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著名的学者、散文家、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有《诗词读写丛话》《文言津逮》等。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我常常想,在现代作家中,人们读他们的文章,只须读上几段而能认出作者是谁的人,极为稀见。在我眼中,也不过几个人。鲁迅是一个,沈从文是一个,中行先生也是其中之一。”“高人、逸人、至人、超人。淡泊宁静,不慕荣利,淳朴无华,待人以诚。”小圣陶出生时,他的一位长辈给他取的名儿叫“绍钧”,还取了一个字叫“秉臣”。源自《诗经·小雅》里的“秉国之钧”,意思是掌握治国理政的大权,“秉臣”就是辅佐君主、教化百姓的大臣的意思。这样的名号里寄寓着长辈“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后来他念中学时,一位先生给他改了一个字,叫“圣陶”。希望他能用“圣人之道”去陶冶自己、塑造自己和教化后进、育化万物。名字拾趣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过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是新中国文教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鲁迅先生曾评价《稻草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人物介绍张中行先生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一则说说自己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张中行先生说,“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于是他写了这篇文章,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的几件小事,展现了叶圣陶先生品德的高尚,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作背景叶圣陶张中行修润1.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在文中圈画出下面词语,读准字音。生疏商酌恳切譬如朦胧累赘别扭拖沓妥帖诲人不倦rùn不耻下问颠沛流离以身作则鞠躬尽瘁shūkěnzhuópìméng lóngzhuitàniutiēhuìpèichǐcuìzuò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在文中圈画出下面词语,理解含义。【修润】修改润色。【商酌】商量斟酌。【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一以贯之】出自《论语·里仁》。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在文中圈画出下面词语,理解含义。【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略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记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哪些事?请同学们在相关段落圈画批注,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说说这几件事是从哪些方面讲述的?(3)画出文章(3段一8段)中的过渡句和总起句?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叶圣陶先生细描吕叔湘的文章的标点;征询“我”修润文章的意见。第3段:叶圣陶先生远送客人,注重礼节。第4段:叶圣陶先生给我真诚复信。第5段:叶圣陶先生主张写文章要有写话风格。第6段:叶圣陶先生重视文风简洁。第7段:叶圣陶先生统一用语体例、创作严谨。第8段: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3)细描吕叔湘的文章中的标点;征询“我”修润文章的意见。(4)远送客人,注重礼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过渡句)(5)给我真诚复信。(6)主张写文章要有写话风格。(7)重视文风简洁。(8)统一用语体例力求完美。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文章第三到第八段的过渡句和总起句有哪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第3段:(总起句)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第4段:(过渡句)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第7段:(过渡句)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第8段:(过渡句)(总结句)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画出第2段的总结句并说说它的含义。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臧克家立德居首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倍增哀伤。(1)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2)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和工作中待人宽厚。(3-5)叶圣陶先生在做学问和使用语言上严于律己。(6-8)叶先生业绩不朽,拿笔人要常想着叶先生的写话主张,理解他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总分总细读课文(第3段),深入理解人物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下面的问题:1.画出描写叶先生动作的词语。2.说说这些词语表现了叶先生怎样的形象特点?3.作者由这件事受到了怎样的教育?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链接材料】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是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从此我自己写文稿或者编辑别人的文稿的时候也都竭力学习圣陶先生,但是我知道我赶不上圣陶先生。——《怀念圣陶先生》吕叔湘厚助细读课文(第3段),深入理解人物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下面的问题:1.理解“不必客气”和“不放弃客气”的具体含义?2.“一定亲自”“谦虚而恳切”表现了叶老怎样的形象特点?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厚交细读课文(第4段),深入理解人物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下面的问题:1.“末节”是什么意思?2.作者为什么要记下这些末节呢?3.圈画体现叶老待客之道的词语?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厚礼细读课文(第5段),深入理解人物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下面的问题:1.文中“非常悔恨”“感到很悲伤”“(我)也很悲伤”的具体原因指什么?2.本段如何体现叶先生待人厚的呢?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厚意细描文章中的标点。(3)征询“我”修润文章的意见。远送客人,注重礼节。(4-5)给我真诚复信。细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厚助厚交厚意厚礼文字之内日常生活课堂小结这篇回忆性叙事散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展现了他待人厚的品质特点。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躬身践行的编者,是一位温厚谦和的师者,是一位有礼宽厚、诚恳仁厚的儒者。“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这既是叶圣陶一生信守秉持的待人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叶老的高尚品德和为人,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深刻的教育意义。绍钧为人圣,才品千古传。世事人异域,今古月同天。星月互吞吐,《叶圣陶颂》修德品自端。读君二三事,恒远不记年!再 见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