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2 截长补短证全等类型一 截长证全等1.如图,已知AD∥BC,∠P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连线交AP于D.求证:AD+BC=AB.【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如图,在上截取证明再证明可得 从而可得结论.【详解】证明:如图,在上截取平分平分【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利用截长补短的方法证明两条线段的和等于另一条线段”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已知:在中,,、是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求证:.【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在AC上取一点H,使AH=AE,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AO=∠HAO,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EO和△AHO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E0=∠AHO,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3=6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4=60°,从而得到∠3=∠4,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CFO和△CHO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F=CH,再根据AC=AH+CH代换即可得证.【详解】证明:如图,在上取一点H,使,连接.∵是的角平分线,∴,在和中,∵∴,∴,∵是的角平分线,∴,∵,∴,∵、是的角平分线,∴,∴,在和中,∴,∴,∵,∴.【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利用“截长补短”法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M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MB-MC<AB-AC.【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法一:因为AB>AC,所以在AB上截取线段AE=AC,则BE=AB-AC,连接EM,在△BME中,显然有MB-ME<BE,再证明ME=MC,则结论成立.法二:延长AC至H,在AH上截取线段AB=AG,证明△ABM≌△AGM,得到BM=GM,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解.【详解】证明:法一:在AB上截取AE=AC,连接ME,在△MBE中,MB-ME<BE(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AD是∠BAC的平分线,∴,在△AMC和△AME中,∵∴△AMC≌△AME(SAS),∴MC=M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BE=AB-AE,∴BE=AB-AC,∴MB-MC<AB-AC.法二:延长AC至H,在AH上截取线段AB=AG,同理可证得△ABM≌△AGM(SAS),∴BM=GM,∵在△MCG中MG-MC<CG∴MB-MC<AG-AC= AB-AC即MB-MC<AB-A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以及截长补短法,解题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4.如图,,、分别平分、,与交于点O.(1)求的度数;(2)说明的理由.【答案】(1)120°;(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OAB+∠OBA=60°,从而得到∠AOB;(2)在AB上截取AE=AC,证明△AOC≌△AOE,得到∠C=∠AEO,再证明∠C+∠D=180°,从而推出∠BEO=∠D,证明△OBE≌△OBD,可得BD=BE,即可证明AC+BD= AB.【详解】解:(1)∵AD,BC分别平分∠CAB和∠ABD,∠CAB+∠ABD=120°,∴∠OAB+∠OBA=60°,∴∠AOB=180°-60°=120°;(2)在AB上截取AE=AC,∵∠CAO=∠EAO,AO=AO,∴△AOC≌△AOE(SAS),∴∠C=∠AEO,∵∠C+∠D=(180°-∠CAB-∠ABC)+(180°-∠ABD-∠BAD)=180°,∴∠AEO+∠D=180°,∵∠AEO+∠BEO=180°,∴∠BEO=∠D,又∠EBO=∠DBO,BO=BO,∴△OBE≌△OBD(AAS),∴BD=BE,又AC=AE,∴AC+BD=AE+BE=AB.【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截取AE=AC,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结论.5.如图所示,已知AC平分∠BAD,,于点E,判断AB、AD与BE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并证明.【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在AB上截取EF,使EF=BE,联结CF.证明,得到,又证明,得到,最后结论可证了.【详解】证明:在AB上截取EF,使EF=BE,联结CF. 在 和 AC平分∠BAD在 和中【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关键在于寻找全等的条件,作适当的辅助线加以证明.6.已知△ABC中,AB=AC,∠A=108°,BD平分∠ABC,求证:BC=AC+CD.【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在线段BC上截取BE=BA,连接DE.则只需证明CD=CE即可.结合角度证明∠CDE=∠CED.【详解】证明:在线段BC上截取BE=BA,连接DE.∵BD平分∠ABC,∴∠ABD=∠EBD∠ABC.在△ABD和△EBD中,,∴△ABD≌△EBD.(SAS)∴∠BED=∠A=108°,∠ADB=∠EDB.又∵AB=AC,∠A=108°,∠ACB=∠ABC(180°﹣108°)=36°,∴∠ABD=∠EBD=18°.∴∠ADB=∠EDB=180°﹣18°﹣108°=54°.∴∠CDE=180°﹣∠ADB﹣∠EDB=180°﹣54°﹣54°=72°.∴∠DEC=180°﹣∠DEB=180°﹣108°=72°.∴∠CDE=∠DEC.∴CD=CE.∴BC=BE+EC=AB+CD.【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添加恰当辅助线是本题的关键.7.已知:如图,,,,求证:.【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由于DA=DB,想到作DE⊥AB,构造直角∠AED,只需要证明∠ACD=∠AED,本题就得解.从而转化为说明△AED≌△ACD的问题.【详解】如图所示,作DE⊥AB于E,∵DA=DB,DE⊥AB,∴AE=EB=AB,∠AED=90°,∵AB=2AC,∴AC=AB,∴AC=AE,在△ACD和△AED中,∵AC=AE,∠2=∠1,AD=AD,∴△ACD≌△AED(SAS),∴∠ACD=∠AED=9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时主要运用了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用辅助线-截长补短,通过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注意掌握.8.如图,,,平分,且是中点试问:、和之间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AD+BC=AB,理由如下:如图,在AB上截取,证明,可得BF=BC,继而可得答案.【详解】AD+BC=AB,理由如下:如图,在AB上截取,平分,,,,,,∴∠BFE=90°,,,,是中点,,,又,,,.【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角平分线这一条件,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线段构建全等三角形,实现截长补短见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正方形中,是的中点,交外角的平分线于. (1)求证:;(2)如图,当是上任意一点,而其它条件不变,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成立,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取的中点,连接,根据已知及正方形的性质利用判定,从而得到;(2)成立,在上取,连接,根据已知及正方形的性质利用判定,从而得到.【详解】(1)证明:取的中点,连接,如图;是正方形,;,,,∴,又∵,,在和中,,;(2)解:成立.在上取,连接,如图,为正方形,,,,,又∵,∴,在和中,,.【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理解及运用,解题关键是构造.类型二 补短证全等10.已知:如图所示,在中,为中线,交分别于,如果,求证: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点D是BC的中点,延长AD到点G,得到,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进行等量代换,得到△AEF中的两个角相等,然后用等角对等边证明AE等于EF.【详解】证明:延长ED至G,使,连结GC,∵在中,为中线,∴BD=CD,在△ADC和△GDB中,∴,,,,,.又,∴,∴.【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通过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11.如图,在△ABC中,,D是三角形外一点,且,.求证:【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首先延长BD至E,使CD=DE,连接AE,AD,由BD+DC=AB,易得△ABE是等边三角形,继而证得△ACD≌△ADE,则可证得:∠ACD=∠E=60°.【详解】延长BD至E,使,连接AE,AD,∵,,∴,∵,∴△ABE是等边三角形,∴,,在△ACD和△ADE中,,∴△ACD≌△ADE(SSS),∴.【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2.在中,,点D、E分别在、上,连接、和;并且有,.(1)求的度数;(2)求证:.【答案】(1);(2)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可得为等边三角形,由,,,可证(2)延长至F,使,连接, 由,,且,可证 由,可证为等边三角形,可得, 可推出结论,【详解】解:(1)∵,,∴为等边三角形,∴,∵,,∵,∴(2)如图,延长至F,使,连接,由(1)得为等边三角形,∴,∵,又∵,且,∴,在与中,∴∴,∴,∴又∵,∴为等边三角形∴,又∵,且,∴,【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线段和差,三角形外角性质,关键是引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全等证明等边三角形.13.如图,四边形中,, ,,M、N分别为AB、AD上的动点,且.求证: .【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延长至点,使得,连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得,根据证明,则,进而证明,根据证明,得到,则.【详解】证明:延长至点,使得,连接,四边形中,,,,在和中,,,,,,,,,在和中,,,.【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相关知识,而四边形的学习,我们一般通过辅助线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通过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全等来解决一些问题.(1)如图1,在四边形中,,,连接.①小明发现,此时平分.他通过观察、实验,提出以下想法:延长到点,使得,连接,证明,从而利用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证明平分.请你参考小明的想法,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②如图2,当时,请你判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3,等腰、等腰的顶点分别为、,点在线段上,且,请你判断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①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参考小明的想法,延长到点,使得,连接,证明,从而利用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证明平分;②沿用①中辅助线,延长到点,使得,连接,证得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之间的数量关系;(2)类比(1)中证明的思路,延长至,使得,连,证明、,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和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找到与的数量关系.【详解】(1)如图,延长到点,使得,连接.,,在与中,,.平分(2)证明:如图,延长到点,使得,连接.由(1)知,,在直角三角形中,(3)证明:如图,延长至,使得,连,由(1)知,,在与中,,,,【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综合性较强.15.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180°,∠BAD+∠BCD=180°,AB=BC(1)如图1,连接BD,若∠BAD=90°,AD=7,求DC的长度.(2)如图2,点P、Q分别在线段AD、DC上,满足PQ=AP+CQ,求证:∠PBQ=∠ABP+∠QBC(3)若点Q在DC的延长线上,点P在DA的延长线上,如图3所示,仍然满足PQ=AP+CQ,请写出∠PBQ与∠ADC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过程.【答案】(1);(2)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出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证出,从而证出即可得出结论;(2)如图2,延长DC到 K,使得CK=AP,连接BK,通过证△BPA≌△BCK(SAS)得到:∠1=∠2,BP=BK.然后根据证明得,从而得出,然后得出结论;(3)如图3,在CD延长线上找一点K,使得KC=AP,连接BK,构建全等三角形:△BPA≌△BCK(SAS),由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证得:△PBQ≌△BKQ,则其对应角相等:∠PBQ=∠KBQ,结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可以推得:∠PBQ=90°+∠ADC.【详解】(1)证明:如图1,∵,,∴,在和中,∴,∴,∴;(2)如图2,延长至点,使得,连接∵,∴,∵,∴,∵,,∴,∴,,∵,,∴,∵,,∴,∴,∴;(3);如图3,在延长线上找一点,使得,连接,∵,∴,∵,∴,在和中,∴,∴,,∴,∵,∴,在和中,∴,∴,∴,∴,∴.【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类型三 截长补短证全等16.(1)阅读理解: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中,对角线平分,.求证:.思考:“角平分线+对角互补”可以通过“截长、补短”等构造全等去解决问题.方法1:在上截取,连接,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方法2:延长到点,使得,连接,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结合图1,在方法1和方法2中任选一种,添加辅助线并完成证明.(2)问题解决:如图2,在(1)的条件下,连接,当时,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问题拓展:如图3,在四边形中,,,过点D作,垂足为点E,请直接写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证明见解析;(2);理由见解析;(3).【解析】【分析】(1)方法1:在上截取,连接,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方法2:延长到点,使得,连接,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2)延长到点,使,连接,证明,可得,即(3)连接,过点作于,证明,,进而根据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方法1:在上截,连接,如图.平分,.在和中,,,,.,..,.方法2:延长到点,使得,连接,如图.平分,.在和中,,.,.,.,,.(2)、、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者:,).延长到点,使,连接,如图2所示.由(1)可知,.为等边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即.在和中,,.,,.(3),,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者:,)解:连接,过点作于,如图3所示.,..在和中,,,,.在和中,,.,,.【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正确的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7.在数学活动课上,数学老师出示了如下题目:如图①,在四边形中,是边的中点,是的平分线,.求证:.小聪同学发现以下两种方法:方法1:如图②,延长、交于点.方法2:如图③,在上取一点,使,连接、.(1)请你任选一种方法写出这道题的完整的证明过程;(2)如图④,在四边形中,是的平分线,是边的中点,,,求证:.【答案】(1)方法1:证明见解析;方法2: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方法1: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得出,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证;方法2: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然后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最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定义可得,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由此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证;(2)如图(见解析),参照方法1构造辅助线,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平分,从而有,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得出,,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即可得证.【详解】(1)方法1:如图②,延长、交于点是的平分线是边的中点在和中,;方法2:如图③,在上取一点,使,连接、是的平分线在和中,是边的中点,即,即又;(2)如图,过点C作,交AE延长线于点G,延长GC交AB于点F,连接EF由方法1可知:是等腰三角形平分,,即在和中,.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2 截长补短证全等类型一 截长证全等1.如图,已知AD∥BC,∠P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连线交AP于D.求证:AD+BC=AB.2.如图,已知:在中,,、是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求证:.3.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M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MB-MC<AB-AC.4.如图,,、分别平分、,与交于点O.(1)求的度数;(2)说明的理由.5.如图所示,已知AC平分∠BAD,,于点E,判断AB、AD与BE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并证明.6.已知△ABC中,AB=AC,∠A=108°,BD平分∠ABC,求证:BC=AC+CD.7.已知:如图,,,,求证:.8.如图,,,平分,且是中点试问:、和之间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9.如图,正方形中,是的中点,交外角的平分线于. (1)求证:;(2)如图,当是上任意一点,而其它条件不变,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类型二 补短证全等10.已知:如图所示,在中,为中线,交分别于,如果,求证: .11.如图,在△ABC中,,D是三角形外一点,且,.求证:12.在中,,点D、E分别在、上,连接、和;并且有,.(1)求的度数;(2)求证:.13.如图,四边形中,, ,,M、N分别为AB、AD上的动点,且.求证: .14.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相关知识,而四边形的学习,我们一般通过辅助线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通过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全等来解决一些问题.(1)如图1,在四边形中,,,连接.①小明发现,此时平分.他通过观察、实验,提出以下想法:延长到点,使得,连接,证明,从而利用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证明平分.请你参考小明的想法,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②如图2,当时,请你判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3,等腰、等腰的顶点分别为、,点在线段上,且,请你判断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5.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180°,∠BAD+∠BCD=180°,AB=BC(1)如图1,连接BD,若∠BAD=90°,AD=7,求DC的长度.(2)如图2,点P、Q分别在线段AD、DC上,满足PQ=AP+CQ,求证:∠PBQ=∠ABP+∠QBC(3)若点Q在DC的延长线上,点P在DA的延长线上,如图3所示,仍然满足PQ=AP+CQ,请写出∠PBQ与∠ADC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过程.类型三 截长补短证全等16.(1)阅读理解: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中,对角线平分,.求证:.思考:“角平分线+对角互补”可以通过“截长、补短”等构造全等去解决问题.方法1:在上截取,连接,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方法2:延长到点,使得,连接,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结合图1,在方法1和方法2中任选一种,添加辅助线并完成证明.(2)问题解决:如图2,在(1)的条件下,连接,当时,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问题拓展:如图3,在四边形中,,,过点D作,垂足为点E,请直接写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17.在数学活动课上,数学老师出示了如下题目:如图①,在四边形中,是边的中点,是的平分线,.求证:.小聪同学发现以下两种方法:方法1:如图②,延长、交于点.方法2:如图③,在上取一点,使,连接、.(1)请你任选一种方法写出这道题的完整的证明过程;(2)如图④,在四边形中,是的平分线,是边的中点,,,求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2 截长补短证全等(原卷版).docx 专题02 截长补短证全等(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