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可以看做一个变形的杠杆,如图所示,滑轮的轴相当于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G,所以不省力。因此,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也可以看做一个变形的杠杆,如图所示,支点o在滑轮的边缘上,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故动力F是阻力F的二分之一,即动滑轮能够省一半力。因此,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使用动滑轮费一倍的距离,如物体上升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二、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几种情况定滑轮 动滑轮图示表达式 F=G F=F摩,F摩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 F=(G+G轮)/2S绳=2h物v绳=2v物 F=F摩/ 2S绳=2h物v绳=2v物 F=2G+G轮S轮=s物/2v轮=v物/2 F=2F摩S轮=s物/2v轮=v物/2三、滑轮组例1、如图所示,用l0N的力F竖直向上拉动滑轮,物体A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滑轮的效率为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做的有用功为8J B.拉力F的功率为4WC. A的重力为5N D.滑轮重力为4N例2、如所示的滑轮组,挂上砝码a、b后恰好平衡,若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在a、b下面再加挂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出现( )A.a下降 B.a上升 C.仍保持平衡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例3、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有( )A.B受到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2m/sC.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2WD.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到1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为3N例4、小强用如图所示装置在10s内将重为450N的货物匀速提升2m,此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为120W,不计绳子的重和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求:(1)小强拉绳子的速度;(2)拉力F的大小;(3)动滑轮的重力。1.如图所示装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秤读数为10牛,物体M的运动速度为1米/秒(若不计滑轮与绳子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滑轮与轴间的摩擦)。那么在此过程中( )A.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5牛 B.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牛C.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瓦 D.1秒内滑轮对物体M做功为10焦2.如图装置中,物体A重100N,物体B重5N,在物体B的作用下,物体A在水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如果在物体A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力的功率为10W,使物体B匀速上升3m所用的时间为(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不计绳重) ( )A.3s B.9s C.1.5s D.6s3.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2的功率为0.6W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C.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D.如果增大F2,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4.在拓展课上,小泉同学模拟某建筑工地上拉动工件的情景,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他用该滑轮组在4秒内将一个重为100牛的物体,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2米。人的拉力为18牛,物体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35倍,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求:(1)人的拉力所做的功。(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3)动滑轮受到的重力。1.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动滑轮先后提升同一物体,使物体以相同速度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力分别是F甲和F乙,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甲和P乙。若不计摩擦、动油轮重和绳重,则F甲与F乙、P甲与P乙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F甲F乙 P甲>P乙C.F甲>F乙 P甲=P乙 D.F甲2.如图所示装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秤读数为10N,物体M的运动速度为1m/s(若不计滑轮与绳子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滑轮与轴间摩擦)。那么在此过程中( )A.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5NB.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NC.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WD.1s内滑轮对物体M做功为10J3.如图所示,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B,此时物体B保持静止状态。当只用竖直向下4N的力F1拉重为2N的物体A时,物体B以0.2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当只用水平向左的力F2拉物体B时,物体A以0.3m/s速度匀速上升。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间的摩擦,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物体B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18N B.拉力F2大小为24NC.拉力F1的功率为0.8W D.拉力F2的功率为2.4W4.如图所示,站在小车上的男孩在绳子末端施加50N的水平拉力F,物体M和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相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物体M速度为0.2m/s,小车速度为0.3m/s,则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为 N,2s后小孩拉绳做的功为 J.(不计绳重、滑轮重以及绳与滑轮的摩擦)参考答案例1、A【解析】A.拉力做的总功为W总=Fs=l0N×1m=10J,W有用=10J×80%=8J,故A正确;B.拉力F的功率为P=FV=l0N×=4W×0.2m/s=8W,故B错误;C.A的重力为4N,由公式,解得G=4N,故C错误;D.W额外=W总-W总=10J-8J=2J ,G动×1米=2J ,解得G动=2N,滑轮重力为2N ,故D错误。例2、B【解析】由图知,此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不计动滑轮重,当ab平衡时,Gb=1/2Ga。若ab处各加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设其重力为G,则:定滑轮右端的拉力为:Fb=Gb+G;显然:Fb>Fa.所以a上升。例3、D【解析】以B为研究对象,本题中它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对它向左的拉力,物体A对它的向右的摩擦力。当B与A发生相对运动时,无论如何拉滑轮,B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所以B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B受到的摩擦力为3N,方向向右。此滑轮是动滑轮,绳子移动速度是滑轮移动速度的2倍,所以滑轮移动速度为0.1m/s。若不计各种摩擦和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等,A对绳子的拉力等于拉力F的一半,绳子拉物体A的力为5N,拉力的功率为1w例4、(1)V物==0.2m/s v=3v物=0.6m/s(2)F==200N(3)3F=G动+G物 G动=3F-G物=600N-450N=150N【解析】(1)首先根据计算物体上升的速度,再根据v=nv物计算小强拉绳子的速度;(2)已知拉力的功率和速度,根据公式计算拉力F的大小;(3)动滑轮受到向上的3个拉力F,向下的物体重力G物和动滑轮的重力G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到:3F=G动+G物,据此计算出动滑轮的重力即可。1.C【解析】A、B项,该滑轮为动滑轮,且;由于物体做匀速运动,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A、B项均错误;C、D项,1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力F移动的距离:,拉力F做功:,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故C项正确,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2.A【解析】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动A向左运动时,A受力如图:则有:又因为,则:因此拉力F做功为:由得,所用时间为:故BCD项错误,A项正确;3.D【解析】A、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n=2,拉力端移动速度v=2v物=2×0.1m/s=0.2m/s,拉力做功功率P2=F2v=3N×0.2m/s=0.6W,故A正确;B、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F2=3×3N=9N,故B正确;C、对于物体A,受到的力:B向左的摩擦力fB=2F2=2×3N=6N、向右的拉力F1=4N、因为A静止,所以地面向右的摩擦力f地=fB-F1=6N-4N=2N,所以物体A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故C正确;D、如果增大F2,B将做加速运动,B对A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B与A之间的摩擦力不变,A受力不变,还是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4.(1)人的拉力所做的功为72J。(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18W。(3)动滑轮受到的重力为1N。【解析】(1)由图知,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绳=ns物=2×2m=4m,人的拉力所做的功:W=Fs绳=18N×4m=72J;(2)拉力F做功的功率:(3)因为物体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35倍,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0.35G=0.35×100N=35N;因物体匀速移动时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拉力F拉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F拉=f=35N,G动=nF-F拉=2×18N-35N=1N1.C【解析】由题知,两装置都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提升物体的重相同,甲图,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即F甲=2G;乙图,拉力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省一半的力,即F乙=G/2,故F甲>F乙 ,AD错误;物体上升的速度相同,则拉力端的速度分别为:v甲=v物/2,v乙=2v物,甲图拉力的功率:P甲=F甲v甲=2G×v物/2 =Gv物;乙图拉力的功率:P乙=F乙v乙=G/2×2v物=Gv物,故P甲=P乙,C正确,B错误,故选C。2.C【解析】如图所示,n=2,物体做匀速运动,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nF=2×10N=20N;弹簧测力计移动的速度v′=nv物=2×1m/s=2m/s,拉力F做功的功率P=Fv′=10N×2m/s=20W,1s内滑轮对物体M做功W=fs=fv物t=20N×1m/s×1s=20J。3.C【解析】由图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3,A、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间的摩擦,当B水平匀速向右运动时,由力的平衡条件得物体B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n(F1+GA)=3×(4N+2N)=18N,故A正确;B、水平向左匀速拉物体B时,因B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不变,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仍然为18N,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拉力F2:F2=nGA+f=3×2N+18N=24N,故B正确;C、用力F1竖直向下拉物体A时,物体A的速度:vA=nvB=3×0.2m/s=0.6m/s,则拉力F1的功率:P1=F1vA=4N×0.6m/s=2.4W,故C错误;则拉力F2的功率:P2=F2vB′=24N×0.1m/s=2.4W,故D正确。4.150;150【解析】(1)使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时,根据公式计算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2)首先根据s1=vt计算出人相对物体移动的距离,再根据s2=ns1计算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最后根据W=Fs2计算小孩做的功。【解答】(1)由图知,有3股绳子承担摩擦阻力,根据可知,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f=nF=3×50N=150N;(2)由题知,物体M速度v物=0.2m/s,小车速度v车=0.3m/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相对速度:v=v车+v物=0.3m/s+0.2m/s=0.5m/s,2s后人相对于物体移动的距离:s1=vt=0.5m/s×2s=1m,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2=3s1=3×1m=3m,小孩拉绳做的功,W=Fs2=50N×3m=150J。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九年级“精讲精练”讲义(十四)滑轮组的受力分析知识精讲典型例题课内精练课后提分典型例题课内精练课后提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