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蜀道难》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蜀道难》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3.1《蜀道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蜀道难》是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主题为“诗意的探寻”,任务是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这首诗有三个特点,句式结构上的新颖,风格上的奇特和遣词造句的惊心动魄。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因而对李白其人及其诗歌风格已经有一定了解。 再次学习李白的经典诗歌就不能简单的停留在整体感知这一层面上,而应通过对字句的研读,理解诗歌文字背后的表情达意。
教学目标
1.以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意境,深入感受“蜀道之难”。
2.多角度理解“蜀道难”的寄托之意。
3.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感受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点
以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意境,深入感受“蜀道之难”。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紧扣诗文,知人论世,多角度理解“蜀道难”的寄托之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导入,激发联想。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初中我们学过李白的《行路难》中的名句,李白在这首乐府古体诗中表达了对“行路难”的感叹,既有对现实人生的茫然,对仕途艰难的感叹,更有对理想的坚定执着,感情可谓跌宕起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蜀道难》,看看他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二、感知全诗,知人论世。
1.学生自读、教师正音、师生齐读
2.知人解题,介绍相关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客死他乡,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三、走近蜀道,感受蜀道难
活动一:人间路难走,巴蜀路更难。旅游达人李白计划到了蜀道,将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直播。这是一段怎样路程?请你先做一下路程规划吧。
预设:长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岭——剑阁——成都
活动二:主播李白终于走进了蜀道,网友们纷纷留言感慨“噫吁嚱,危乎高哉”。有网友在评论区想让他介绍一下蜀道历史,你来简单介绍一下吧。(一个学生学生快速回答)
预设:
走进蜀道,亲历蜀道难
活动三:主播已经进入蜀道,接下来就开始直播介绍。直播内容要吸引流量,要营造气氛,描绘画面的特点。下面你来扮演李白,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小组合作,找原文依据)
小组合作后总结
预设1:
蜀道之悲凉:悲鸟﹑古木﹑树林﹑子规﹑夜月、空山。诗人用这些具有感伤色彩的意象构成了一幅凄冷悲凉的画面;原始森林中鸟的悲号,在幽静荒寂中唤起一份心底的悲凄;子规声声泣血,冷月当空,夜色幽深,让人感到害怕,变了脸色;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作者对蜀道之陷的慨叹。听觉描写中,有视觉画面的渗透。
预设2:
蜀道之奇险:连峰,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砯崖,转石,万壑雷。诗人用这些奇险的意象构成一幅惊险的画面;连绵起伏的山峰高耸入天,绝壁上倒挂的枯松,冲击山崖的飞一样的激流和瀑布,不断裹挟着冲刷下的巨石,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营造一种万分惊险的氛围,进一步表达作者对蜀道之险的惊惧。视觉描写中,有听觉,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预设3:蜀道之悲惨。由“面”向“点”,剪取蜀道上“峥嵘而崔嵬”的剑阁,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和“守或匪亲,化为狼豺”的人事变动,呈现蜀地“猛虎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社会现实和政治动荡,劝告世人锦城实非乐土,蜀道或将“势乱”,不如早早“还家”。
走出蜀道,感悟世途难
活动四:主播介绍完,网友们纷纷留言关心主播,询问他最近发生什么事?为什么这么慷慨悲凉?你来揣摩一下主播的心理吧
明确:
①诗人描写险象环生的蜀道,本身就有寄寓。可能暗示社会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
②第二节中诗人来到蜀道时的感触:“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有寄寓。可能暗示自己当时失落、悲观的心情。
③“问君西游何时还”“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可能暗示自己对长安官场的恐惧,既想入仕,以实现“济世救民”的理想,又担心官场险恶,不能功成身退,充满了矛盾。
④“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六、走向艺术,品味诗之美
活动五:直播结束,给主播打分。提示:分析诗歌艺术特色,浪漫主义手法的体现。
明确:
善用反复: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之意。
(3)夸张到极至的技巧: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4)神秘的传说: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开山之艰难。
七.拓展提高,思考现实意义
活动六:一场好的直播不仅给我们带来画面感,而且还要人生进行引导。联系自身实际,你有什么感悟?
明确:
预设1:其实我们所面临的现实生活有时候挺难的!有求学之路艰难、有求职之路艰难、有事业之路难等,这一切多么像李白诗中描述的境界?李白当年写诗的时候有没有走过这段路程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传达出了一种面对人间万难的豪迈气概和博大胸怀。
预设2:不管前面的人生之路有多么千难万险,要堂堂正正、踏踏实实地走完它。虽然有时很悲苦,有时很恐怖,有时很惊险,有时很崎岖,却永远不能放弃它、背离它、逃避它。
八、教师小结:诗人借蜀道之艰险喻仕途之坎坷,抒发事君无路、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因此,《蜀道难》既是一幅峥嵘嵯峨的蜀道山水图,更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浩然悲歌。
九、探究作业:李白研究
学生自行组成探究组,每组从以下课题中挑选一个作为探究内容。
(1)李白与盛唐气象;
(2)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3)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4)李白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