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学习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学习稿

资源简介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学习稿
一、课前预习(基础知识)
(一)练一练
1、汉武帝时采用 的办法,解除了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为了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监督,武帝建立了 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 (监察区),每部委派 一人,定期巡视。后来还设立 ,以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
2、汉武帝时为了增加中央的收入,将原先各地乃至私人都可经营的 铸造、 生产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 ,经营 的生产和销售。
3、汉武帝在位时,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纳了著名学者 的建议“ ,独尊儒术”。同时在全国大力推行 教育,在长安设立 ,在地方设立 ,从此 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
年。
4、汉武帝以后,汉朝开始由盛而衰,各种社会矛盾加剧,外戚 乘机夺取政权,建立新的政权——新朝。在他即位之初,获得了国内各方的广泛支持,但他采取的各项改革措施脱离实际,遭到失败,并引发各地起兵反抗,不久政权就被推翻了。公元25年,参加过推翻 军事斗争的西汉皇族 即位称帝,定都 ,史称东汉。东汉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但中期以后出现了 交替把持朝政的现象,统治日益黑暗,最后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二)想一想、找一找、划一划。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三)你预习之后还有何疑问,写在下面。



二、课堂探究(教学重难点)
请大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想一想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这一局面的形成与汉初实行的修养生息政策有无关系?


三、课堂巩固练习
1、汉初的七国之乱祸起于 ;解决王国问题的关键措施是-------------------------( )
A郡县制 刺史制度 B世袭制 推恩令 C郡县制 推恩令 D分封制 推恩令
2、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 )
A排斥异己 B平定叛乱 C加强中央集权 D发展经济
3、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但是在处理哪一方面问题时态度却截然相反----------------------------------------------------------------------------------------------( )
A国家统一 B中央集权 C儒家思想 D抵抗外族骚扰
4、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分别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焚书坑儒” D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官学 “焚书坑儒”
3、秦汉时期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是------------------------------------------------------------------( )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司隶校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孙科、王钊、邹正、米兰都是历史迷,学习两汉历史后,他们四人展开争论,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
A孙科:西汉与东汉是两个并存的政权,西汉在西,东汉在东 B王钊:西汉与东汉是先后建立的政权,西汉灭亡后东汉接着建立 C邹正:西汉与东汉的确是两个并立的政权,不过它们之所以分别称为西汉与东汉并非疆土位置,而是因为都城位置 D米兰:你们都错了,西汉与东汉是先后建立的政权,它们之间还夹杂着一个王莽政权——新朝,西汉都城长安在西,东汉都城洛阳在东
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多位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其中“汉武 ”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官僚制度 B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平定叛乱
7、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开始于-----------------------------------------------------------( )
A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 B尧舜禹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学派的创立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8、中国过去有种说法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种说法除了有对《论语》的赞美,还隐含有儒家思想被奉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意思。中国的读书人只有学习儒家思想才能到朝廷担任官职的情况最早出现在 时期---------------------------------(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汉武帝 D隋文帝
9、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A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 B消除诸侯国的势力,使诸侯国不再与中央作对
C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D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10、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当时的最高学府是--------------------( )
A咸阳 官学 B洛阳 太学 C长安 太学 D杭州 官学
11、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汉文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1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这个“大一统”的含义是-----------------------------------------------------------( )
A创立科举制度 B歧视读书人 C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D废除诸侯
3、“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这种现象出现在 时期----------------------( )
A秦朝 B东汉 C西汉 D隋唐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二:他认为皇帝的权威体现上天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一切权力要集中到皇帝手中,就必须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
①材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个皇帝?主父偃提出了什么措施?

②“上”颁布这项措施的目的不包括-----------------------------------------( )
A巩固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 C维护皇帝权威 D恩赐皇亲国戚
③这项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你觉得它妙在何处?



④材料二的“他”是指我国古代哪位儒家学者?他曾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的提出是为了实现什么目的?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后,是如何推行儒学教育的?




⑤上述两个材料都体现了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