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教案)体育五年级上册(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教案)体育五年级上册(表格式)

资源简介

水平三(五年级)小篮球与游戏单元第2课时
小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 教学设计
一、教学价值和意义
篮球是一项集奔跑、跳跃、投掷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比赛过程中需要个人技术和团队战术的配合。通过篮球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意识,并且比赛中通过千变万化的球场形势的判断和正确行为的抉择,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篮球行进间运球能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和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通过变速行进间运球的教学与练习,有梯度地提高学生在有对抗的情况下运用技术的能力,使掌握的技术更加贴近实战,拓展学习时空,激发学生课内外参与篮球活动的兴趣,达到锻炼身体和终身体育的目的,为其他球类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运球技术在篮球运动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也是展示个人技术的有效途径。掌握各种运球方法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正确的运球手型以及运球时的力量与手位控制是关键技术,行进间运球时还要配合上快速敏捷的脚步移动。学习时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动作方式让学生体验,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行进间运球时“人球合一”动作要领,并加以运用。
本课的直线运球教学是对之前教材中小篮球单元多种形式玩球的延伸与拓展。原地运球和行进间直线运球技术动作简单易于掌握,但是也较枯燥,学生易失去兴趣。因此在本设计中适当增加了具有篮球实用实战技术特征的学练赛情境练习与游戏,及时改变节奏、方向、力量、高度、速度等要素,持续激发提升学生学练兴趣,解决运球力量、手位控制、脚步敏捷等教学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具有一定的奔跑、跳跃、投掷能力和篮球技术基础,适合学习动作较为复杂、接近实战的技术。他们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享受在群体中展现能力的感觉,这对实现学习目标有利。同时,他们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并且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好胜心强,喜欢对抗,安全意识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又要注意课堂常规与教学组织,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由于片面追求运球速度而导致运球动作脱节和变形,不能很好地控制住球,导致篮球成为课堂教学隐患,因此人球合一是运球技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中,综合考虑篮球运动本身的合作性、对抗性、竞技性运动特点,学生的运动需求以及教学内容承上启下的链接等因素,遵循“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省编教材的基础上,围绕篮球技术教学的实用性、实战性,通过运球技术在不同条件、任务、情境下的应用,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深化学生对篮球技术的理解,巩固技术动作的掌握。
五、教学组织策略:
1.篮球课堂常规的训导:篮球课堂器材管理与使用是组织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本设计借鉴军队持械队列进行篮球专项课堂常规管理,既有针对性,也能向学生传递安全秩序、纪律常规管理的要求,培养球类课堂上的安全、纪律、集体意识。
2.合作教学的组织与运用:以4人自然小组为学练单位,围绕技术动作的运用与竞赛任务的完成展开互查与讨论,相互提醒鼓励、协作互助,强化运动负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六、教学方法:
围绕篮球运动本身特点,本课多采用直观教学法,贯彻精讲多练原则;采用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练习难度逐渐提升的设计,解决教学组织及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立足实用,运用游戏竞赛法,将篮球技术溶解到多样化的游戏竞赛中,激发学生学练兴趣;设置分层目标,鼓励分层练习,帮助不同水平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语言应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总结、提炼要领;探索实践学练赛一体化理念,组织专项技术应用的小比赛、创设篮球赛场模拟情境练习,帮助学生深化技术理解、在应用中巩固专项技术,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练兴趣。
七、本课关注点:
学练赛一体化理念的运用,学生在不同前进速度、按压球力度与运球高度等条件下运球技术的熟练使用。注重学理认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人球合一运球的关键技术——用力按压,以及直线行进间运球的要领——手触球位置与脚步敏捷。
教材 小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五年级 30人
学习目标 (1)体验并在教师引导下自行总结行进间与原地运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由慢到快练习行进间直线运球,并在运球中尝试完成各种动作任务,体验比赛情境,做到手型正确,人球合一。 (3)学会比较和探究,用心学练,遵守规则,善于合作,体验篮球乐趣。
教学重点:行进间运球的手型和方法。 难点:人球合一。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导学 学生学练 次数 时间 强度 设计意图
准备部分11’ 1.课堂常规组织。 2.器材领取,训练常规。 3.师生问好,宣布课题。 4.球类课堂常规训导:稍息立正,起立蹲下,运球与停止,分散与集合。 1.四路纵队,师生问好,安排见习学生。 2.宣布课题,课堂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布置分层学习任务。 3.有球队列常规训练,分散队形,熟悉篮球课堂常规与练习场地。 4.及时鼓励引导,树立典型,调动课堂气氛。 1.指定区域集合站队,礼貌问候。 2.注意听讲,了解课堂分层练习要求。 3.见习生旁听课程,观摩学习。 4.听口令练习,熟悉场地,遵守课堂常规。 5.参与体验学会思考,注意手型手法,感受人球合一。 1 1 2 1 低 本课多数练习内容在行进间完成,人手一球能提高练习密度,但对课堂组织教学提出较高要求,所以提前进行篮球课堂常规训练以明确要求,“管好球”以降低组织教学难度。篮球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技能水平差异较大,教师针对性地提出分层练习目标要求,满足不同学练需求,激发不同水平学生的学练兴趣。
1.球到人到游戏。滚追球认识练习场地与路线。 2.原地双手抛接、蹲接球。 3.跑跳步行进间拨球。 4.原地快换脚运球。 5.侧滑步砸收球。 6.进退步压腿持球。 7.游戏:原地转向运球抬头看人,动作表情绪。体验人球合一中的按压用力要求。 8.变换成半密集听课队形。 1.布置练习场线,控制练习间距,调整节奏。 2.示范动作内容,快速导入每个热身练习内容。从原地练习开始过渡到行进间练习。停行结合,把控节奏。 3.观察学生动作,提醒持、运球动作要领:五指撑开,脚下灵活,跑成直线,持球稳定等。 4.场中巡视,关注并及时鼓励失败学生重新投入练习。 5.组织原地运球游戏,讲解方法,提示抬头运球、用力按压要领。 1.参与练习,熟悉练习场地。 2.仔细观察,了解练习内容及篮球技术动作要领。 3.观察示范,跟随口令做好热身。 4.在老师引导下大胆尝试新动作,体会动作要领。 要求: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5.积极参与小组练习,相互鼓励,找到个人薄弱技术环节,为课后加练准备。 6.在原地运球游戏时主动抬头,体验不同用力对球的影响,感悟人球合一。 1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中 低 中 次高 中 中 在准备活动与热身板块融入有球练习,快速切入主题,使练习内容更加丰富,向技能学练环节过渡自然。快节奏的热身练习加大课堂练习密度,有效刺激身心快速进入兴奋状态。采取直观教学,通过教师球性动作示范激发学生兴趣,达成教学目标;托拨球练习内容设计强化学生五指分开动作,巩固篮球手型;持球跑动辅助练习针对学生脚步灵活,为行进间运球的“人球合一”作铺垫。
基本部分 25’ 1.概念讲解,启发引导。行进间运球人球合一要领讲解。 2.听信号模拟斜下推球。组织互查。 3.步步为营:练习队形,听哨音前下推球,快速脚步移动快速跟进继续原地运球动作体验。 4.原地中姿运球听哨音转行进间直线运球。 5.原地快速换脚跑中姿运球,听哨音变直线行进运球。 6.组合练习:行进间直线运球,急停低姿运球(球砸垫、脚踩垫、手拍垫)转加速直线运球。 7.行进间运球急停转低姿运球翻盘接力比赛。 8.模拟比赛场境,15米折返,击地传球、策应跑动、扣篮、争抢篮板,协防返回练习。 1.问题导入,启发思考:向前直线行进运球怎么做到人球合一 2.组织加力按压练习,体验行进间运球“人球合一”。 3.要领总结:“用力快推后上方,脚步敏捷紧跟上”。 4.示范动作,说明要求,从原地过渡到行进间练习。 5.提醒未出发的学生原地练习,加大练习密度。 6.示范组合游戏中的动作方法。 7.场地巡视,指导动作要领,提醒安全要求。调控练习节奏,把控运动强度。 8.与学生集体示范模拟比赛方法。 (1)示范跳起扣篮压腕。 (2)组织模仿急停跳起扣篮。 (3)男女分组协作完成练习。 1.认真听讲,理解概念。 2.积极思考,参与互查和讨论。 3.用心体验,掌握要领。 4.耐心练习,相互检查纠正,巩固正确动作。 5.在各种练习场境中,大胆尝试运用各种运球技能。 6.积极参与练习,不怕失败。 7.团结协作,相互鼓励,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8.积极参加模拟比赛练习: (1)仔细观察,虚心学练。 (2)熟悉跑位方法与动作要求。 (3)按照要求参与练习,团结协作。在场地内完成传接、直线运球、跑动策应、扣篮、抢篮板组合动作。 1 4 4 2 2 6 3 4 1 2 1 2 3 2 3 低 中 中高 高 高 高 高 “人球合一”是运球技术的关键,也是本课教学难点。这里采用学生三字口诀师生对口的形式,帮助深化记忆,使学生认识并理解用力按压球是运球时实现人球合一的关键。行进间运球推球位置采用小组协作学习,互助互练。 在练习巩固环节贯彻学练赛一体化理念,采取多种出球与启动方式,模拟赛场情境,设置专项小比赛,突出篮球技术的实用性与实战性,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并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巩固运用技术,激发学练兴趣。同时将强度大趣味浓的模拟对抗游戏作为身体素质练习补充。
结束部分4’ 1.整理与放松练习:持球拉伸。 2.课堂总结。 3.布置器材回收。 1.教师示范,同步讲解要领,指导学生跟练。 2.总结课堂,布置课外练习与注意点,提醒熟练以后的抬头练习,培养自觉锻炼的兴趣习惯。 1.参与持球拉伸练习,了解放松方法。 2.回顾练习内容,知晓自己薄弱技术与部位,及时补课。 3.懂得课后个人练习时注意抬头直线运球要领,培养课后锻炼习惯。 2 2 低 学习篮球持球拉伸动作,指导学生科学锻炼方法。 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提升学生运动兴趣与自学能力。
场地器材 场地:篮球场一片,两边线分别放置呼拉圈(固定篮球),标志盘(标示学生位置)。 器材:小篮球31只,对抗服(双色)30套。哨子1只,双色大小标志垫48只;16只呼啦圈;音箱1(含U盘)。
负荷预设 平均心率:130次/分钟 运动负荷曲线
运动密度:60%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