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信息技术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信息技术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 命题人:韩苗苗)
注意事项:
1.本卷共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科目不必填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著名的控制论专家维纳提出: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表明了( )
A.信息、物质、能量同属于资源
B.人类对信息的需求高于对物质的需求
C.人类对信息的需求高于对能量的需求
D.人类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高于对信息的需求
2.小王和小李就“信息”的范畴展开了讨论。小王说:“报纸上刊登的广告是信息”;小李说:“期中考试的各科成绩是信息”。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 )
A.王说的对,小李说的不对 B.小李说的对,小王说的不对
C.小王和小李说的都对 D.小王和小李说的都不对
3.下列属于信息范畴的是 ( )
A.电视机 B.上课铃声 C.课本 D.硬盘
4.学校通过广播报道校运会赛事信息,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 ( )
A.动画 B.声音 C.视频 D.图形
5.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接收方称为( )
A.介质 B.信道
C.信宿 D.信源
6.我省是受台风影响较严重的省份,每次台风来袭前,为了使损失降到最低,气象部门
都会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因特网等媒体发布消息。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 )
A.时效性和价值性 B.特殊性和真伪性
C.特殊性和传播性 D.时效性和真伪性
7.下列选项中,体现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是 ( )
A.印刷术的发明 B.文字的使用
C.造纸术的发明 D.语言的使用
8.王选院士主持研制了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这一伟大发明处于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  )
A.第二次革命时代 B.第三次革命时代
C.第四次革命时代 D.第五次革命时代
9.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 (  )
A.医疗技术 B.勘探技术 C.传感技术 D.工程技术
10.下列属于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的是(  )
①激光打印机 ②手写板 ③手机 ④因特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是( )。
A.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B.通信技术和遥感技术
C.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
D.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12.下列关于获取信息的途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电视可以收看体育赛事 B.通过电话可以获取气象信息
C.通过收听广播可以了解新闻 D.只能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
13.若要把《动物图谱》中华南虎的图片输入计算机中,下列设备合适的是(  )
A.扫描仪 B.打印机 C.键盘 D.鼠标
14.小李要到户外采集图像资料,下列合适的工具是 ( )
A.数码相机 B.扫描仪 C.MP3 播放器 D.话筒
15.进行信息技术考试报名时,要求每个考生都必须有电子照片,那么采集考生照片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 )
A.用数码摄像机拍摄获取
B.要每个学生提供普通照片后进行扫描获取
C.用数码相机拍摄获取
D.通过高清摄像头采集
16.李明想在网络上搜索一道菜的食谱,这属于信息获取的哪个环节?(  )
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获取方法
保存信息
17.下列正确的E-mail邮箱地址是(  )
A.hk*sohu.com B.hk@sohu.com
C.hk#sohu.com D.hk$sohu.com
18.在网址http://www.fj.gov.cn中“gov”表示该网站属于(  )
A.政府机构 B.商业机构
C.教育机构 D.军事部门
19.下列属于 IE 浏览器默认的图标是 (  )
20.上网时,通常要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被访问网站的(  )
A.QQ号码  B.E-mail地址  C.URL路径   D.ID号
21.下列属于域名的是( )
A.C:音乐 B.D:电影十面埋伏
C.\教师机图片 D.google.com
22.目前因特网上常用的搜索引擎有:目录搜索引擎和(  )
A.条件搜索引擎 B.动词搜索引擎
C.全文搜索引擎 D.超链接搜索引擎
23.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决定将“福娃”作为大会的吉祥物。如果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有关“福娃”的含义,下列关键词中,最精确的是 (  )
A.北京奥运会 组委会 B.2008 北京奥运会
C.组委会 D.福娃
24.在线访问百度文库查找阅读三维动画制作的相关文章,一般查找的步骤应该是(  )
①浏览所选文章内容
②明确目标,登录百度文库
③提炼相应的关键词
④输入关键词,执行检索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25.以下关于下载网页信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网页只能以html的形式保存下来
B、在网页中的图片上右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可将图片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中
C、不能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保存网页中的内容
D、网页中的内容只能使用下载工具下载
26.我们把网上下载的各种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并删除不合适的,这是对信息进行(  )
A、采集
B、加工和处理
C、发布
D、获取获取
27.如图1所示,将网页上的图片下载到本地计算机D盘中,可选择的命令是(  )
A.显示图片
B.图片另存为
C.电子邮件图片
D.打印图片
图1
28.下列不属于保存网页内容的方法是(  )
A.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 B.将该网页中的图片复制到硬盘中
C.将该网页的地址填写到记事本中 D.将该网页中的文字保存到文稿中
2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视频采集方式的是(  )
A.利用数码摄像机现场摄录
B.把电视里播放的节目录制下来
C.将avi格式的视频转换成rmvb格式
D.从网络上下载视频
30.当我们下载一个大小约为1.2GB的高清电影时,以下哪种下载方式能更快更好? (  )
A.左键点击链接直接下载左键点击链接直接下载
B.在链接上点击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
C.在链接上点击右键,选择“使用迅雷下载”
D.在链接上点击右键,选择“打开”
31.从因特网下载文件,下列可以使用的工具软件是(  )
A.FlashGet B.WPS C.PowerPoint D.WinZip
32.下列信息可信度较高的是( )
A.陌生人发来的中奖信息
B.电视购物上宣传的100%增高的药物广告
C.电视播的天气预报
D.某论坛有人预言世纪初末世来临
33.在Word中,想在实际打印前查看打印的效果,应该选择( )
显示比例
页面视图
C.打印预览
D.Web版式视图
34.如图2所示,制作该文档的标题,可以选择的“绘图”工具栏按钮是(  )
A. B. C. D.
35.在word编辑状态下,“撤消”的工具按钮是(  )
A. B.
C. D.
36.要使WORD文档的正文进行右对齐,应使用的格式工具是( )

37.如图2所示,在Word编辑状态下,制作该文稿中的标题,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单击“插入/图片/艺术字”命令
B.单击“文件/图片/艺术字”命令
C.单击“插入/文本框/艺术字”命令
D.单击“插入/图片/自选图形”命令
图2
38.为了宣传环保,老师要求大家制作一个关于环保的电子报刊。其制作过程一般有下列几个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
①设计版面 ②确定主题 ③评价修改 ④收集处理素材 ⑤制作作品
A、②④①⑤③
B、②①④⑤③
C、④①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③
3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报头是报刊的标志
B.报头起到报徽的作用
C.报头是报刊中文章的标题
D.报头包含报纸名称
40.如图3所示,该文稿采用了表格进行分栏排版,表格由(  )
A.二行三列组成
B.三行三列组成
C.三行二列组成
D.二行二列组成
图3
41.Word文稿默认的存储格式是(  )
A..bmp B..txt C..doc D..xls
42.如图4所示,用Word编辑的“桃花园快报”报头,其报刊名的文字应用了(  )
A.艺术字
B.斜体字
C.宋体字
D.楷体字
图4
43.用字处理软件编辑文稿时,移动文稿中的文字,用到的命令有(  )
A.剪切、格式刷 B.复制、粘贴 C.复制、格式刷 D.剪切、粘贴
44.如图5所示,该文稿采用的排版方式是(  )
A.图文混排
B.框架结构
C.纵横混排
D.设置分栏
图5
45.下列文件中,可以用Windows附件中的画图软件编辑的是(  )
A.高山流水.mp3 B.交通标志.bmp C.舞蹈表演.mpg D.通知.txt
(图6 适用于46、47、48、49题)

图片6
46.如图6示,该文稿中图片的环绕方式是(  )
A.四周型 B.浮于文字上方
C.上下型 D.衬于文字下方
47.如图6所示,该文稿采用的排版方式(  )
A.首字下沉 B.设置分栏
C.框架结构 D.首行缩进
48.如图6所示,该文稿中标题文字使用的元素是(  )
A.斜体字 B.艺术字
C.黑体字 D.竖排文本框
49.如图6所示,在word编辑状态下,插入剪贴画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A.单击“插入/图片/艺术字”命令
B.单击“格式/图片/剪贴画”命令
C.单击“插入/图片/剪贴画”命令
D.单击“插入/图片/自选图形”命令
50.如图7所示,若要把四个自选图形组合成一个整体,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按住键不放,依次单击要组合的各个对象
②单击鼠标右键
③单击鼠标左键
④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组合”命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④→②→① D.④→③→①
图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