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二、物质的分类三、物质间的转化(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2)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3)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4)金属氧化物+水→碱(5)非金属氧化物+水→酸(6)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7)金属+酸→盐+氢气(8)金属+盐→新盐+新金属(9)金属氧化物+酸→盐+水(10)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11)碱+酸→盐+水(12)酸+盐→新盐+新酸(13)盐+碱→新盐+新碱(14)盐+盐→两种新盐四、金属的冶炼1.金属的冶炼是指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2.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碳、氢气和一氧化碳。(1)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2)利用孔雀石制取铜①孔雀石(或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粉末,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3CO+2Fe。例1、如图“→”表示一种金属能把另一种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甲、丙、乙例2、为了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X中只含有CuB.试剂B是稀硫酸C.溶液Z中的金属化合物为FeSO4和CuSO4D.操作Ⅰ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例3、“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甲)。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___________(填化学式)。(2)小红利用图乙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乙装置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4、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做了下列实验:(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________。A. Cu、Ag、稀盐酸 B. Cu、AgNO3溶液(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A. Zn、Cu、Ag B. Zn、Cu C. Cu、Ag D. Ag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编号)。例5、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1)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甲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装置甲处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变红B.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甲处的酒精喷灯C.一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2)每年因腐蚀而浪费掉的金属材料数量惊人,铁栅栏常采取的防锈措施是______________,除防止金属腐蚀外,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1.有X、Y、Z三种金属,为判断其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将X、Y、Z分别置于稀盐酸中,X表面有气体产生,Y、Z无明显现象;②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Y、Z的活动性顺序为( )A. Y>Z>X B. X>Y>Z C. Y>X>Z D. X>Z>Y2.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 )①Mg2+ ②Mg2+和Fe2+ ③Mg2+和Cu2+ ④Mg2+、Fe2+和Cu2+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有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nH2n(n≥2,n为正整数),这类化合物统称为烯烃。下列有关烯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C2H4)是最简单的烯烃B.烯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C.烯烃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随n的增大而变小D.烯烃都属于有机物4.探究铁、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 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B. 放有镁片的试管外壁发烫C. 铁片与盐酸反应速率最快D. 它们的活动性:Cu>Fe>Mg5.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将大小相同的铁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浓度相同的稀盐酸中;②将铜片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③将金属A加入到B溶液中。(1)根据实验①可以判断出镁的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补充一个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也能说明镁比铁活泼。(2)根据实验③得出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果B是硫酸铜溶液,则A是________;如果A是铜,则B溶液是________。(3)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6.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已知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1)反应:①Fe2O3+3CO2Fe+3CO2;②Fe2O3+3C2Fe+3CO↑,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高炉炼铁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均填序号)。(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________性。(5)铁制品易生锈,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面对反应结果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不含有ZnB. 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C. 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D. 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不含有Zn2.将一定量的铝粉投入到Mg(NO3)2、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Ag、Cu B. 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没有MgC. 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 D. 滤液中一定有Al(NO3)3、Mg(NO3)23.检验某可燃化合物是否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将该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后还必须进行的实验有( )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②用无水硫酸铜检验 ③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④对反应物、生成物进行称量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4.某同学为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哪种物质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先通过如图甲所示装置,再通过如图乙所示的仪器组合。为达到实验目的,图乙中仪器选择和连接最合理的是( )A.cba B.cda C.cbd D.bca5.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B. 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C. 实验④中若X为Cu,Y为FeSO4溶液,则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D. 实验④中若X为Cu,Y为AgNO3溶液,则能验证金属活动性:Cu>Ag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R>Fe>Cu;猜想二:______________;猜想三:Fe>Cu>R。【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正确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浓度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____ (填“快”或“慢”)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猜想一正确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反思】三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3)金属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反应。7.根据如图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回答:(1)若化合物乙的溶液呈蓝色,单质y是银白色固体,则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常温下y若是气体单质,则化合物甲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3)若常温下化合物甲是黑色固体,化合物乙是无色液体,则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例1、D【解析】由图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关系可知,金属甲能把金属丙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丙强;金属丙能把金属乙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金属丙的活动性比乙强;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甲>丙>乙。例2、B【解析】该实验目的是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则加入的试剂A是过量的铁粉,固体X是铁和铜的混合物,A错误;固体X是铁和铜的混合物,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则试剂B是稀硫酸,B正确;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溶液Z中的金属化合物是FeSO4,C错误;操作Ⅰ是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D错误。例3、(1)N2 (2)不能 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氧气、氮气 (3)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若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则猜想②正确,若混合液变蓝,则猜想②不正确【解析】(1)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与空气接触,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2)小红利用图乙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例4、(1)锌片上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B (3)B【解析】(1)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锌能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故现象为锌片上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通过实验A可知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通过实验B可知锌的活动性比银强,还需要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Cu、Ag与稀盐酸均不能反应,故无法证明;Cu与AgNO3溶液反应,可以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可以达到实验目的。(3)当Zn过量时,固体中含有Zn、Cu、Ag,故A项合理;由于银的活动性最弱,故最先被置换出来,固体中一定有银,故B项不合理;当锌不足或恰好反应时,固体中含有Cu、Ag,故C项合理;当锌不足,未与硝酸铜反应时,固体中只含有Ag,故D项合理。例5、(1)①Fe2O3+3CO2Fe+3CO2 :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②B(2)刷防锈漆;寻找金属的代用品(或合理开采金属矿物资源等)【解析】(1)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装置甲处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黑,错误;B.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甲处的酒精喷灯,正确;C.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错误;(2)铁栅栏常采取的防锈措施是刷漆,除防止金属腐蚀外,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还有寻找金属替代品、合理开采金属矿物、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1.D【解析】①将X、Y、Z分别置于稀盐酸中,X表面有气体产生,Y、Z无明显现象,说明X的活动性比Y、Z强;②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Z>Y。故其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Z>Y。2.C【解析】a中不发生反应,有Fe和MgSO4,b中发生的反应为Fe+CuSO4===Cu+FeSO4;a、b混合后红色固体增多,则乙中继续发生Fe与CuSO4的反应,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为Mg2+、Fe2+,可能含有Cu2+,则C符合题意。3.C【解析】A、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是最简单的烷烃,故说法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烷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若是不完全燃烧则能生成一氧化碳,故说法正确;C、根据烷烃的通式CnH2n+2可知,当n增大时,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n无穷大时,无限接近于12n/14n=6/7,故说法错误;D、根据烷烃的通式CnH2n+2和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可知,烷烃都属于有机物,故说法正确。4.B【解析】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与稀盐酸不反应,铜片表面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B、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活动性Mg>Zn>Cu,镁片与盐酸反应速率最快,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铜与稀盐酸不反应,镁与稀盐酸反应比铁的快,可得出它们的活动性:Cu<Fe<Mg,故选项说法错误。5.(1)镁片与稀盐酸反应比铁片更剧烈;Mg+FeSO4===Fe+MgSO4(合理即可)(2)铁;盐酸(或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溶液等)(3)不能用铁、铝制成的器具盛放酸性物质(或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合理即可)【解析】可以利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速度不同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也能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6.(1)②;①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N2;+4 (4)使生铁中的碳充分反应,降低碳的含量;延展 (5)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与洁净(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反应①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而反应②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①;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热空气中的氮气没有参与反应,所以排放出的高炉气体中也含有氮气;(4)炼钢炉中通入氧气可以使生铁中的碳充分反应,降低含碳量,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延展性。1.D【解析】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含有Zn,如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后过量,则滤渣中含有银、铜、锌,故选项D不正确。2.B【解析】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说明滤液中没有铜离子,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铝粉剩余。滤渣中一定有Ag、Cu,一定没有Mg、Al,故B说法错误。3.B【解析】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到水会生成五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说明有水生成,即化合物中含有氢元素;通过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就有二氧化碳存在了,即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是否有氧需要通过计算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差来判断。4.A【解析】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还原氧化铁,要想知道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我们要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进一步求出。要知道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我们要先用浓硫酸质量变化测出生成水的质量,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所以我们选择氢氧化钠,若先除二氧化碳会使所测水的质量变大,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ba。5.D【解析】通过实验①、②、③可知,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Fe>Ag,但不能说明金属活动性Cu>Ag,B错误。6.猜想二:Fe>R>Cu 【收集证据】R丝的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 快 3Fe+2O2Fe3O4【归纳总结】金属化合物溶液【解析】【收集证据】甲: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R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是因为R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生成R的盐和铜,说明R比铜活泼;乙: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快,说明R比铁活泼;丙: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说明R比铁活泼。7.(1)Cu+2AgNO3===2Ag+Cu(NO3)2 (2)HCl或H2SO4 (3)H2+CuOCu+H2O【解析】(1)若化合物乙的溶液呈蓝色,单质y是银白色固体,那么乙是铜的盐溶液,Y是单质银,X是单质铜,甲是硝酸银溶液,铜和硝酸银生成银和硝酸铜,配平即可。(2)在常温下若y是气体单质,那么Y是氢气,则化合物甲可能是盐酸或硫酸;(3)若常温下化合物甲是黑色固体,化合物乙是无色液体,那么甲是氧化铜,乙是水,X是氢气,Y是铜,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九年级“精讲精练”讲义(十)第2章综合复习知识精讲典型例题课内精练课后提分典型例题课内精练课后提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