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28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28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DIRECTORY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的历史的创造者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据统计,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 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陈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三大战役中的特殊编制
思考: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判断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探究与分享
(一)人民群众的含义:
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如何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第一,有量的规定性。
第二,有质的规定性,是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的含义:
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如何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的含义:
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A
B
C
D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劳动群众
脑力劳动者
第四,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
区分: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劳动群众、
脑力劳动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看人间,
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
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
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
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
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
思考: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
生产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
社会存在和发展
基础
从事
推动
推动
决定力量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判断: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1.《江山就是人民》歌词写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所向定乾坤,汇聚江海托航船。谁把人民举天上,人民把谁捧心间。生死相依共患难,何惧风云多变幻。人民幸福江山固,复兴梦想同心圆。从歌词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唯物史观哲理有( )
①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每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①③入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②不选。每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但是材料体现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④不选。故本题选B。
B
随堂训练
2.从《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再到今天“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本思想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是我们在作出选择时无形的“指挥棒”。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之所以坚持这样的理念,其哲学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③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命的决定力量,但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不是人民群众,而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②错误。故选D。
D
随堂训练
材料一: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材料二: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思考:材料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什么作用
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导致古罗马帝国的加速灭亡。  
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直至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力军。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
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思想流露,既反映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内涵,又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深情厚意。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有着怎样的观点和路线?
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形成决策
指导群众实践为群众办实事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使决策集民意、聚民智,更民主、更科学!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一、什么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思想上
----行动上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大庆石油人以“宁愿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仅用三年时间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人民群众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力量。
思考:结合历史史实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探究与分享二
二、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3.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那怎样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怎样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5.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要求我们( )
①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②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和人民利益角度想问题、想事情、作选择
③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
④要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完成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超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①②: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和人民利益角度想问题、想事情、作选择,①②正确切题。应该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满足“各种需求”,③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超越规律的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A。
A
随堂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