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中学业评价调测试卷(2013.11)社会思品试题卷卷一(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在过去的60多年时间里,西藏走完了人类社会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走完的历程。其中,标志着西藏从此迈上与全国人民同发展共进步的历史轨道的历史事件是A 新中国成立 B 西藏的和平解放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西藏自治区的成立2、六十多年前,作家魏魏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脸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将士,他们指的是A 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和新四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3、“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A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4、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可以得出结论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了一国两制 B 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5、“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诗中的喜事指的是A香港回归 B 香港澳门回归 C澳门回归 D 台湾与大陆联系加强6、2013年6月21日,大陆和台湾有关机构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成为两岸经贸正常化、自由化的又一里程碑。这份协议明确了两岸服务市场开放清单,为两岸服务业合作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的市场开放措施,为两岸人民带来了丰厚的实际利益。这再次证明A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B两岸经济的合作有利于早日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C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D两岸之间的分岐基本消除,统一即将实现7、下列四个地点中,最早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窗口并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应是图中哪个字母所示的区域?8、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以各种借口在全世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空袭利比亚等,这充分说明A总体战乱是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 B 国家间的资源争夺使国际和平蒙受阴影C恐怖主义给世界安宁形势带来威胁 D 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9、2013年2月朝鲜成功进行第三次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当即发表声明对此予以强烈谴责,称朝方此举严重违反了安理会有关防止核武器扩散和禁止核试验的相关决议,将立刻着手以安理会决议的形式采取适当措施。中国外交部在北京紧急召朝鲜驻华大使,就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提出严正交涉。上述材料说明①联合国在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②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③核武器的大量存在威胁世界和平④在霸权主义面前联合国显得软弱无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3年10月22日至24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继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印后,中印间又一次重要高层交流。据此回答10-11题。10、中印两国山水相连,国情相似。两国相似的国情包括①都是世界上人口超亿的人口大国 ②中印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③两国都遭到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④两国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11、两国经济互补,合作潜力巨大。如印度教育发展良好,计算机软件人才众多,高素质劳动力丰富,但基本设施建设落后,资金不足,而中国有丰富的基本设施建设的经验和技术,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因此两国因求同存异,加强全方位合作,推动中印关系全面持续发展,势将①推进南南合作,促进发展问题的解决。②落实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实现互利共赢。③促进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繁荣和稳定。④促进南北对话,建立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将升到47.6%,国内的光伏产业再添“新伤”。据此回答12-13题。12、下列关于欧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它是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 ②它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组织③它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④它的出现有利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13、面对欧盟不公正的举措,我们也可以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职能是A降低世界各地进口关税水平 B 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C 解决各成员国间的贸易争端 D 扩充和完善共同市场14、2001年,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我们之所以要历尽艰难,不放弃加入该组织是因为①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②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市场上作用越来越大③有利于扩大中国开放,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扩大市场,避免中国企业倒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15、入世十多年,我国进口规模增长5.2倍,吸引大量技术先进的跨国公民来华投资设厂,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万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3倍。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也日益扩大,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连续三年超过50%。这表明①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将发展中国置于不利位置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③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各地区间的经济技术合作④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同等的机遇和挑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③④16、入世以来,某些发达国家以环保、技术为由对我国商品设置各种贸易壁垒、采取岐视政策。有的跨国公民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依靠产品研发,获取高额利润,却将重污染、高能耗的生产企业转移到我国,使我国获得小却代价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①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仍可能处于不利地位。②在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环境污染加剧等社会问题③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④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往往会扩大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17、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中国要发挥其正面效应、克服负面效应,关键的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求科学发展 B等待公正、合理、公正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C争取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支持 D扩大开放,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18、2013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为:我做绿V客——环保七选一,每周一起来。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响应这一环保行动,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是A公正性原则 B 一致性原则 C 持续性原则 D 共同性原则19、右边的漫画告诉我们①耕地资源不可再生,要倍加珍惜。②必须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③我国存在耕地资源遭破坏的现象④资源的开发要兼观代际间的公正20、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下发展经济的金点子中适合我县采纳的是①加强宣传,打造绍兴黄酒的金名片②注重创新,提供柯桥轻纺产品品位③引进技术,建设计算机软件研发中心④整合资源,形成水乡人文旅游特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中学业评价调测试卷(2013.11)社会思品试题卷卷二(非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每题仅一正确答案,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16分)《人民日报》社论见证着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贫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1月1日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1958年6月21日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这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1979年1月1日(1)有人说材料一中的这篇社论吹响了中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号角。你认为这一说法合理吗?为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人们怎样的心情?由此在全国展开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给我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6分)(3)材料三中“战略转变”应当是指什么?这一转变具有怎样的深远影响?(4分)(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启示我们,要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分)2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PM2.5(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的元凶之一。汽车尾气和路面尘土是它的重要来源。PM2.5被人体吸入后,会刺激呼吸黏膜,轻则造成呼吸道疾病,重则致癌。此外,它还会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和农作物生长。材料二:2012年,绍兴市区的全年雾霾日数超过20天。为此,绍兴市增加了监测点,加强对PM2.5的监测和预报,绍兴县和绍兴市区将先后投入数千辆公共自行车以倡导绿色出行,减少汽车的使用。材料三:伦敦曾经是著名的雾都,他们出台一系列防控法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通过建立节能写字楼,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方法减少污染,终使现在的伦敦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城市。(1)雾霾天气的频频出现会给绍兴人们带来哪些危害?(4分)(2)材料二中的做法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绍兴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3)伦敦治理大气污染的做法,为绍兴市的雾霾治理提供了哪些借鉴(4分)23(8分)读图,回答问题(1)上图告诉我们人口数量变化与资源、环境的变化有着怎样的关系(6分)(2)从这一模式的解读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2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雷锋,1940年出生在湖南一户贫苦农民家里。他7岁时,亲人们相继被地主逼死,成了孤儿。9岁时,湖南解放。10岁时,雷锋分得3.6亩耕地和床、锅等生活用品,并入了学。15岁时,雷锋把自己的耕地入了社,成为社员。16岁时,他从荷叶坝完小毕业,在安庆乡政府当通讯员……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材料二:2012年2月16日《钱江晚报》:雷锋就像孩子报告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样,对新社会怀有感恩……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很淳朴地有这种感恩心,积极向上,只是在雷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材料三:2012年3月6日人民网:雷锋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感人肺腑地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集体、如何对待国家、如何对待生活等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心灵课题,雷锋精神便在这种无穷考问和回答中融入永恒。(1)请你联系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五六十年代像雷锋这样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新社会情有“感恩心”?(4分)(2)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请你列举同时期的两位英雄模范,并说说从雷锋和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什么?(4分)(3)请从材料三所列举的“心灵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写出你的回答。(2分)25、(14分)新中国60多年外交历程是中国外交的一次“长征”,据此回答问题。(1)请你列举1949——1978年间,中国粉碎西文国家孤立中国而取得的外交成果两项(4分)(2)1978年,中国外交日益自信、主动、合作、务实,外交成果接连不断,到2009年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你觉得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不断取得成功的国内原因有哪些?(4分)(3)新世纪,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为应对诸多挑战采取了许多外交措施,请运用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相关链接”中两项举措的合理性(6分)【相关链接】①迈入21世纪,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致力于用谈判化解南海、东海的领土争端问题;②倡导互利、平等、合作,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非洲,加强中非合作,以发挥各国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参考答案选择题(每题仅一正确答案,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D C B B C B D A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D C A C B A D D B二、非选择题21(14分)(1)合理(1分),中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超额完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点出一五计划即给2分),从此,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分)(2)反映出当时人们急于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心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类似的意思给2分),展开了大跃进运动(2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破坏环境;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三选一,2分)(3)指的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分)。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分)(4)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遵循经济规律;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基本国情出发;(任答一点给2分)(坚持改革开放给1分)22、(12分)(1)危害人民健康(2分),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分)。(点出“生产”如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给2分,点出“生活”如影响出行、交通不便等给2分,答“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给4分)(抄材料最多给1分)(2)材料二的做法,有利于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分,点出“监督或环保意识、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各2分,四选二)(3)要依靠法律,减少污染(点出“法律、执法、立法”给2分,光写“法律给1分”);要依靠科技,开源节流并举,推广新能源,降低污染(点出“科技”方面2分,光写“依靠科技给1分”)(共4分)23、(8分)(1)人口数量变化与资源、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加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剧;当资源急剧减少、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后,人口增长将减缓;当人口增长放缓后,资源和环境问题也将缓解。(四选三,每点2分)(2)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PRED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一个地区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分,任答一点即可)24、(10分)(1)新中国的成立,各地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民当家作主;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成了社会的劳动者。(三大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4分,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事件1分,影响1分,)(2)同时期的英雄模范有孟泰、王进喜、焦裕禄、李四光、钱学森、董存瑞等,(1949-1962年成名的英雄,例举2个,每个1分,例举国家领导人只给1分 )。 他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爱国、奉献、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助人为乐等(任选1点2分)(3)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学生回答围绕有关问题,导向正确,符合题意,均可给分25(14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与苏联等26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0-1953年抗美援朝;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4分,任选2个)(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能有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2选1,2分 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2分)(3)没有分别写,只是笼统写给3分(原理2分,意义1分)①符合和平的主题,符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任选1点,2分),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平,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和平的周边国际环境(1分)②符合发展的主题,符合全球化趋势,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任选1点,2分)有利于促进地区发展(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