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学设计(含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学设计(含2课时)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4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知道中秋节是团圆节、重阳节是敬老节,这些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秋天里的节日。
2.道德修养:了解节日习俗,知道中秋节阖家团圆的传统和重阳节敬老的文化内涵。
3.法治观念:参与中秋节、重阳节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激发团圆和谐的亲情以及敬老爱老之情,初步感知中华美德。
4.责任意识:了解秋天里的其他节日,感受秋天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初步感知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了解一些咏月思亲的古诗词。(重点)
2.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感知中秋节团圆的文化内涵,喜欢过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难点)
3.愿意参与中秋节的各种活动,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过程
一、知中秋,追根溯源
1.活动一:欣赏儿歌猜节日,调动已有的生活体验
(1)听一听:(播放儿歌)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悠悠。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2)猜一猜:这首儿歌的内容与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有关系?请说出这个节日的名称。
小结:相信你们一定从儿歌里找到答案了。这首儿歌里描述的是中秋节。
(3)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儿歌中描述的节日是中秋节的呢?
预设:每年的中秋节都要吃月饼,全家人还要在一起过节、吃团圆饭。
小结: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儿歌中描述的就是中秋节。看来你们对中秋节是有一些了解的。其实,还有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
2. 活动二:结合日历找中秋,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知识
(1)看日历,知中秋时间。
提问:你知道什么时候过中秋节吗?请你在日历中找一找今年和去年的中秋节日期,并圈画出来。
思考:对比两年中秋节的时间,想一想,同样都是中秋节,怎么不在同一天呢。
拓展认识:我们平时所说的X年X月X日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式,叫公历,也叫阳历。我们国家的中秋节是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这里所说的农历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历法,也叫阴历。
(2)对比发现,知中秋来历。
①观察:通过看日历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都在农历八月的中间。
②讨论:你现在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了吗?
预设:中表示中间,秋表示秋天,八月十五在秋天的中间,所以叫中秋节。
拓展认识:我国农历规定:一年有四季,每季包括三个月,每年的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季。每一季又分为盂、仲、季三部分,农历八月刚好是秋季的“仲”,所以过去人们也把中秋节叫作仲秋节,还有人称它为八月半、八月节和月节。
③小结:看来,中秋节的来历与秋天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其中可真有学问。
(3)互动交流,讲中秋故事。
①讲故事:你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能给大家讲讲吗?
预设: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
②播放:播放短片“中秋节的来历”。
交流:短片中还讲到了哪些中秋节的故事?
预设:唐明皇飞天、玉兔捣药等。
③讨论:从这些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预设:从这些故事中可以了解到,古时候人们以为月亮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人们渴望了解月亮上的秘密。
拓展认识: 1969 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可是人们发现,月亮上既没有嫦娥,也没有玉兔,只有荒凉寂静的山谷、沙石。即使是这样,我们中国人过中秋的习俗依然没有改变。
(4)小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为了让大家过好中秋节,我国从2008年开始,中秋节放三天的小长假,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团聚,欢度中秋佳节了。
二、过中秋,有情有趣
1.活动一:吃月饼庆团圆
(1)探秘餐桌。
①提问:你家过中秋节的时候,餐桌上主要有哪些美食?
预设:月饼、花生、葡萄等。
②讨论:餐桌上为什么要摆放这些美食呢?
预设:吃月饼表示“团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所以中秋节的餐桌上美味佳肴、新鲜果品特别多。
③拓展认识: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贡品。相传在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④小结:餐桌上的美味是丰收的象征,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2)读谚语,悟内涵。
①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谚语呢?
读谤语:“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③说一说: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拓展认识:这句谚语道出中秋之人们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地,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佳品。
③找找: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谚语,和小伙伴说说其中的涵义。
预设:“月到中秋分外明”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
④对比:我们找到的谚语不同,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内涵呢?
预设:这些谚语都表达了团圆、喜庆、吉祥的意思。
(3)品月饼,悟内涵。
①小调在:课前请学生对家人进行有关月饼的小调查,了解中秋月饼的有关故事。
关于中秋月饼的小调查
内容 中秋月饼的种类 自己家人曾吃过的月饼 家里长辈最爱吃的月饼 有关吃月饼的故事
1
2
……
学生汇报:中秋月饼有哪些馅料,向小伙伴介绍自己或家人最爱吃的月饼是哪种馅料。
预设:最爱吃的月饼有五仁馅、枣泥馅等。
讨论:爷爷奶奶小时候吃的月饼馅料与现在的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月饼的制作中有什么发现?
小结:月饼从很久以前流传到现在,一直都保持着圆圆的外形,月饼馅料当中的很多材料都是秋天成熟的果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月饼的制作发生了变化,月饼的皮和馅料越来越丰富,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人们的口味。传统方式制作的月饼至今仍在传承,传统月饼仍被人们所喜爱。
②播放:播放短片“月饼的制作”。
小结:现在我们吃的月饼大多数都是从商店里买来的,过去人们会在自己家里做月饼。你知道月饼是怎么做的吗?
③尝试制作: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制作材料,我们试着做一做吧,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哦!
小组合作:分组制作月饼。制作完成后,将做好的月饼放到指定的位置,课后烘烤,分享美味。
④小结:金色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分享月饼的香甜,享受团聚的快乐,多幸福啊! (板书: 团团圆圆过中秋)
2.活动二:有趣的中秋活动
(1)调查了解。
①联系生活:回忆一下,刚刚那首儿歌里面提到了中秋节的哪些习俗呢?除了儿歌里面提到的,你还知道中秋节的哪些习俗?
预设:赏月聊天、饮桂花酒、观潮等。
②与同伴互动交流:你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这些习俗的?
预设:问问家里的大人、看书、网上查找、和小伙伴交流等。
(2)发现并思考。
提问:从刚刚的交流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中秋节的习俗可真多,活动可真丰富。
(3)参与活动。
提问:在中秋节众多的习俗中,你最喜欢参加的活动有哪些呢?
预设:最喜欢参加的活动有拜月的活动、看灯展等。
小结:过去,人们要等到晚上月亮出来了,在院子里摆上桌子,把月饼和各种刚收获的新鲜水果,以及用秋天新收获的粮食制作的各种美食摆在桌子上,进行祭月和拜月活动。拜月结束后,大家一起赏月、聊天,之后一-家人分食月饼。 (板书:中秋佳节喜庆丰收)
(4)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
①提问:中秋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你的家乡在过中秋节的时候有哪些有特色的习俗?请你给大家讲一讲,也可以结合带来的物品进行讲解、展示。
预设1:生活在北京,爷爷奶奶会买来兔儿爷,送给小孩子。
预设2:生活在海边,一家人会一起去观潮。
预设3: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中秋节时会举办“追月”活动。
预设展示物品:兔爷儿、观潮的照片、“追月”的短视频等。
②提问:海外有很多华人,他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
播放:播放一段对海外华人的有关过中秋节的采访。
想一想:为什么海外的华人也要过中秋节呢?
小结:海外华人虽然远离祖国,但是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庆祝中秋节。庆祝中秋节融入了他们浓浓的中国情。
(5)欣赏:欣赏祖国各地以及海外华人过中秋节的情景短片。
交流:谈谈你欣赏小短片后的心情。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中秋节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虽然我们国家的各个地方、各个民族,人们过中秋节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希望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3.活动三:中秋节的美好回忆
(1)看教材第15页相关内容,体验团圆的喜悦。
①说一说:中秋节这一天,小朋友全家都在干什么呢?
预设:妈妈一早去买菜;我帮奶奶做月饼;爸爸赶路回家;晚上一家人聊天吃团圆饭。
②追问:为什么在外地工作的爸爸中秋节一定要回家呢?
对“如果每年中秋节全家都能团圆,那该多好哇”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亲人特别期待中秋节时全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幸福地过节。
(2)回忆生活,感受团圆的幸福。
①提问:你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你印象中最深的是哪一次呢?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预设:可以从所带礼物、亲人回家、全家人一起过节的方式等方面介绍。
预设1:特地买月饼等礼物回家过节,看望老人。
预设2:亲人都回家了,家里十分热闹。
预设3:全家人在院子里赏月、聊天。
预设4:中秋节参加篝火晚会等。
②讨论:从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中,你是否发现了中秋节的秘密?大家都期盼的是什么?
预设:家人团圆是人们共同的期盼。
小结:我们每个家庭都过中秋节,大家都喜欢过这个节日。这是因为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家人在一起快乐地生活是幸福的。所以,过节时,大家就会幸福地团聚在一起,这就叫做“团圆”。中秋节就是一家团圆的好日子,中秋节寄托了我们中国人追求团圆美满幸福生活的情感。(板书:家人团圆幸福美满)
三、颂中秋,期盼团圆
1.活动一:品读诗词
(1)提问:中秋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是非常开心的事,但有的人不能和家人团聚,怎么才能让他们也感受到家人的关怀和浓浓的亲情呢?
预设:打个电话或者发个信息问候,视频聊天,给远方的亲人寄月饼和礼物表达自己的情谊等。
(2)提问:你知道古人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的吗?
预设:用写诗词的方法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品诗词:从阅读教材提供的诗词拓展开,请学生将收集到的其他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①学一学:教材中的绘本故事《古诗词中的月》写了哪两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②找一找:你还知道哪些“古诗词中的月”呢?
预设:可以从诗和词两个角度找一找。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 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③诵一诵:我们开个小小朗诵会,朗读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4)写一写。
动笔写小诗:我们也来仿效古人,写一首小诗,表达一下中秋节自己的心情吧。
交流:把你写的小诗给大家读一读。
2.活动二:过节有妙招
(1)讨论:讨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说一说:你听说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吗?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请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具体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预设1:在外地上学的姐姐,过节不能回家,每次打电话都和妈妈说好长时间的话。
预设2:我在电视中看到,有位在边疆站岗的战士,过节不能回家,从电话里听到爸爸的声音,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2)提问:今年的中秋节快要到了,你想好怎么过节了吗?
预设1:我要把写好的诗送给远在外地的亲人,表达一下自己的思念之情。
预设2:我要画一幅与中秋节有关的画,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亲人。
预设3: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 张精美的贺卡 ,送给爷爷奶奶,祝他们快乐。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中秋节,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大家已经对中秋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中秋节的美好,用行动去传承中秋节的文化吧!
板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
中秋佳节喜庆丰收
家人团圆幸福美满
第2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敬老节,是秋天里的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点)
2.了解重阳节的习俗,知道重阳敬老节文化的内涵,激发尊老敬老之情。(难点)
3.懂得尊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从小事做起,培养尊老敬老的好习惯。
4.了解秋天里的其他节日,感受秋天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初步感知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秋天里的重阳节
1.活动一:探寻重阳节名字的来历
(1)日历中的发现。
提问:金秋时节,刚刚送走中秋节,又将迎来我国另外一个传统节日,这是什么节日呢?我们一起看看日历,走进农历九月,找一找。
展示:出示本年度农历九月的日历。
(板书:秋天里重阳节)
(2)探寻内涵。
①对比:重阳节在农历什么时间?这两个“九”一样吗?
小结:第一个“九”代表农历九月,第二个“九”代表初九。
②思考:为什么九月初九被叫做重阳节呢?阳是什么意思?
播放视频补充资料:《易经》里记载,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重阳,是一个喜庆吉利的日子。
③讨论:“久”“九”同音(jiǔ) ,这两个jiǔ有什么关系?
查查字典:这个“久”字是什么意思?再来猜一猜“九”与“久”的关系。
预设:健康、长寿等。
④小结: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
(3)拓展认识。
介绍: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尊老敬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体现了全社会对老人的关爱。
2. 活动二: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1)重阳节习俗我知道。
提问:我们知道了重阳节名字的来历,那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吗?请小组合作,将你们认为属于重阳节习俗的内容填在“展示板”中。
交流:请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你们了解的重阳节习俗活动,并说说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学生活动展示板
秋天里重阳节的节日活动与习俗
1 爬山登高
2 重阳糕
……
预设: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可以从电视、网络、古诗词等多渠道获知。
小结:重阳节各地习俗可真不少,每个习俗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2)交流重阳节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①登山。
◎讨论:很多人在重阳节的时候都愿意去登山.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预设:登山可以锻炼链身体让人心情愉悦,并且可以欣赏秋天的美景。
补充:登山在古代还有“步步高”的意思。
◎创设情境:去年的重阳节,明明和爸爸、妈妈、爷爷一起去登山,明明特意带了一件东西,这件东西有一个特点——“孩子根本用不着,老人走路离不了”。猜猜是什么? (拐杖)为什么明明要带一根拐杖呢?
预设:爷爷年纪大了,上山的时候有这根拐杖的帮助,会省很多力气,也会很安全。
◎小结:一家人登上山顶,既能欣赏美丽的秋景,又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幸福。
②做重阳糕。
◎质疑:重阳糕也和登山有关吗?
播放:播放有关重阳糕与登高关系的视频。
小结:“高”与“糕”谐音,很多地方没有山,不能实现登高的愿望,人们就用吃糕来代替登高。
◎观察:重阳糕的样子可不仅仅只有这一种,还有好多呢,我们来欣赏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重阳糕上面有很多枣,还有花生仁核桃仁等。
◎讨论:为什么要在重阳糕上放这么多的果实呢?仅仅是为了好吃吗?
预设:人们庆祝丰收的一种方式,这些都是秋天成熟的果实。
◎小结:人们把秋天成熟的粮食制作成重阳糕, 象征着五谷丰登。
③喝菊花酒。
◎思考:古人为什么要用菊花酿酒。为什么选择在重阳节这一天喝菊花酒呢?
播放:播放重阳节饮菊花酒的有关视频。
预设:古人把菊花看作是吉祥的象征,因为菊花清热去火,还有消炎解毒的作用等。
补充:明代的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早就指出,菊花具有治百病的功效。
酿酒用的菊花是十分讲究的。古人在制造菊花酒的时候,要在九月初九这一天摘菊花,掺入准备酿酒的精选的上好粮食中,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想一想:放上一年的美酒,我们每一 天都在期盼。喝着经过一年酿出的美酒,盼了一年,想象一下,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用采来的菊花酿美酒为来年祈福,是吉祥的象征。
④插茱萸。
读古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说一说:这首诗描述了重阳节的什么习俗?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小结:重阳节人们思念自己的亲人,表达了希望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愿望。
3.活动三:重阳敬老有行动
(1)家庭敬老。
①佳肴美味送老人。
这么美味的重阳糕,这么浓郁香醇的美酒,你打算献给谁呢?
小结:金色的秋天,最美的景色我们和老人共同欣赏,最好的花糕送给老人品尝,最香醇的美酒斟满给老人饮用,用这样的方式过有意义的重阳节。
②尊老敬老有行动。
◎家庭小小故事会。
出示:出示生活中的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讲一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预设:和奶奶一起做家务、饭桌上给奶奶盛饭、和爷爷下棋等。
◎我给爷爷奶奶打电话。
现场模拟连线:老师扮演你们的奶奶,假如你们在重阳节的时候不能陪爷爷奶奶过节,你们会怎么说呢?
◎生活处处有温情。
交流:生活当中你都帮爷爷奶奶做过哪些事情呢?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预设:帮奶奶捶背、陪奶奶遛弯、给爷爷画像等。
小结: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辛辛苦苦一辈子,人老了,耳聋眼花、腿脚不灵便,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家人的关心和照顾,更需要家人的尊敬。
◎身边的发现。
观察发现:你观察到家庭中或身边人哪些尊老敬老、赡养老人的做法和事例?讲给大家听,再说说自己的感想。
(2)社会敬老。
①生活中寻找。
找一找:重阳节,社会上还有很多敬老、爱老的活动呢!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和寻找一下,在重阳节这一天,社会上发生了哪些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预设:重阳节很多人去做老院探望老人,人们参加社区敬老活动,医生为老人义诊等。
②采访身边老人。
采访:采访身边的人,了解老人生活中的难处,了解老人得到关爱和帮助后的心情,以及人们对尊敬老人行为的看法,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反思。
③活动小创意。
动脑设计:根据老师给出的几样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乒后球跳绳接力棒等),动动你的小脑筋,设计一些适合老少同乐的趣味活动。
交流创意:和你的小伙伴说说你设计的这些游戏怎么玩,再和爷爷奶奶一起玩一玩、试一试。
④小结:其实,不仅仅是重阳节这一天,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应该这样做,让尊老敬老成为社会的新风尚。(板书: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
二、秋天里的其他特色节日活动
1.讨论
秋天里还有哪些有特色节日?这些节日有哪些习俗或者活动呢? (板书: 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通过你收集的资料或者你了解的知识,继续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前学习资料收集表
秋天里的特色节日活动 习俗
重阳节 登高、吃重阳糕等
赶秋节(苗族) 打秋千、唱歌跳舞、推选“秋老人”等
望果节(藏族) 围着田地转圈、庆祝丰收、射箭等
…… ……
2.播放
播放:播放视频资料“秋天里的特色节日”。
交流:结合视频资料和你了解到的知识。和小伙伴说说你认为秋天里最有特色的或者你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并说明理由。如果你参加过这些特色节日活动。可以把你了解的内容讲给你的小伙伴听。
3.讨论
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继续补充表格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学生交流内容:
课前学习资料收集表
秋天里的特色节日活动 习俗 我的发现
重阳节 登高、吃重阳糕等 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节日;都在月不同的方式庆祝丰收;表达对老人的祝福;……
赶秋节(苗族) 打秋千、唱歌跳舞、推选“秋老人”等
望果节(藏族) 围着田地转圈、庆祝丰收、射箭等
…… ……
(板书:赶秋节望果节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期盼生活更加美好)
4.总结
我们的国家地域辽旨,民族众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秋天里庆祝丰收的方式也不一样。各具特色的秋天节日庆祝活动,构成了祖国多姿多彩的文化。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共同的心声,希望老人健康长寿,希望来年五谷丰登,希望生活幸福美好。
板书设计
还有什么节日
重阳节
秋天里 赶秋节 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
望果节 民族文化多委多彩
期盼生活更加美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