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1)课标要求1.初步学会分析西亚波斯湾沿岸这个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通过波斯湾这个案例,理解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会人类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存的。3.学会利用地图等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运用景观图等资料描述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具有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知识要点1.波斯湾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连接地带,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即“五海三洲之地”。 (2)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3)水文:地表没有一条常年有水的河流。2.波斯湾地区被誉为“世界石油的宝库”。人们把石油叫做“工业的血液”。3.石油带来的变化 (1)商业:骆驼商队、域外珍宝一巨额的外汇收入。 (2)城市化水平:低一高。 (3)生活水平:贫穷一富裕。4.波斯湾地区的主要居民:阿拉伯人(白色人种)。5.西亚石油外运情况:主要运往西欧、北美和日本。6.石油外运的三条主要线路 (1)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中国、日本 (2)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北美 (3)波斯湾→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北美重要提示 本课时的重点是了解西亚波斯湾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难点是理解石油的外运线路及波斯湾地区的人民如何通过开发石油资源发展工农业生产,进入现代化。本课时体现的是干旱地区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个典型例子。相关链接“世界石油的宝库”——波斯湾 波斯湾素有“世界石油的宝库”之称,其石油蕴藏量之丰,油质之好,开采成本之低,运输之便捷,是世界其他地区无可企及的。据2003年的数据统计,全世界石油探明蕴藏总量为l 734亿吨,其中波斯湾地区的储量就有1 066亿吨,占近2/3。此外,波斯湾地区也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3以上。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等海湾八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海湾地区的石油油质好,以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轻质油为主。在生产成本上,由于地质条件好,海湾地区开采一桶石油的平均成本仅需2美元/桶,而在北美和欧洲为ll美元/桶,非洲为7美元/桶,南亚为6美元/桶,中国为l4美元/桶。在运输方面,中东地区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海陆运输都极为便利。 目前西亚国家中有8个国家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除以色列外,其余都是海湾产油国。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对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波斯湾地区作为世界石油资源储藏量最丰富的地区,自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能源争夺的主战场。从某种程度上说,谁在波斯湾确立了主导地位,谁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基础达标1.世界著名的“石油海峡”是 ( ) A.土耳其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英吉利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2.苏伊士运河沟通了 ( ) A.黑海和地中海 B. 地中海和大西洋 C.红海和阿拉伯海 D.红海和地中海3.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输出路线中,运载量最大的航线是 ( ) A.陆上管道运输线 B. 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 C. 经过好望角的航线 D.经过马六甲的航线4.地球上有许多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给人们的印象是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然而,不少干旱地区在严酷的地表下面,却蕴藏着宝贵的 ( ) A.铁矿和石油 B.铁矿和地下水 C.石油和地下水 D.黄金和石油5.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主要输往 ( ) A.北非、东欧 B.非洲、北美洲 C.西欧、北美、日本 D.俄罗斯、美国6.“世界石油的宝库”是指 ( ) A.中东的波斯湾沿岸 B.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 C.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D.欧洲的北海沿岸7.阿拉伯半岛的居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 A.石油的开采 B.便利的交通条件 C.优越的地理位置 D.绿洲农业的发展8.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 ) 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石油9.西亚的石油向东运输要经过 ( ) A.好望角 B. 苏伊士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巴拿马运河尝试运用10.读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半岛:A________ B________ ②国家:C________ D________ ③海湾:E________ ④海洋:F________ G________(2)图中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______气候,居民主要为_______人种,大多数为_______人。(3)该地区拥有的丰富的地下宝藏是________ ,其开采后大部分供出口,主要输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4)在该地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此请你对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提几点 建议。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么多年来依靠真主赐予的礼物——石油,我们改变了很多东西,我们告别了 贫穷,告别了落后,看起来我们比50或40年前要自信得多了……但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这一切仅仅是昙花一现的辉煌罢了。 ——阿联酋总统 材料二:阿联酋,一个创造奇迹的国家,在立足迪拜连续打造出“帆船酒店…‘棕榈岛”“世界第一高楼”等一系列惊人惊世的建设之后,如今又开始在其首都阿布扎比推出一项更为引入瞩目的工程——“马斯达尔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要建造世界上第一座零碳、零废物的绿色城市——“马斯达尔城”。材料中提及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位于哪个半岛?那里有怎样的地理环境?从材料中可知阿联酋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它的财富主要来自于哪里?阿联酋是如何告别 贫穷的?从材料一中可知西亚地区的石油工业存在着哪些隐忧?该如何改变?请尝试向阿联酋政 府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材料二中提到的“马斯达尔计划”说明了阿联酋的什么理念?12.读西亚石油输出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亚的主要产油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亚的石油大量外运,主要输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艘满载30万吨原油的油轮从波斯湾分别驶往美国的纽约和日本的东京,请将沿途经 过的主要海峡和大洋填写出来。波斯湾→________海峡→________________海峡→________洋→东京洋{ ________角→ ________洋一纽约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1)1.B 2.D 3.C 4.C 5.C 6.A 7.A 8.D 9.C l0.(1)①小亚细亚半岛 阿拉伯半岛②伊朗 伊拉克 ③波斯湾 ④黑海 红海 (2)热带沙漠 白色 阿拉伯 (3)石油 北美 西欧 东亚 (4)水资源短缺。建议示例:①种植耐干旱的农作物;②积极引进节水灌溉设备,提高农业用水效率;③发展科技,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如喷灌和滴灌技术,发展绿洲农业。 11.(1)位于阿拉伯半岛。那里气候干燥,是热带沙漠地区。 (2)阿联酋的财富主要来自于石油。 石油的生产和销售为阿联酋带来巨额的外汇收入,财富滚滚而来。同时,人们用石油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购买节水灌溉设备,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扩大农田面积,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3)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面临石油短缺的危机。措施:①发展节水农业;②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③利用石油带来的财富,大力发展旅游业;④大力发展教育,促进科技水平的提升;⑤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4)开发新能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12.(1)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写出任意三个即可) (2)美国 西欧 日本(3)霍尔木兹 印度马六甲 太平 好望 大西第五课干旱的宝地(2)课标要求1.初步学会分析以色列这个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通过以色列这个案例,理解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体会人类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处的。3.学会利用地图等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运用景观图等资料描述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具有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知识要点1.以色列的自然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地中海的东南角。 (2)气候: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缺乏。 (3)地形: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耕地面积少。2.以色列的生产生活特点 (1)20世纪70年代以来,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农业技术,使可灌溉土地大量增长。 (2)严格保护有限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实施各种“开源”与“节流”措施 ①使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 ②充分开发水资源,把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将海水淡化后作为生活 用水。 ③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最大限度地收集和贮存丰雨季节的降水。 ④努力开发节水、高附加值作物,并进行反季节生产。 ⑤国家实行用水许可证和计划用水分配制度,鼓励节约用水。 以色列人在沙漠中建起片片绿洲,使该国跻身于农业发达国家,被称为欧洲人的“大花园”“大菜篮”。重要提示 本课时的重点是以色列的绿洲农业,难点是知道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节水农业技术,在沙漠中建起了绿洲。利用有关资料和图片,了解以色列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的措施,从而体会干旱地区的人们是怎样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相关链接以色列对水资源利用的技术 以色列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271立方米,沙漠面积占陆地面积的67%,年蒸发量达2 500毫米。但是由于以色列人采用了先进的节水农业技术,“不毛之地”变成了“粮果之乡”。该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1.管道引水,形成网络 以色列重要的水源地是位于约旦河上游叙以边境的太巴列湖,该湖面积为l66平方千米,蓄水量42.4亿立方米。为了充分发挥其效能,以色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投资数亿美元,修建了长达440多千米的引水管道工程。他们把太巴列湖的湖水抽高到360米,然后通过直径2.74米的钢筋混凝土管道,依靠北高南低的地形把水送到中部和南部,形成覆盖陆地面积60%的“国家引水渠”地下网络。 2.咸水淡化,多方集水 微咸水、生活污水和暴雨洪水被称做边缘水,以色列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微咸水的国家之一。以色列通过先进技术把地下咸水淡化为微咸水,并探索出一套成功使用微咸水灌溉的路子。他们采用先进的喷灌、滴灌和夜间灌水措施,让棉花、小麦与苜蓿这些对土壤盐分有不同要求的作物轮作,建设排水系统,利用雨季降水洗盐,使土壤盐分保持了周年平衡,防止了次生盐碱化。 3.电脑微灌,系统控制 以色列的电脑微灌设备由控制枢纽、管材部件和灌水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农业专家根据气象条件、土壤含水量、农作物需水量等参数编好程序,由太阳能驱动的计算机控制,利用塑料管道灌水系统密封输水,适时适量、缓慢均匀地把含有肥、药的水送到植物根系或喷洒在茎叶上。应用该技术比大畦灌水节水90%,节能50%,平均增产30%。 为了利用暴雨洪水,防止弃水,以色列在北部年降水量200毫米"、-400毫米的丘陵区中每个可集水的小峡谷都兴建了小型水库,用于局部灌溉。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干旱农作区,采用地面喷洒化学物质的措施阻止水分下渗,增加地表径流,使有限的降水集中流人农田。在农田,他们还实行作物残茬留田集水,增加了土壤的水分含量。以色列在利用微咸水的同时,还在内格夫沙漠南部兴建了海水淡化厂,采用闪蒸法获取淡水,同时,又在对海水蒸发处理的过程中发电,一举两得。 基础达标 1.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最首要的条件是( ) A.劳动力 B.热量 C.水源 D.肥料 2.以色列的主要居民是 ( ) A.犹太人 B. 阿拉伯人 C.日耳曼人 D.波斯人 3.下列措施不属予以色列节水措施的是 ( ) A.采用喷灌、滴灌技术 B.修建水库收集和贮存丰雨季节的降水 C. 少种高耗水作物 D.大水漫灌 4.在西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头长在火中,脚浸在水里”的果树是 ( ) A.菠萝树 B.香蕉树 C.椰子树 D.枣椰树 5.在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除了考虑水资源问题,还要考虑 ( ) A.作物的品种 B.营养价值 C. 销路 D.劳动力 6.被称为欧洲人的“大花园”“大菜篮”的国家是 ( ) A.荷兰 B.法国 C. 新加坡 D.以色列7.下列关于以色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以色列耕地面积少,水资源缺乏 R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节水农业技术,在沙漠中建起了绿洲 C.以色列人努力让宝贵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D.以色列人的生活仍然非常贫穷、落后8.在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农业,投资大、成本高,以色列集中力量种植的是 ( ) A.低价值的粮食及饲料 B.高耗水的作物 C.水果、花卉等附加值高的作物 D.胡杨树9.以色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为 ( ) A.炎热 B. 寒冷 C.风沙大 D.干旱10.假如你来到以色列,不能感受到的情景是( ) A.绿洲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B.收获的季节到了,田里翻滚着金黄色的稻浪 C.成片的枣椰树 D.大地遍布管道,公路旁蓝白^色的输水管连接着无数滴灌系统尝试运用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色列贫瘠缺水,也谈不上地大物博,农业发展没有丝毫优势。然而,犹太民族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民族。他们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现代工业国的腾飞。这个经济奇迹,源于一种独特的高科技节水灌溉技术——滴灌。滴灌技术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发展滴灌技术需要哪些条件作为保障?除发展滴灌技术外,以色列还采取了哪些节水措施? (4)以色列发展绿洲农业的举措,有哪些可供其他干旱地区(比如我国西北新疆等地区)借鉴的?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2)1.C 2.A 3.D 4.D 5.A 6.D 7.D 8.C 9.D lD.B ll.(1)①直接供水到植物根部,减少蒸发(节水);②将肥料与水一起输送给作物(节肥);③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通气性,降低土壤的盐化程度。 (2)资金、科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3)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不受污染;海水淡化,发展淡化技术;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北水南调;加大对雨洪资源的利用;污水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政府对水资源实施严格监管,公民节水意识强。 (4)①采用喷灌和滴灌技术,科技兴农;②加强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完善并落实水资源使用制度;③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选择种植合适的农作物(耐早、附加值高);④节约保护水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1).doc 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