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十五讲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一、学习指引
(一)知识要点
1.呼吸作用
(1)定义: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场所:活细胞细胞质内(线粒体)。
(4)实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5)意义:呼吸作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体就迅速死亡。
(6)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①温度:温度适当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
②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③氧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④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超出正常值时,抑制呼吸作用。在贮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用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延长贮藏时间。
(7)应用
①淹水时及时排涝,耕种时松土等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在贮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以及保存水果时,要设法降低呼吸强度。
③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晒干)、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④在温室栽培瓜果蔬菜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少植物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增加昼夜温差,达到增产的效果。
2.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3)实质(1)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2)能量转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影响因素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光照的增强而增强,当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因此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
②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强而增强。温室大棚通常采用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以提高产量。
③温度: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植物在10~35℃正常光合作用,25~35℃最适宜。
(5)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6)意义:(1)为动物和人提供有机物。(2)是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二)方法指导
右图实验证明了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不能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检验
二氧化碳的产生需要用澄清石灰水。燃烧
的条件之一就是充足的氧气(助燃剂)。
典型例题
【例1】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
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例2】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
A.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
B.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12时附近,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
【例3】适于在强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阳生植物。相反,适于在弱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阴生植物。如图表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___ ____ ;
(2)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小于甲植物,分析原因是_ (3)植物吸收或释放O2的主要通道是图2中叶片的__ 结构。过去人们一直对光合作用产物O2的来源感到疑惑。科学家利用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氧原子18O和16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进行了图3、图4实验,可以判断产生的O2来自于____ ____ 。
【例4】(2021绍兴)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敏对植物产生氧气的条件和场所进行了研究。
实验一:取两个相同的密闭玻璃罩,甲中放入点燃的蜡烛, 乙中放入与甲
相同的点燃蜡烛和植物,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如图甲乙)。
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植物可以产生氧气。
实验二:在图甲、乙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得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
产生氧气。
实验三:用水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
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一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
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丙);
②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
的周围(如图丁)。
根据实验回答:
(1)小敏根据 现象得出实验一的结论。
(2)要得出实验二的结论,请设计“进一步实验”的必要步骤是: 。
(3)实验三中使用好氧细菌的目的是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第四十五讲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1.如图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a、b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B.A、B表示的物质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有机物
C.b过程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无意义
D.a过程能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A.如图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如图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如图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如图曲线可以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3.将某植物栽培于密闭玻璃温室内,如图为某一晴天一昼夜内CO2(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植物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B.b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不断积累
C.bd段玻璃罩内的氧气浓度一直上升
D.b、c点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4.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魔术。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见证了一代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科学品质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到目前为止,共有8次诺贝尔奖的桂冠被从事光合作用研究的12名科学家摘取。下列相关经典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90克,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利用了的缘故
B.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可以更新因为动物呼吸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C.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 在上述的相关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气的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5.科学探究过程中,人们经常利用图像清晰地呈现实验数据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甲中y表示人呼吸时肺容量的变化,则ab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
B. 若乙图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则在a点时幼苗转绿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 若丙图a、b曲线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则20℃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 若丁图表示某植物叶片光合强度变化,则从B点开始该叶片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6.将盆栽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密闭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测得的二氧化碳减少量和增加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光照下CO2减少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2.90 2.40
黑暗下CO2增加量(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2.90
A. 该绿色植物细胞内参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酶最适温度相同
B. 昼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该绿色植物生长的温度是30℃
C. 35℃时,有光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慢
D. 每天光照12小时,温度为10℃比30℃时植物生长快
7.如图从没有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厚薄相同的叶圆片,称其干重。假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叶片内有机物不向其他部位转移。则叶圆片Z在2小时内的有机物制造量为( )
A.(X﹣Y)g B.(Z﹣Y)g C.(Z+X﹣2Y)g D.(Z﹣Y)g
8.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通过改变光照强度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容器内的CO2浓度变化如的标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CO2浓度下降,是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B.BC段CO2浓度上升,是由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实验进程中的T1时刻,该植物体内有机物重量最多
D.由于C点低于A点,所以T2时刻植物的有机物重量较T0时刻低
9.用新鲜的大豆叶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
分析D处气体成分最可能是( )
A.O2量多于B处
B.O2量与B处相等
C.无CO2和O2
D.CO2量多于B处
10.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质量来表示。某同学按下列步骤测量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
①选取n张对称性良好的樟树叶片,将每张叶片标记为如图的A、B两部分;
②将叶片的A部分作遮光处理,B部分不作处理;
③光照小时后,在所选的每张叶片A、B的对应部位各截取面积为S的小方片,分别烘干,称得A部分小方片总质量为mA,B部分小方片总质量mB;
④计算出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①中选取的樟树叶片在数量上有什么要求? 。
(2)另一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在测量时没有考虑光合作用产物会运出叶片,这样会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___ _ 。
A.摘下叶片以切断叶柄
B.环剥叶柄以切断筛管
C.破坏叶柄木质部以切断导管
(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 ____ __ 。(用字母表示)
二、能力拓展
11.某绿色植物一天中吸收、释放二氧化碳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d点的出现与叶片中的__ __(填结构名称)有关,该植物一天中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出现在__ __(填字母)点。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区以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的引导农村发展设施农业,目前,我区许多贫困户因大棚蔬菜种植已逐渐脱贫。请据图回答:
(1)为了帮助大棚种植户提高产量,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他们在春季的一个晴天,对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一昼夜测定,并绘制如图甲所示的曲线。在曲线AB段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原因是此时植物主要进行__ _作用。
(2)为了探究植物的生理特点,他们设置了如图乙、丙的实验装置,乙内装有正在萌发的蚕豆种子(瓶中有适量的水),丙为一盆蚕豆苗(经过暗处理)。将丙用无色透明玻璃箱密封好后与乙装置进行连接(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并将其放在阳光下。
①蚕豆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__ _植物。
②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玻璃箱内壁上有水珠,主要是因为叶片进行__ _作用的结果。
③打开阀门后,乙装置中的___ ____气体会进入丙装置。
13.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所示的柱状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叶在29 ℃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量是_ __mg。
(2)图乙是29 ℃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__ _。
(3)若温度由29 ℃改为27 ℃,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 __(填“上”或“下”)方。
(4)请写出由植物叶片气孔释放的气体: _。
14.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
品种 A B C
叶绿素含量(毫克/克) 6.22 8.11 7.85
请回答:
(1)实验中每个品种选取6株的目的是__ __。
(2)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__ __相同。
(3)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 _。
15.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在透明密闭小室内放置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使小室内CO2的量保持恒定)进行了有关实验。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根据毛细管内水柱的移动距离测得小室内气体体积变化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光照强度/klx 0 5 10 20 30 40
气体体积变化量/μL /(cm2·min) -0.25 +0.5 +1.2 +1.7 +1.7 +1.7
(1)该小组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要改变光照强度,可进行的操作是__
(2)实验中,光照可能会引起小室内气体的膨胀或收缩而造成误差,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的小室内应放置_ __和二氧化碳缓冲液。比较两组实验结果,进行矫正,矫正后结果如上表,分析其中数据可得,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是 (3)若用此装置测定叶片呼吸作用的速率,则需对装置做哪两处改进?
16.冬天,我省的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在温室中,蔬菜可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菜农常采用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以提高蔬菜产量。其中的道理是增加光照可使 增强,降低温度可使 减弱,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2)菜农常常对温室内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机肥,不但培育了绿色蔬菜,而且温室内的CO2浓度也大大增加。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3)无土栽培也称为溶液栽培。在配制培养液时,除了考虑到溶液的酸
碱度、含氧量外,还应该考虑到无机盐的 。
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O2体积分数的
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试分析:曲线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检测结果表明,要提高温室内的蔬菜产量必须适时通风。你认为
每天通风的时间最好选在曲线 区段相对应的时间内进行。第四十五讲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一、学习指引
(一)知识要点
1.呼吸作用
(1)定义: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场所:活细胞细胞质内(线粒体)。
(4)实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5)意义:呼吸作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体就迅速死亡。
(6)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①温度:温度适当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
②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③氧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④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超出正常值时,抑制呼吸作用。在贮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用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延长贮藏时间。
(7)应用
①淹水时及时排涝,耕种时松土等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在贮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以及保存水果时,要设法降低呼吸强度。
③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晒干)、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④在温室栽培瓜果蔬菜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少植物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增加昼夜温差,达到增产的效果。
2.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3)实质(1)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2)能量转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影响因素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光照的增强而增强,当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因此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
②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强而增强。温室大棚通常采用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以提高产量。
③温度: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植物在10~35℃正常光合作用,25~35℃最适宜。
(5)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6)意义:(1)为动物和人提供有机物。(2)是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二)方法指导
右图实验证明了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不能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检验
二氧化碳的产生需要用澄清石灰水。燃烧
的条件之一就是充足的氧气(助燃剂)。
典型例题
【例1】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
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例2】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C )
A.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
B.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12时附近,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
【例3】适于在强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阳生植物。相反,适于在弱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阴生植物。如图表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___乙____ ;
(2)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小于甲植物,分析原因是_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____ ;
(3)植物吸收或释放O2的主要通道是图2中叶片的__气孔_ 结构。过去人们一直对光合作用产物O2的来源感到疑惑。科学家利用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氧原子18O和16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进行了图3、图4实验,可以判断产生的O2来自于____水____ 。
【例4】(2021绍兴)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敏对植物产生氧气的条件和场所进行了研究。
实验一:取两个相同的密闭玻璃罩,甲中放入点燃的蜡烛, 乙中放入与甲
相同的点燃蜡烛和植物,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如图甲乙)。
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植物可以产生氧气。
实验二:在图甲、乙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得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
产生氧气。
实验三:用水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
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一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
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丙);
②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
的周围(如图丁)。
根据实验回答:
(1)小敏根据 乙图中蜡烛燃烧时间比甲图中长 现象得出实验一的结论。
(2)要得出实验二的结论,请设计“进一步实验”的必要步骤是: 增加一组实验,与乙图实验器材相同,将点燃的蜡烛和植物一起放入玻璃罩,遮光处理,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并记录 。
(3)实验三中使用好氧细菌的目的是 指示氧气产生的位置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产生氧气的场所。
第四十五讲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1.如图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B )
A.a、b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B.A、B表示的物质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有机物
C.b过程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无意义
D.a过程能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D )
   
A B
   
C D
A.如图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如图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如图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如图曲线可以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3.将某植物栽培于密闭玻璃温室内,如图为某一晴天一昼夜内CO2(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ab段植物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B.b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不断积累
C.bd段玻璃罩内的氧气浓度一直上升
D.b、c点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4.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魔术。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见证了一代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科学品质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到目前为止,共有8次诺贝尔奖的桂冠被从事光合作用研究的12名科学家摘取。下列相关经典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 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90克,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利用了的缘故
B.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可以更新因为动物呼吸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C.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 在上述的相关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气的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5.科学探究过程中,人们经常利用图像清晰地呈现实验数据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若甲中y表示人呼吸时肺容量的变化,则ab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
B. 若乙图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则在a点时幼苗转绿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 若丙图a、b曲线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则20℃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 若丁图表示某植物叶片光合强度变化,则从B点开始该叶片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6.将盆栽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密闭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测得的二氧化碳减少量和增加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光照下CO2减少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2.90 2.40
黑暗下CO2增加量(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2.90
A. 该绿色植物细胞内参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酶最适温度相同
B. 昼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该绿色植物生长的温度是30℃
C. 35℃时,有光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慢
D. 每天光照12小时,温度为10℃比30℃时植物生长快
7.如图从没有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厚薄相同的叶圆片,称其干重。假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叶片内有机物不向其他部位转移。则叶圆片Z在2小时内的有机物制造量为( C )
A.(X﹣Y)g B.(Z﹣Y)g C.(Z+X﹣2Y)g D.(Z﹣Y)g
8.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通过改变光照强度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容器内的CO2浓度变化如的标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AB段CO2浓度下降,是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B.BC段CO2浓度上升,是由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实验进程中的T1时刻,该植物体内有机物重量最多
D.由于C点低于A点,所以T2时刻植物的有机物重量较T0时刻低
9.用新鲜的大豆叶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
分析D处气体成分最可能是( D )
A.O2量多于B处
B.O2量与B处相等
C.无CO2和O2
D.CO2量多于B处
10.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质量来表示。某同学按下列步骤测量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
①选取n张对称性良好的樟树叶片,将每张叶片标记为如图的A、B两部分;
②将叶片的A部分作遮光处理,B部分不作处理;
③光照小时后,在所选的每张叶片A、B的对应部位各截取面积为S的小方片,分别烘干,称得A部分小方片总质量为mA,B部分小方片总质量mB;
④计算出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①中选取的樟树叶片在数量上有什么要求? 尽可能多 。
(2)另一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在测量时没有考虑光合作用产物会运出叶片,这样会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___B__ 。
A.摘下叶片以切断叶柄
B.环剥叶柄以切断筛管
C.破坏叶柄木质部以切断导管
(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 ______ 。(用字母表示)
二、能力拓展
11.某绿色植物一天中吸收、释放二氧化碳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d点的出现与叶片中的__气孔__(填结构名称)有关,该植物一天中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出现在___f___(填字母)点。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区以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的引导农村发展设施农业,目前,我区许多贫困户因大棚蔬菜种植已逐渐脱贫。请据图回答:
(1)为了帮助大棚种植户提高产量,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他们在春季的一个晴天,对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一昼夜测定,并绘制如图甲所示的曲线。在曲线AB段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原因是此时植物主要进行__呼吸_作用。
(2)为了探究植物的生理特点,他们设置了如图乙、丙的实验装置,乙内装有正在萌发的蚕豆种子(瓶中有适量的水),丙为一盆蚕豆苗(经过暗处理)。将丙用无色透明玻璃箱密封好后与乙装置进行连接(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并将其放在阳光下。
①蚕豆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__被子_植物。
②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玻璃箱内壁上有水珠,主要是因为叶片进行__蒸腾_作用的结果。
③打开阀门后,乙装置中的____二氧化碳____气体会进入丙装置。
13.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所示的柱状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叶在29 ℃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量是__9__mg。
(2)图乙是29 ℃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__29__℃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相等__。
(3)若温度由29 ℃改为27 ℃,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上__(填“上”或“下”)方。
(4)请写出由植物叶片气孔释放的气体:__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__。
14.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
品种 A B C
叶绿素含量(毫克/克) 6.22 8.11 7.85
请回答:
(1)实验中每个品种选取6株的目的是__避免实验的偶然性__。
(2)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__光照强度__相同。
(3)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绿素的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__。
15.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在透明密闭小室内放置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使小室内CO2的量保持恒定)进行了有关实验。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根据毛细管内水柱的移动距离测得小室内气体体积变化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光照强度/klx 0 5 10 20 30 40
气体体积变化量/μL /(cm2·min) -0.25 +0.5 +1.2 +1.7 +1.7 +1.7
(1)该小组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要改变光照强度,可进行的操作是__改变装置到光源的距离或改变光源的电功率__。
(2)实验中,光照可能会引起小室内气体的膨胀或收缩而造成误差,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的小室内应放置__死叶片__和二氧化碳缓冲液。比较两组实验结果,进行矫正,矫正后结果如上表,分析其中数据可得,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是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3)若用此装置测定叶片呼吸作用的速率,则需对装置做哪两处改进?①将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下;②将二氧化碳缓冲液换成适宜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16.冬天,我省的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在温室中,蔬菜可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菜农常采用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以提高蔬菜产量。其中的道理是增加光照可使 光合作用 增强,降低温度可使 呼吸作用 减弱,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2)菜农常常对温室内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机肥,不但培育了绿色蔬菜,而且温室内的CO2浓度也大大增加。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肥会释放CO2 。
(3)无土栽培也称为溶液栽培。在配制培养液时,除了考虑到溶液的酸
碱度、含氧量外,还应该考虑到无机盐的 比例和种类 。
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O2体积分数的
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试分析:曲线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CO2 。
检测结果表明,要提高温室内的蔬菜产量必须适时通风。你认为
每天通风的时间最好选在曲线 bc段或de段 区段相对应的时间内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