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议题五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第六课第三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标要求
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课时目标
1.政治认同
认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基层群众政治参与的好制度,有其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
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村(居)委会的事例;明确村(居)委会的内容,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法治意识
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或社区居民公约等。
4.公共参与
积极、主动、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
◎学习任务
任务一 以走访村或社区为活动,探究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活动1 通过走访调查活动,全面感知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任务二 以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为例,探究人民直接行使权利的内容和方式
活动2 以村(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为例,探究基层民主的内容和方式
任务三 以制定村规民约为例,探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活动3 以A村制定村规民约为例,探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探究活动
任务一 以走访村或社区为活动,探究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活动1 通过走访调查活动,全面感知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活动设计:
走访调查活动: 1.实地走访你所在的村(社区)党支部委员会、村(居)民委员会和村务(社区)监督委员会,并拍照留存。 2.查阅资料,并请教村(居)民、村(居)委会成员等,完成下边调查问卷。 小组一: 小组二: 教师活动: 1.课前,教师分组并布置活动任务,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主题与任务; 2.课中,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调研成果,并围绕问题积极讨论并解答;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活动,按要求实地走访和填写调查问卷; 2.课中主动展示调研成果,根据调研发现及课本知识,解释问卷中的问题; 3.听取教师总结。
提问: 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走访照片和调查问卷,并对上述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解析: (以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例:) (1)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层级相同的村级组织。 (2)村务监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村务监督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它享有监督村民委员会的职权。村党支部委员会是全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务监督委员会接受村党支部委员会的领导。 (3)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交叉任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规定,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 村务监督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产生应当遵循回避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机构成员。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交叉任职。 (4)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管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村党支部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5)村委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依法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设计意图:
意图1:(实地走访 初步感知)通过学生实地走访调查活动,初步感知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形式,明确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意图2:(真实情境 增强认同)实地走访调查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识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感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基层群众政治参与的好制度,增强了对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认同。
任务二 以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为例,探究人民直接行使权利的内容和方式
活动2 以村(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为例 探究人民直接行使权利的内容和方式
活动设计:
综合探究: 1.观看视频1:《“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合寨村》 (鼠标左键双击图片进行视频播放,按Esc键退出) 2.案例探究: (1)A村水塔年久失修,滴漏跑冒的情况很严重,村民们的生活用水受到很大影响。村里召开了村民会议,讨论集资维修事宜。有的村民主张向镇政府申请维修资金,有的村民提出让村办企业承担部分维修资金,有的村民建议按户分摊一部分维修资金。经过充分协商,决定由村办企业、村民们各承担一半资金,到会113人,108人赞成。由于多数村民支持,维修水塔工作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规定 3.观看视频2:《艾家嘴社区:社区怎么管,居民说了算》 (鼠标左键双击图片进行视频播放,按Esc键退出) 教师活动: 1.总体介绍三个探究案例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观看视频和阅读材料,了解材料对应内容; 3.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4.教师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和阅读材料,了解材料主要内容,并记录要点: 2.围绕问题,对要点进行加工; 3.听取教师讲解,深化对我国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的认识和理解。
提问: (1)观看视频1:合寨村的村民开展了怎样的基层民主实践? (2)分析案例:为什么要由村民会议讨论水塔维修资金问题?(3)答疑解惑:对于维修水塔资金的使用问题,有的村民提出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为了更好地将维修资金到位后能否妥善安排和使用,请你帮忙出出主意。 (4)观看视频2:艾家嘴社区民主管理是如何开展的?
解析: (1)视频中,和寨村村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了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作为是基层民主实践之一。 (2)维修村里的水塔,属于村里的公共事务,涉及到村办企业出资和村民筹资,涉及到村民利益。所以,应当召开村民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进行充分讨论,在村民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做出决定,妥善解决维修资金问题。 (3)赞同。水塔维修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关系村民的切身利益,需要对村委会进行监督,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事务。 示例:利用“村务公开栏”公开资金使用明细、组建村委会代表、村民代表等组成的民主评议小组对村委会工作进行监督、利用村民会议通过民主评议村委会工作等。 (4)艾家嘴社区把管理权交给居民,从社区管理由政府主导向居民决定的转变,实现了“社区怎么管理,居民说了算”。
设计意图:
意图1:(探究分析 提高认知)通过深入分析真实情境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深化对我国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的理解。
意图2:(真实情境 培养素养)课堂采用真实的典型材料,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从而坚定不移认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基层群众政治参与的好制度,有其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
任务三 以某村制定村规民约为例,探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活动3 以A村制定村规民约为例,探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活动设计:
典型案例: 某村要制定村规民约,村民们畅所欲言。 村民甲:“村里的重要事项要定期张榜公布。 村民乙:“牲畜毁坏他人庄稼被打死不赔偿。” 村民丙:“村规民约让村委会主任制定就行了。” 村民丁:“很多村民散养烈犬,很危险。”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阅读案例中各种观点,了解对应内容;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观点,并分析原因; 3.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明确要点。 学生活动: 1.阅读材料,仔细辨别各种观点; 2.结合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问题; 3.听取教师讲解,深化对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的理解。
提问: (1)上述意见中,哪些可以采纳?哪些不应该采纳? (2)村民丁的困扰,请你帮帮她? (3)村民协商制定村规民约,有何重大意义?
解析: (1)村民甲的意见可以采纳。因为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有利于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加强对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的监督,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所以,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定期公布。 村民乙的意见不应采纳。因为把他人的牲畜打死不赔偿有可能属于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规民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 村民丙的意见不应采纳。因为村民是民主管理的主体,村规民约应经过全体村民讨论通过。 (2)开放性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即可。 (3)村民协商制定村规民约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发展基层民主,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形式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设计意图:
意图1:(科学辨析,提高认识)通过辨析观点,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比较与鉴别,形成正确的认识,深化对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意义的理解。
意图2:(价值引领,立德树人)通过分析典型范例展示观点,给予学生研究问题、认识社会、澄清价值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在开放、辨析的情境中,科学面对不同的观点,通过自主辨识、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切实实现价值引领、立德树人。
◎议题小结
同学们,本课时我们通过三个议题探究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两框内容。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和了解村(居)民委员会的产生与职能,理解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形式。
在探究过程中,我们更加坚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基层群众政治参与的好制度,有其独特优势,树立了制度自信。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或社区居民公约等,积极、主动、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和能力。
◎课时作业
1.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1月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会议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加强基层治理有利于( )
①提升基层群众性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
②创新基层自治组织形式,提高自治工作效率
③进一步扩大基层社区居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④增强党的基层群众基础,提升人民的获得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人民的诉求是治理变革的动力,人民的智慧是治理创新的源泉。近年来,桐乡市建起覆盖全市211个村社的“一约两会三团”模式,即村规民约,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治”出了社会活力,“治” 出了和谐有序。该模式( )
①代替了民主管理,密切党群、政群关系,提升基层政权治理能力
②体现了人民意志,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
③保证了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推动基层民主健康发展
④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夯实基层群众自治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目前,某社区正式出台《文明养狗公约》。在《文明养狗公约》出台之前,居委会开门纳谏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在征集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对公约进行了完善。该社区的做法( )
①规范了基层政府行为,提高了决策的执行力
②便于居民意见的表达,扩大了居民自治权利
③激发了基层群众自治的活动,彰显了民主管理的价值
④体现了社区自治功能,有利于维护社区的公共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