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三五年级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教案)体育五年级上册(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水平三五年级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教案)体育五年级上册(表格式)

资源简介

水平三(五年级) 小篮球与游戏单元:
《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课的设计意图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遵循运动技术形成规律,结合五年级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力求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练、赛、评,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合作意识与能力,为实现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水平三(五年级)第一学期《小篮球与游戏》单元第3课时: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在整个单元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之前,学生已掌握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的基础能力,技术动作之间有相通之处,为学生后续技能学习做好铺垫。体前变向运球是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运球突破技术,简单实用,易和其他动作衔接,可以较好地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体育竞争意识,勇敢顽强、机智果敢的集体精神。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水平三五年级学生,该阶段学生对篮球运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运动基础参差不齐,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喜欢篮球运动,活泼好动,有一定创新探索能力,善于模仿,乐于挑战,自信心强。男生篮球基础较好,女生较弱,因此本课教学中采用讲解、示范、启发、探究、合作、竞赛、激励、评价等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分层教学,激发不同层面的学生用于挑战,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和进步,促进学生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四、教学策略
1、教学与学法:
课的开始部分用“篮球训练营”的进行导入,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通过训练营内的各种跑动练习,让学生先接触了解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脚步动作,接着通过“助教”的陪练和多个游戏环节的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本课的重点。
在教法上,本课采用了1、讲解示范法2、分组练习法3、巡回指导法4、评价激励法5、竞赛法。丰富的教学手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在学法上,学生采用了1、自主学习法2、合作学习法3、模仿练习法4、分组练习法5、比赛法等。多样的学习手段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发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设计意图:
开始部分:本课以“篮球训练营”为主线切入,准备部分的设计根据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特点以及动作难度,将脚步动作渗透到慢跑中,让学生在有任务驱动的慢跑中对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脚步动作有初步的认知。
基本部分:主教材部分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练习,进行从单人到双人再到多人的比赛,感受篮球运动带来的愉悦感受。教学过程层层递进,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为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了不同难度的游戏挑战,让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玩着学、玩着练,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结束部分:师生共练放松操,学生分享学练感受,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点评,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及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亮点与特色
本课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有情趣地学篮球,有质地篮球练习,有思考地玩篮球。”理念为指导,针对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技能特点,以“篮球训练营”为主线切入,通过多种游戏多种练习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篮球运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1、情技合一:设计情景让课堂有情味。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以篮球训练营的情景导入,将训练营的口号贯穿始终,让学生有快乐体验,有视角诱惑,有技能魅力,让学生在舒适的学习情景中较好地实现了快乐学技能的目标。
2、赛练合一:创设游戏让练习有保障。根据学生年龄和身体特点,教师巧妙地设计游戏学习环节,多种形式地模练,使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练习,从单人到双人再到多人的微赛,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基本技能。
3、趣智合一:融合趣味让学习有滋味。体育技能教学不是单一地技能训练,而是要融合智学,就是教会学生有思考地学,这才是体育应有的有深度地学习体育技能。本课遵循该原则,并利用“助教”这一自制教具并将其贯穿课的始终,创意新颖,实用性强,使课堂学习有趣又有效。
六、安全措施
1、课前检查场地,学生服装,了解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是否良好。
2、课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道具器材,避免发生意外。
水平三(五年级)小篮球与游戏单元
《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课的教案
学习内容 小篮球与游戏单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
学习目标 1、了解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名称和方法,以及在实战中的价值; 2、能做出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身形移动灵活; 3、面对困难,密切配合,主动参与,体验参加篮球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手型和方法 难点: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快速,上下肢动作协调连贯
课的 部分 学练 内容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与要求 运动负荷
时间 次数 强度
准 备 部 分 课 堂 常 规 1' 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师生问好。 宣布本次课的内容、目标及要求。 1、指定地点集合。 2、向老师问好。 3、认真听取老师关于课堂的安排。 组织形式: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 1
热身: 慢跑熟悉场地 游戏: 各种移动跑和球性练习 7' 1、带领学生绕场地进行慢跑,引导学生熟悉训练营。进入训练营后任意找到空位,其中一人前锋一人后卫 2、讲解方法与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有任务的跑: ①慢跑绕“助教”; ②侧滑步过“助教”; ③高抬腿过“助教”。 在场地中自由移动并按教师要求完成各种移动动作和熟悉球性的练习。 组织形式: 要求: 仔细观察,认真模仿教师动作。 快速找到位置。 2' 1' 1' 1 1 若干 中 小 中
基 本 部 分 1、复习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 2、讲解示范、提问、学生自主尝试 完整动作练习 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打卡行动” 游戏:crossover 6、核心力量(体能)练习 4' 3' 9' 5' 5' 3' 1、复习原地运球。 2、带领学生进行原地变向运球。 3、复习行进间运球。 4、行进间运球“打招呼”。 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动作(不同方向)。 2、教师讲解示范脚步动作,并带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教师讲解两人一组,前锋和后卫交换尝试练习的动作要领。 2、引导学生学习“秘籍”。 3、再次指导学生进行练习。4、教师巡回指导、点评、纠错。 5、用“秘密方法”解决问题后再次进行练习。 6、教师根据学练情况,逐层提高难度练习。 1、讲解游戏规则和方法,按照要求进行打卡行动。 ①自己阵营的打卡 ②交换阵营的打卡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方法。 组织学生尝试练习。 开始进行游戏。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 ①碎步绕球跑 ②撑地拨球 ③夹球卷腹 ④俄罗斯转体 学生按要求练习原地运球。 学生认真听口令,注意动作变化。 按要求在各自阵营里行进间运球,运球部位正确。 4、交换阵营,并能按要求与同伴“打招呼”。 学生认真观察师范、明确动作要领。 2、学生按要求模仿练习,知道脚跨的方向。 1、学生两人一组尝试练习。 2、根据“秘籍”,认真练习。 3、学生根据教师指导,改进动作,再次练习。 4、学生自我评价,在教师提示下成功晋级者进行加长距离的变向运球挑战。(见附表) 学生听清要求,按指令打卡。 1、认真听讲,仔细观看示范,明白游戏规则。 2、积极尝试,认真练习。 3、明确要求、自主思考,协商合作、努力争胜。 1、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认真进行练习。 组织形式: 要求:跟上教师动作,认真练习。 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 要求:自主进行练习,注意安全。 组织形式: 要求:能做出变向动作,注意避免相撞。 组织形式:散点 要求:尽努力完成动作,没有畏难情绪。 1' 1' 1' 1' 2' 3' 3' 2' 5' 4' 2' 1 1 若干次 若干次 2 1 中 小 中 大 大 中
结 束 部 分 放松 2、总结 3、下课 4、整理器材 3' 1、放松拉伸练习:调整呼吸,放松身心。 2、对本课小结评价。 宣布下课。 组织学生整理归还器材。 1、跟随教师口令放松练习。 2、对本课总结反思。 3、师生再见。 4、帮助教师整理归还器材。 组织形式:围坐 要求:认真放松,积极参与总结,主动协助教师整理归还器材。 1’ 1 小
运动负荷预计 平均练习密度:50%+ 心率:125~135次/分
场地器材 场地一片、篮球一人一球、地垫一人一垫、“助教”两人一个、音响设备一台
课外作业 1、向家人展示所学 2、积极练习变向动作
教学图示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