 傍水而居(2)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水上都市威尼斯的繁荣与面临的问题,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态。2.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描述“水”在这些地区所起的作用。 3.针对威尼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知识要求1.威尼斯的地理位置:欧洲意大利的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2.威尼斯的自然条件 (1)是由l00多座小岛组成的岛屿群,水上建城,岛以桥连,水为道路。 (2)气候宜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威尼斯的生产特色 (1)600多年前,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著名的商业贸易中心。 (2)如今,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著名的旅游胜地。4..威尼斯的生活特色 (1)形成独特的水城风光。“水为道路舟为车”,有大型的“公共汽车”(交通船),也有各家的“小汽车”(汽艇),还有专载游客的木船贡多拉。 (2)划船比赛等是传统节日。 (3)海水倒灌和水位上涨经常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结构。重要提示 本课时主要介绍水上都市威尼斯的形成、兴衰以及面临的危机等。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忧。针对威尼斯面临的危机,我们应有忧患意识,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相关链接威尼斯 威尼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建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这个城市曾一度拥有全欧洲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迁往亚得里亚海中的一个小岛。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威尼斯的先人们在淤泥中、在水上建起了威尼斯。 威尼斯有毁于火中又重生的凤凰歌剧院,有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叹息桥,有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拜占庭式的建筑,有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圣马克广场,还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一些大师的电影中最美的段落就在这儿拍摄。这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重镇,产生过历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威尼斯画派。 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完好的建筑延续到今天,其独特的气质令游人如梦如幻,来过威尼斯的游客都恋恋不舍,乐而忘返。 圣马克广场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El的公共活动中心。广场长约l70米,东边宽约80米,西侧宽约55米。广场四周的建筑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 贡多拉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据说其制作严格而又讲究:长ll米,宽近l米半,以栎木板为材料,用黑漆涂抹7遍始成。坐满6人,加船夫1人。河道两边的屋子气势不凡,但明显陈旧,个别已经破旧,小石桥不时迎面飞来,古时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浮现。不多时,小舟驶进宽阔的大运河,景观顿变,这是威尼斯的市中心,两边高大的宫殿式建筑鳞次栉比。基础达标1.威尼斯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是 ( ) A.造船业发达 B. 威尼斯人有经济头脑 C.优越的地理位置 D. 资源缺乏 2.《马可·波罗行记》的主角——商人马可·波罗从哪里出发来到中国 ( ) A.威尼斯 B.米兰 C.热那亚 D.佛罗伦萨3.威尼斯的城市建设明显具有 ( ) A.“水城”特色 B. 文化特色 C.宗教特色 D.商业特色4.威尼斯的标志性建筑是 ( ) A.圣马克广场 B.圣马克教堂 C.叹息桥 D.凤凰歌剧院5.威尼斯古城建在l00多个小岛上,城中水网密布,交通主要靠 ( ) A. 汽车 B. 地铁 C.船 D.火车6.被称为“水上都市”的威尼斯位于 (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7.威尼斯因水而忧的原因是 ( ) A.水污染严重 R陆上交通不便 C.海水倒灌与水位上涨 D.旅游人数过多8.威尼斯的旅游业和El本的渔业都是 ( ) A.靠海而兴 B.靠商贸起家 C. 靠捕鱼发家 D.靠航海而兴旺9.威尼斯重新焕发兴盛的原因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 发展了旅游业 C.加固了大堤 D.解决水位上涨问题10.“水是万物之源”,下列各项中,属于保护水资源的做法有 ( ) ①节约用水 ②重复循环用水,用洗脸水来浇花 ③农田灌溉为漫灌 ④随手关水龙头 ⑤农田灌溉为滴灌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尝试运用11.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海滨的“水城”威尼斯,建于离陆地近4 000米的浅水滩上,由l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城内有众多的运河、水道以及各式各样的拱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游客均乘坐一种叫贡多拉的小舟游览。 (1)“水城”威尼斯的“水”主要是指 ( ) A.河水 B. 湖水 C.海水 D.淡水 (2)水给威尼斯人带来了哪些好处?如今,水给威尼斯人带来了哪些问题?水与威尼斯城的关系给我们敲响了什么警钟?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起“水城”,人们第一个会想到这座城市,依然还记得中学时朱自清的散文中提到:她是“海中的城”。 材料二:诗人拜伦在1817年来到这里时,也惊艳于这座“水城”的脱俗之美,忍不住送给了她“亚得里亚海之后”的封号,因为由海面上眺望她,她就像矗立在亚得里亚海上的海市蜃楼般。材料一中的“她”是指哪座城市?位于哪个国家?这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你能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水与该城市的关系吗?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该城市面I临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13.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国家是________ ,字母A为________海,B________海,D城市为________。 (2)D城市位于罗马的________方向,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该城市的旅游特色主要有哪些?D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三课 傍水而居(2)1.C 2.A 3.A 4.B 5.C 6.C 7.C 8.A9.B l0.A ll.(1)C(2)威尼斯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威尼斯城一度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商业城市(或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 (3)海水倒灌与水位上涨经常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侵蚀着建筑物和堤岸,甚至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结构。(4)我们应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2.(1)威尼斯。意大利。 (2)船。 (3)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忧。 (4)威尼斯面临着生存危机,如海水倒灌、水位上涨等经常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侵蚀着建筑物和堤岸,甚至影响整个城市的结构。解决措施: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建立海上防堤工程等。 l3.(1)意大利 地中 亚得里亚 威尼斯 (2)正北 独特的“水城”风光,纵横交织的水道构成大街小巷,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古老的建筑魅力依旧。 (3)主要是水淹威尼斯,如水位上涨、海水倒灌等,经常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侵蚀建筑物,甚至影响到城市的结构等。示例: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保护人类家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课 傍水而居(1).doc 第三课 傍水而居(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