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认识天体运动 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认识天体运动 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分层练习)必修第二册物理粤教版3.1认识天体运动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 开普勒分别于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他发现的行星运动规律,后人称之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
B.对任何一颗行星来说,离太阳越近,运行速率就越大
C.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开普勒才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
D.开普勒独立完成了观测行星的运行数据、整理观测数据、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等全部工作
2. 如图所示,“天问一号”从地球飞向火星时的转移轨道又叫霍曼转移轨道。霍曼转移轨道是与火星和地球公转轨道均相切的椭圆轨道,其切点分别为P、Q。已知地球公转周期为T,火星公转周期为,“天问一号”从霍曼转移轨道P点运动到Q点所用时间为t,则(  )
A. B.
C. D.
3.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讲述了人类想方设法让地球脱离太阳系的故事.地球流浪途中在接近木星时被木星吸引,当地球快要撞击木星的危险时刻,点燃木星产生强大气流推开地球拯救了地球.若逃逸前,地球、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且航天器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G1,在木星表面的重力为G2;地球与木星均可视为球体,其半径分别为R1、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逃逸前,发射的航天器逃出太阳系的最小速度为
B.木星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C.地球与木星绕太阳公转周期之比的立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平方
D.地球与木星的质量之比为
4. 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绕地球运行的不同卫星的的值都相同
B.同一卫星离地球越远,速率越小
C.不同卫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周期越大
D.同一卫星绕不同的行星运行,的值都相同
5. 如图,S1、S2、S3为火星与太阳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任意三个面积,由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S1C.S1=S26. 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k,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B.T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
C.T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
D.a是指半长轴,粗略计算时可以表示半径
二、多选题
7. 如图,若两颗人造卫星和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到地心的距离分别为、,周期分别为、,线速度大小分别为、,加速度大小分别为、,角速度大小分别为、。则(  )
A. B. C. D.
8.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C.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9. 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然后在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则(  )
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
B.卫星在同步轨道Ⅱ上的运行速度小于
C.在轨道Ⅰ上,卫星在点的速度大于在点的速度
D.卫星在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
10. 如图所示,O处为地心,卫星1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2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为椭圆,两轨道不在同一平面内.已知圆轨道的直径等于椭圆轨道的长轴,且地球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质量为M,卫星1的轨道半径为R,卫星1的运转速度为,关系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1的运行周期大于卫星2的运行周期
B.卫星2在P、Q点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C.卫星2在Q 点的速度
D.如果卫星1的加速度为a,卫星2在P点的加速度为,则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王星的运行轨道偏离根据万有引力计算出来的轨道,其原因是由于天王星受到轨道外面其它行星的引力作用;
B.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C.海王星是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经过大量计算而发现的,被人们称为“笔尖上的行星”
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12. 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卫星A、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R、T、Ek、S分别表示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动能、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  )
A.TA>TB B.EkA>EkB
C.SA=SB D.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答案】B
2. 【答案】C
3. 【答案】D
4. 【答案】D
5. 【答案】D
6. 【答案】B
7. 【答案】BD
8. 【答案】AB
9. 【答案】BCD
10. 【答案】BC
11. 【答案】AB
12. 【答案】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