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家的意味》教学设计课题 家的意味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教材分析 《家的意味》分为“生命的居所”和“中国人的‘家’”两目内容。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介绍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体会到家人的付出和亲情的温暖;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的“家”文化,明确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更是法定义务,在生活中自觉弘扬传统家文化,做到孝亲敬长。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同中华孝文化,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树立孝亲敬长、感恩双亲长辈的意识。法治观念: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定义务。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孝亲敬长、感恩家人。重点 家的意义;孝亲敬长的原因、要求。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孝亲敬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什么是家》,谈谈你对“家”的感悟。明确: 家,只是一个字,却是在经历了纷纷扰扰的世间情,世间事,一个最温暖的去处。家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今天我们来探讨“家”的话题——《家的意味》。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通过视频独白,引发学生对“家“”的思考与感悟,引入课题。讲授新课 环节一:自主学习:课件展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探究点一 生命的居所1.家庭的含义。2.家的意义(重要性)。探究点二 中国人的“家”1.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家”文化?2.为什么要孝亲敬长?3.怎样做到孝亲敬长?环节二:新课学习探究点一 生命的居所 活动一 思考归纳在一个家庭里面,父亲和母亲是什么关系?子女跟父母亲又是什么关系?结合图片归纳“家庭”的含义。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活动二 交流分享 观看公益广告视频《Family——有家就有责任》,从“高大魁梧的爸爸遮风挡雨,温柔贤惠的妈妈相夫教子”这句广告语中,你感受到了家的意义是什么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豪。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说:“那……是我的房子。” 战争期间,一位中年男子与家人离散,几位亲人丧生。后来,他打听到五岁的小女儿还活着,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悲喜交集的他紧紧地搂着女儿,泪流满面地说:“我又有家了。” 为什么说房子不是家?为什么找到女儿就有了家?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归纳:2.家的意义(重要性)(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探究点二 中国人的“家”活动一 思考感悟 观看视频《全中国 让心回家》,你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家”文化?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1.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家”文化?(1)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2)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活动二 思考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活动三 交流分享 观看公益广告视频《孝道》,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该如何孝亲敬长?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之后的事情,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知识点归纳;孝亲敬长的原因、要求(1)原因: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2)要求:①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②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③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④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环节三:课堂小结师:这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得很顺利。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明确本堂课重点、难点。 课件展示预习提纲,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观察图片,思考并问题。根据情境材料,讨论并回答问题。观看视频,回答问题。根据材料,思考并归纳问题。观看视频,交流并回答问题。。 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加以引导、点拨。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材料创设情境,通过分析图片,结合教材归纳家庭的含义。设计意图:运用视频、故事材料设问,引导学生根据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家的意义。运用公益视频视频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传统家文化的思考,结合教材归纳问题。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及法律明文规定,明确孝亲敬长既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定义务,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归纳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公益视频引导,明确尽孝在当下,结合生活实际,交流孝亲敬长的具体做法,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学以致用。课堂练习 1.每年"春节"将至,在外打工的游子思家心切,即使历尽千辛万苦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回“家"过春节,因为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③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④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我国的《宪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都有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对此,青少年应该( C )①认识到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权利②只要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够了③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双亲等长辈④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孝敬之心A. 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 ②③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启示我们孝敬父母要做到( C )①对父母百依百顺 ②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③时刻不离开父母 ④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材料分析题: 临近年,春运即将开启。忙了一年,离家一年,家里有翘首等候的父母亲人,家里有剪不断的乡愁。冬天再冷、路途再远、路上再堵再难也要回家过年。回家过年后,很多返程子女的汽车后备厢又会被父母辛劳准备的土特产塞满:熟食,大米、活禽、鞋垫、蔬菜……它们有一个同的名字:后备厢的爱!(1)结合材料,说说为什么许多中国人“再难,也要回家过年” (2)作为子女,我们该拿什么回报“后备厢的爱” 【答案】(1)家是我们的身心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2)①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②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③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④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争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度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思考、完成练习,分享答案。 设计意图:围绕家的意义、孝亲敬长的原因及要求等重点、难点内容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