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三下《中国古代寓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一书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师生共读、主题交流活动做好前期准备;2.以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为例,渗透阅读寓言故事的一些方法;3.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智慧,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故事不是目的,还应从书中获得心灵的收获。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智慧,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一书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师生共读、主题交流活动做好前期准备。教学难点:以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中的“叶公好龙”为例,渗透阅读寓言故事的一些方法,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激起阅读欲望。1.了解世界寓言三大起源:古希腊,古印度及古代中国,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地位,为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而自豪。2.出示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指出我们已经接触过中国古代寓言,并且对应的是古文。3.播放小短片,再次了解什么是中国古代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有哪些故事?(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熟悉的寓言故事,拉近学生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距离。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寓言的浓厚兴趣。)二、渗透阅读方法。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很多很多,大都被收录在了不同版本的《中国古代寓言中》,当你拿到其中一本书的时候最先读的是哪些内容呢?(1)生:我会先读书的封面,从封面中我能知道作者,封面插图。师:对,我们可以先浏览书的封面或封底,从中获取一些基本信息。(2)师:然后我们可以读导读/序或目录,你知道读目录有什么用吗?怎样用呢?生:读目录我可以知道快乐读书吧中的叶公好龙在第3页,我比较感兴趣的故事郑人买履,截竿入城在第……这样我就可以直接翻到那一页去读了。师:对,没错,在读这本书时你可以在目录中选择比较感兴趣的故事直接跳到那一页去读,也可以一个一个按顺序读。2.孩子们,你们应该读过不少寓言故事了吧,你感觉自己真正读懂了吗?你能自己说一说从寓言故事中悟出的道理吗?生:有的故事浅显,道理在寓言的结尾,我很容易读懂,但有的故事中没有阐明道理,比如叶公好龙,我就不太容易读懂。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这种读不懂或似懂非懂的情况呢?别担心,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阅读小妙招,我们一起读读吧!3.阅读小妙招: (1)借助插图,想象故事; (2)梳理脉络,了解内容;(3)图文结合,感悟形象; (4)联系生活,体会道理。4.以叶公好龙为例,试试这些小妙招。5.穿越时空,和主人公进行对话。6.联系生活理解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你在生活中是这样的人吗 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你说一说。(设计意图:以叶公好龙为例运用读书方法,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以及要阐明的道理,收获更多的知识,在快乐中阅读。)三、拓展一:续写故事新结局。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大家都嘲笑他,于是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可以试着帮故事续编一个新结局,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故事寓意,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拓展二:读一读叶公好龙古文版,你能读懂哪句话地意思呢?你一定会得到不一样地乐趣。四、推荐书目。读书不仅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更是一次愉快的心灵旅程!如果我们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一起对比阅读,中西方寓言的碰撞下,我们又会有哪些独特的有趣的发现呢?孩子们,快乐打开世界寓言宝库的大门,让我们一起快乐阅读吧!相信你一定能从老故事中发现新道理,从小故事中收获更多的大道理。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级延续低年级的编排体例,以“快乐读书吧”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快乐读书吧”设计两个板块:“你读过这本书吗?”“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推荐书目,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我在“快乐读书吧”中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阅读方法提示:“读寓言可以看插图想象,图文结合,了解故事内容,与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形象,再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引,希望能使学生在阅读时读得更深入、更投入,体验到更多的读书乐趣。虽然时间紧迫,教学经验不足,但经过多次修改,我从中有了一些收获,短短十几分钟的录制工作,更需要细心、耐心、用心地去揣摩、去修改,希望能为整本书阅读工作室的发展出一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