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_119 学案 (中职专用)2022-2023学年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虞美人_119 学案 (中职专用)2022-2023学年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

资源简介

虞美人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技能目标: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学习难点】
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词是___________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___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___。
2.写下我所知道的李煜及其诗词
二、课内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5.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回答。
6.词的前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 课后练习与提高
1.鉴赏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分析本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1921年毛泽东仿写了一首《虞美人》写新婚乍别的离愁别绪: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泪眼也无由。”
我们也不妨仿照《虞美人》(李煜)以《虞美人》为词牌作词一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