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听听声音教学内容: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归类和鉴别各种不同的声音以及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2.经历有关声音的实验过程。获得“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等的初步认识。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1)物体发声活动——各种固体材料、瓶子、杯子、水等;(2)分辨声音的变化活动——相同玻璃杯4只、水、筷子等。教师演示活动用:包含各种声音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学习引入研究声音的活动开始了,说说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倾听周围的声音(1) 教师先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再让学生倾听周围发出的声音。(2) 学生交流听到的周围发出的声音,并说明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3) 教师播放各种声音,并让学生逐个说明发出声音的物体。(4) 学生交流听到过的其他声音。(5) 教师小结: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田野里的蛙叫蝉鸣声,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声。各种各样的声音包围着我们。那么,这些声音中,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哪些又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呢?(6) 对声音进行分类。(7) 学生小组进行分类记录。(8) 各组交流记录表。三、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的活动(1) 听听固体发出的声音。想办法让桌上的各种固体发出声音,听听这些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2) 学生交流和描述:用( )方法使( )物体发出声音,这种声音的特点是( )。(3) 听听液体发出的声音。想多种办法使水发出声音,听听不同的方法产生的水的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4) 学生交流和描述。(5) 听听气体发出的声音。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由空气发出的?你有什么办法使空气发出声音?(6) 学生进行“使空气发出声音”的活动。(7) 讨论交流:从以上的活动中,你认为声音与物体有什么关系?没有物体能有声音吗?(8) 教师反诘:有人认为没有物体也能产生声音,比如雷声就不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对这种说法,你是什么观点?(9) 教师小结: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物体就不可能产生声音。四、分辨声音的变化的活动(1) 分辨声音的方向变化。给一个同学蒙上眼睛,请他前后左右的同学分别敲击一下桌面,让这个同学辨别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2) 分辨声音的远近变化。给一个同学蒙上眼睛,请距离他不同远近的同学分别敲击一下铃铛或三角铁,让这个同学辨别哪次发出的声音远、哪次发出的声音近。(3) 分辨声音大小、高低的不同:把四只相同的玻璃杯排列起来,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然后敲击,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按声音的高低给杯子重新排列。(4)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改变敲击的力量,你又有什么发现?声音的高低有没有发生变化?(5) 交流分享:我们在分辨声音变化的活动中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在观看电视的时候,请背对电视机倾听电视节目中的各种声音,并记录下 1分钟里发出声音的物体的名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