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功的计算1.功有大小,科学上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功=力x距离。如果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表示功,则功的计算公式为W=Fs。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 N ),距离的单位是米( m),功的单位是牛.米(N. m ),在国际单位制中,用专门的名称“焦耳”来表示,简称为焦,符号是J。1焦=1牛.米。3.常见的做功的两种情景:(1)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前进,克服阻力做功(W=Fs=fs);(2)提升物体竖直上升,克服重力做功(W=Gh)。二、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2)意义:反映做功快慢的量(即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量)。(3)符号: P(4)功率的公式:由功率的定义知,功率=功/时间,如果用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则功率的公式可表示为P=W/t(5)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1瓦=1焦/秒。在实际应用中还常用千瓦( kW )、兆瓦( MW )作为功率的单位。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6)比较做功的快慢有三种方法:做功时间相同,比较所做的功;做功相同,比较做功时间;比较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功率)。例1、在一次沿竖直杆滑降训练中,消防员从5 m高处滑到离地面20 cm处悬停,先后经历了a、b、c、d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经历的时间相同)。整个训练过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消防员的重力在b阶段做功最多B.只有 b 阶段,消防员处于平衡状态C.消防员四个阶段都在克服摩擦力做功D.a 阶段,滑杆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消防员的重力例2、如图甲,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及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0~3 s推力F大小为______N,3~6 s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6~9 s内推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______J。例3、小东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 m,他正常步行1 min走了180步。小东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距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步行示意图,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已知小东的腿长是65 cm,质量是50 kg,g取10 N/kg)求:(1)小东正常步行的速度是多少?(2)小东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多少?(3)小东正常步行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1.用大小相同的力F,作用在质量不同的物体上,使它们分别在同一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F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 )A.W1=W2 B.W1=W2 C.W1=2W2 D.W1=4W2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G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平方向5N的拉力F。物体经过E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物体在EG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物体在GK段受到的摩擦力等于5N B. 物体在EF段的速度大于GH段的速度C. 拉力F在EF段所做的功大于在GH段所做的功D. 拉力F在EF段的功率小于在GK段的功率3.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科和几位同学准备做“比一比谁的功率大”的活动。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①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高度,算出功进行比较。②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算出各自的,并进行比较。③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4.某次演练中,直升机悬停于高空,一个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t2时刻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B.在t1~t2时刻内,伞兵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在t2~t3时刻内,伞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在t2~t3时刻内,伞兵的动能保持不变,机械能在减小9.在体育课上,某同学练习爬杆。他第一次勾速爬到杆顶用时8秒,第二次匀速爬到杆顶用时10秒,则他两次爬杆功率之比为( )。A.5:4 B.4:5 C.25:16 D.16:255.长度均为20厘米的相同均质木块A、B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从图示位置开始推木块。当F为3牛时,木块静止;当F为6牛时,木块A、B开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2秒后木块A掉落;继续推木块B使其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掉落。(1)推力为3牛时,AB整体受到摩擦力为 牛。(2)木块A在桌面上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米/秒。(3)从开始推动到木块B掉落的过程中,推力共做功 焦。6.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全红婵获得女子10米跳台金牌,已知她的体重为35kg,体积为0.035m3。(不考虑空气阻力)(1)全红婵入水后受到的最大浮力是多少?(2)入水后受到的平均阻力(含浮力)为其体重的3倍,她在跳台上起跳至最高处距离水面11米,从最高处下落的整个过程中,假如重力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克服入水后水的阻力所做的功,则池水至少要多深才能保证人体不触池底?(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如图所示,某同学分别用背、抱、平拉、滚拉的方式运水(塑料桶中间带有转轴,桶中装满水),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相同路程,他对水做功最多的是( )A. B.C. D.2.如图,重物P放在一长木板OA上,将长木板绕O端匀速缓慢转动一定角度,重物P相对于木板始终保持静止。匀速转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外力对木板做了功 B.木板对重物P做了功C.重物P的机械能不断变大 D.长木板和重物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3.小明对四位同学做功情况各测量了一次,把四位同学做功W和所用时间t在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了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点,这四个同学中做功功率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3s内,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00N B. 0-1s内,推力不做功C. 3-5s内,推力做功为400J D. 1-3s内,推力的功率恒为300W5.如图,将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AB> AC。如果F1=F2 ,沿着AB、AC上升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 ,拉力所做的功率分别为P1、P2 ,则f1 f2 ,P1 P2 (选填“>”、“<”或“=")。6.工人用汽车作为动力,从水中打捞一个正方体物件,绳子通过滑轮一端系着物件,另一端拴在汽车上,如图甲所示;汽车拉着物件一直匀速上升,已知汽车对绳子的拉力F与绳子向前移动距离s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件露出水面带出的水、绳子的体积、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水的密度为1×103 kg/m3,g取10 N/kg。求:(1)物件完全离开水面后上升1 m,汽车对绳子的拉力做的功。(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参考答案例1、A【解析】由题可知,a、b、c、d四个阶段时间相同,又由v t图象可知,消防员在b阶段平均速度最大,由公式s=vt可知b阶段通过的距离(下降的高度)最大;由公式W=Gh可知,消防员的重力在 b 阶段做功最多,故A正确;消防员在b阶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在d阶段静止,在b、d两个阶段消防员都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消防员在四个阶段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在a、b、c三个阶段都在摩擦力的反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即这三个阶段消防员克服摩擦力做功;而在d阶段消防员没有通过距离,没有克服摩擦力做功,故C错误;由图象可知,a 阶段,消防员加速下滑,则消防员的重力大于滑杆对消防员的摩擦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滑杆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滑杆对消防员的摩擦力,因此a 阶段滑杆受到的摩擦力小于消防员的重力,故D错误。例2、2;4;24【解析】由图乙可知,在0~3 s内,物体相对于水平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由F-t图象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推力F=2 N。由v-t图象可知,在6~9 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F-t图象可知,在6~9 s内推力F′=4 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滑动摩擦力f=F′=4 N。由v-t图象可知,在3~6 s内物体速度增大,做加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虽然速度变化,但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4 N。在6~9 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2 m/s,由v=可得,物体移动的距离s=vt=2 m/s×3 s=6 m,推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F′s=4 N×6 m=24 J。例3、【解析】(1)已知步行一步的距离,可求正常走180步通过的路程,根据公式v=s/t可求步行的速度;(2)根据三角形的特征求出重心升高的高度,再利用公式W=Gh求出做的功。(3)求出1min做的总功,然后利用P=W/t计算功率。解:(1)在t1=1 min=60 s时间内,小东步行180步的路程s=0.5 m×180=90 m,小东步行的速度v===1.5 m/s。(2)小东走一步重心上升的高度h=65 cm-cm=5 cm=0.05 m,小东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Gh=mgh=50 kg×10 N/kg×0.05 m=25 J。(3)小东走一步所用的时间t2= s= s,小东正常步行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P===75 W。1.B【解析】两个物体受到的力都是F,通过的距离都是s,根据W=Fs可以判断两个力做功相等,即W1=W2。2. D【解答】A.物体在EG段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5N。G点两侧的粗糙程度不同,而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相同,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同,故A错误;B.根据图片可知,时间tEF=2tGH , 路程sEF=sGH , 根据公式可知,物体在EF段的速度小于GH段的速度,故B错误;C.拉力相等,都是5N,且距离s相等,根据W=Fs可知,拉力在EF段和GH段做功相等,故C错误;D.已知速度vEF故选D。3.D【解析】第一种方案测体重及爬楼的高度可以算出功,时间相同,做功越多,功率越大;第二种方案中爬楼的高度相同,计算每位同学体重与时间的比值,也可以比较他们功率的大小;第三种方案计算功率,根据功率大小进行比较,方案当然可行。4.D【解析】在0~t1时刻内,速度在增大,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在t1~t2时刻内,速度在减小,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故A错误;在t1~t2时刻内,伞兵质量不变,速度减小,高度减小,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减小,故B错误;在t2~t3时刻内,伞兵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D正确。9.A【解析】根据计算爬杆的功率之比。【解答】同一个同学爬同一个杆,根据W=Gh可知,两次克服重力做功大小相等。根据得到:。故选A。5.解:(1)推力为3N时,木块静止,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为3N;(2)当木块A一半体积离开桌面时,木块A就会掉落,此时移动的距离s10cm=0.1m;木块A在桌面上匀速运动的速度v0.05m/s;(3)木块A掉落前做的功W1=F1s=6N×0.1m=0.6J;当木块B一半体积离开桌面时,木块B就会掉落,从A掉落到B掉落,一共移动距离s′=0.1m+0.1m=0.2m;这段路程中,压力大小变成了之前的一半,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所以推力F2F1=3N;这段路程做功W2=F2s′=3N×0.2m=0.6J;从开始推动到木块B掉落的过程中,推力做的功W=W1+W2=0.6J+0.6J=1.2J;故答案为:(1)3;(2)0.05;(3)1.2。6.解:(1)全红婵全部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最大,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则有:F浮=ρ盐水gV排=1.0×103kg/m3×10N/kg×0.035m3=350N;(2)全红婵的重力:G=mg=35kg×10N/kg=350N;从最高处下落的整个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W=Gh=350N×(11m+hm);阻力做功W=fh=3×350N×hm;解得h=5.5m;所以池水至少要5.5m深才能保证人体不触池底。答:(1)全红婵入水后受到的最大浮力是350N;(2)池水至少要5.5m深才能保证人体不触池底。1.C【解答】解:由图可知,AB中某同学是用背背、用手抱,即力的方向向上,桶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沿向上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因此不做功;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于滚动摩擦力,则C中滑动摩擦力大于D中的滚动摩擦力;又因为匀速拉动水桶向前运动,所以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C中拉力大于D中拉力,且水平移动的距离s相同,根据W=Fs可知C做功最多,故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D【解答】解:A、将长木板绕O端匀速缓慢转动一定角度,木板受到了外力的作用,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定距离,所以,外力对木板做了功。故A正确。B、重物在木板的支持力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木板对重物做了功;故B正确;CD、重物在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逐渐增加,重力势能逐渐增加,所以机械能不断变大;同理可知,长木板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断变大,长木板的机械能变大;所以长木板和重物的总机械能不断变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D。3.A【解析】由图可知,纵坐标表示功,横坐标表示时间;分别连接坐标原点和四个点作出四位同学的W t图象;在做功时间相同时,甲做功最多,由公式P=可知,甲的功率最大。4.D【解答】根据丙图可知,在3~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推力。根据乙图可知,此时受到的推力F=200N,那么摩擦力f=F=200N。1-3s内,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那么摩擦力保持不变,即f=200N,故A正确不合题意;根据丙图可知,0~1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运动的距离为零,根据公式W=Fs可知,此时推力不做功,故B正确不合题意;3·5s内,物体前进的距离s=vt=1m/s×2s=2m,那么推力做功W=Fs=200N×2m=400J,故C正确不合题意;1-3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最终速度1m/s,推力为300N,根据公式P=Fv可知,推力的平均功率肯定小于300W,故D错误符合题意。5. >;=【解析】(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比较摩擦力的大小;(2)根据功率的计算式P=Fv比较两个功率的大小关系。【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左边斜面倾斜角度小,因此物体的重力在斜面上的分力G分较小。当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上升时,它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f和重力的分力G分 , 即F=f+G分;因为左边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力偏小,所以左边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较大;即f1>f2。(2)已知F1=F2 ,且v1=v2 ,根据公式P=Fv可知,功率P1=P2。6.(1)由图乙可知,物件完全离开水面后,汽车对绳子的拉力,利用W=Fs求汽车对绳子的拉力做的功;(2)由图乙可知,物件完全离开水面后匀速上升,处于平衡状态,物件的重力等于拉力;由图乙可知,物件浸没在水中时,绳子对物件的拉力利用称重法求物件浸没时受到的浮力。解:(1)由图乙可知,物件完全离开水面后,汽车对绳子的拉力F1=3 000 N,则汽车对绳子的拉力做的功W1=F1s=3 000 N×1 m=3 000 J。(2)由图乙可知,物件完全离开水面后匀速上升,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件的重力G=F1=3 000 N,物件浸没在水中时,绳子对物件的拉力F2=1 750 N,物件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G-F2=3 000 N-1 750 N=1 250 N。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九年级“精讲精练”讲义(十二)功和功率知识精讲典型例题课内精练课后提分典型例题课内精练课后提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