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 周亚夫军细柳 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3.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2.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双筷子放弃了周亚夫周亚夫的建议遭到景帝奚落,周亚夫就托病辞职。不久,景帝想重新起用周亚夫,设宴招待,但桌上不给他放筷子,结果周亚夫告退。景帝望其背影叹息道:“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写作背景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抢掠了不少财物。为了保卫长安,汉文帝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附近:刘礼驻扎在霸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这篇文章即记载周亚夫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四、文学常识——《史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五、常考文言知识积累1.古今异义方七百里(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 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今义:方向)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今义:处罚)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指通豫南(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何苦而不平(古义:担心什么。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2.一词多义(1)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派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臣)(2)军军霸上 (驻军)上自劳军 (军队)(3)之已而之细柳军 (到)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的)称善者久之 (无意义)(4)以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任命)请以军礼见 (用)3.词类活用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改容式车(名词用作动词,扶轼)4.通假字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六、层次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第二部分(第2段):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第三部分(第3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谨。七、研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1.汉文帝劳军,受到了怎样不同的对待?明确:霸上及棘门——军直驱入,将以下骑送迎细柳军:均不得入只能缓行,不能驱驰严格遵守军礼2.课文为什么要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情况,后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遇到的情况,是为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做铺垫,两种情况进行对比,更加凸显了细柳营军纪严明,从而也更加突出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更令人敬佩。3.结合全文,说说“群臣皆惊”中一个“惊”字有哪些丰富的含义?明确:(1)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2)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3)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八、合作探究1.文帝所说的“此真将军矣”中的“真”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1)语言描写:“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2)叙述:“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3)周亚夫的下属与皇帝的随从的描写:“先驱曰:‘天子且至!’”“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2.本文着重刻画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的描写并不多,而是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来凸显其形象,请找出文中的三处对比,并说说这些对比说明了什么。明确:(1)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对比。“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说明军容严整,戒备森严,严阵以待。“直驰入”——说明军规松散,守备松懈。(2)文帝及随从入营的对比。“不得入”——表明细柳军军纪严明。“直驰入”——表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军纪松弛。(3)三营将领的对比。“持兵揖”“请以军礼见”——周亚夫严守军纪,一丝不苟。“将以下骑送迎”——将军带头违纪,无视军规。这些对比表明周亚夫治军严谨。因而细柳军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军令如山,而霸上军和棘门军军纪松弛,军容涣散。3.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明确: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九、人物形象1.从军士吏的表现,以及“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人。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明确:从“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等内容可以看出细柳军军纪严明,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3.汉文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为什么?明确:汉文帝是一个开明、识大体、重用人才的君主。因为汉文帝在细柳军并未得到“至尊”的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但他并不认为这损害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反而对周亚夫大加称赞。因为汉文帝意识到霸上、棘门军是何等儿戏,只有细柳军这样训练有素、军纪严明的军队才是保家卫国最需要的。十、本文主旨本文通过对汉武帝亲自巡视、慰劳细柳军场面的描写,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十一、文本特色巧用对比手法,凸显人物形象。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课后作业纪律是社会生活的准则,不仅军中有军纪,考试也有考试的纪律。考试时,教师在考前强调纪律的时候往往用语简单、生硬,缺乏共鸣性和艺术性,如“端正考风,严肃考纪”“遵纪光荣,违纪必究”。请换一种思维写一段考前强调纪律的文字。(80字左右)答案:示例:同学们,虽然现在是信息时代,讲求信息共享,但考试舞弊不在其中,这不仅关乎你们的学业,更关乎你们的人格。考试时,试卷不得“移动”,同学之间不能“联通”,发现一次,黄牌警告,如有再犯,红牌罚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