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限时小测十九(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三语文限时小测十九(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023届高三语文限时小测十九
_______月_______日 星期_______ 姓名:_______
拓展阅读
名家名作:史铁生《奶奶的星星》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散文《我与地坛》等作品也获得了很大影响。
【文本欣赏】
奶奶的星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
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这话用你说么?”
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他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我问过奶奶:“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老了,还不死?”“死了就怎么了?”“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过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作品赏析】
《奶奶的星星》这篇小说是史铁生初期的佳作,充满着人情人性的色彩,是一个人对亲人的深情怀念。小说用的却是散文化的笔法和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蕴涵了真实的情感力量。《奶奶的星星》之所以荣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是因为这篇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
作品以第一人称“我”的成长为线索,叙述了“我”孩童时代与奶奶一起生活的片段,表达出“我”与奶奶之间深厚的感情,从中刻画了奶奶淳朴、善良、乐于奉献的高大形象,让读者与“我”感同身受,令人敬仰与怀念。所选素材寄托了作者对“温暖和爱”的渴望。
【拓展链接】
绿色的梦
史铁生
不知为什么,我今天特别高兴。下班出楼门的时候,我发现我不是在走,而是在蹦——象小姑娘那样一步一颠,而且还轻轻地哼着《猎人之歌》:树林是多么美丽,天气是多么好……我有多久没这么高兴了?好像就是从童年结束的时候起。童年,童年可真有意思……我总以为小河里的石子真就是天鹅下的蛋变成的。天鹅飞走了,把即将出世的小天鹅托付给了河床上的垂柳和野花。小河的低吟不正是妈妈那温柔的摇篮曲么?“呜呜哟哟”的,小天鹅才不会孤单。我和辉辉在河边茂盛的草丛里编花环。辉辉说他憋不住尿了,我说:“你尿吧,我给你看着。”看着谁呢?四周没人,而我才是他应该防备的女孩子……真可笑!然而童年真迷人,童年不懂得防备。这些我好像从来没跟伟男说过,今天回家应该跟他说说。真怪,今天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天空都显得清澈、深远。云彩真象是童话里说的那样,是一群“咩咩”叫的绵羊。很久没见过这样的云彩了。每次和伟男吵过架后我都独自寻找这样的“羊群”,可天空总是那么一片铅灰色,散乱地飞着一群乌鸦。我们为什么总要吵架呢?有什么值得吵的呢?净是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忽然觉得我从来没有象今天这么爱伟男,真是莫名其妙。我记起了他的一切优点,记起了他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人真是应该经常象我今天这么高兴才对,否则会铸成偏见。
…………
马路上的车辆象是一条喧嚣奔腾的江河。当我穿过马路的时候,我忽然感到了危险,而平常我都是漫不经心地穿过这条“江河”的——我常常希望,有一个喝醉酒的司机把我送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去。我在回忆,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特殊的事。“你眼睛瞎了!?”一个抱着一捆大葱的老太太冲我瞪眼。其实是她撞了我,是她踩了我的脚。“对不起。”我说,甚至还向她微笑着点了点头。我今天似乎不会发火了。而我也绝没有料到,老太太那双已经露出凶光的眼睛立刻羞愧地躲到大葱后面去了。我一贯是这样谦让的么?不,只不过是因为今天我特别高兴。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大街上之所以经常有人互相辱骂乃至厮打,人们之所以都有一副防范乃至憎恨的表情,就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或许倒有一肚子火。否则人们就会谦让得多了。
我一直在心里唱着那支童年的歌:我不打兔子山羊,我单打狐狸和狼……是的,我高兴,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而且还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想起辉辉——那个胸前总有饭嘎巴的男孩子……我们在儿童体育场旁边碰上了一个捡烂纸的老头儿。“你为什么不爱干净呢?”辉辉问。“你的衣服都破了!”我说。“你没有衣服吗?”“你妈妈呢?”“你也没有袜子呀?”“你妈妈生气了吧?”……我们就一起跑回家去拿衣服。辉辉说我家太远了,应该到他家去拿。我们拿了他爸爸的呢子大衣,他妈妈的毛裤,还有他姐姐的白丝袜……童年!人如果能永远不长大有多好。我说“再拿两件给老爷爷的妈妈吧”的时候,辉辉绝没想到要说“你倒大方,敢情不是你家的”;而辉辉说“别拿了,箱子都空了”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到什么叫“小气”。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纯真,没有猜度和怀疑,只有信任——用不着反复声明的信任。我们着急的是赶紧把衣服给那个老头儿送去。然而老头儿不见了。我和辉辉坐在白杨树下一直等到天黑……天黑了,我哭了;辉辉看看我,也哭了。两个孩子无言地啜泣着,抱着两大堆衣服坐在深秋的寒风里,很久,很久。“老爷爷会冻死吗?”“会。”“也许不会吧?”“也许会。”我们抱起沉重的、拖在地上的衣服去找那个老头儿,在冷清的小路上走、走、走。走了很远。“我累死了。”“我实在走不动了。”“也许是别人给了他衣服吧?”“也许是别人给了他衣服,然后他就回家了?”“准是!”“嗯,是!”然后我们就放心地往回走了……孩子的心多么善良、单纯和坦白!童年啊,更迷人的是,你也用善良、单纯和坦白的心来理解别人。那条小路在哪儿呢?还有那个儿童体育场?那一排排的小白杨和那片飘着暮霭在夕阳下泛光的绿草地啊……
我坐在汽车上。我仍然觉得特别高兴。我的心里一片光明,耳边响着鸽子那悦耳的哨音。辉辉家养过两只灰脖子的鸽子,后来我们把它们埋在了小河边,还哭着为它们立了一个小石碑……“孙子!你骂谁呢?”“骂的就是你,孙子!”站在我身旁的那个小伙子正摩拳擦掌地朝他的“对手”挤过去。“算了,算了,”我说,并且一把拽住了那个小伙子的手,把他藏在了身后;就好像他是我的什么亲人似的。他还在朝他的“对手”叫骂,使劲掰着我的手,想要挣脱出去。然而我把他死死地挤在角落里,我无缘由地相信他会听我的话的;当然不能用呵斥、用鄙夷的目光,甚至不能用劝说……直到他不再挣扎了,直到我听不见了叫骂声。这时我才觉得有些难为情,悄悄地和他拉开一点距离。而那样一个鲁莽甚至野蛮的小伙子竟然老老实实地站在我身后,像大姑娘似的涨红了脸。下车的时候,他才抬起头慌乱地看了我一眼。我心里猛地升起一个愿望,我愿意和所有的人都谈谈心,即便是街上那些游荡着的“小玩闹”。周围的每一张脸都是慈善的、亲近的……噢,但愿我天天都像今天这么高兴吧!可今天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我的小屋就在前面了,在小巷的尽头。那儿传来“叮叮咚咚”的音乐,像是天堂里的铃声。似乎周围还应该飞着一群安琪儿。我好像见过这样的场景。我又觉得我是个放假回家的小学生。我飞似地扑向我的小屋……
伟男正在摆弄录音机,背对着我。我蹑手蹑脚地走到他身后,想吓他一跳。我是一下子搂住他的脖子呢?还是在他耳边大喊一声“呔”呢?可就在这时他转过脸来。
“你到哪儿去了?”
他的目光充满了怀疑。
“谁使您这么高兴?”
他的微笑中掺杂着狡诈。
“你梦里总在叫着那个人……”
他的动作显得那么戒备。
“辉辉是谁?嗯?可以告诉我吗?”
天哪!周围的一切又都变得灰暗,悦耳的鸽哨声没有了,眼前滚动着一堆互相猜疑、防范、敌视和憎恨的脸……难道人们必须得这样么?难道人们的心灵真的不能相通么?可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我今天为什么一直那么高兴了。就是因为昨夜那个梦,我想起来了:我和辉辉手拉手地走在晨光熹微、空气新鲜的树林里,到处都是清新明快的嫩绿色;我们唱着:我不打兔子山羊,我单打狐狸和狼……
(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专题训练
诗歌模拟题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癸卯九月十五日寿朱元晦① 陈亮
人物从来少,篱菊为谁黄。去年今日,倚楼还是听行藏②。未觉霜风无赖,好在月华如水,心事楚天长。讲论参洙泗③,杯酒到虞唐④。
人未醉,歌宛转,兴悠扬。太平胸次,笑他磊磈欲成狂。且向武夷深处,坐对云烟开敛,逸思入微茫。我欲为君寿,何许得新腔。
【注】①朱元晦,即朱熹,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此时正于武夷山著书立说,聚众讲学。②杜甫《江上》:“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行藏指做官和归隐。③洙泗:洙水与泗水,鲁水名,代称孔子及儒家。④虞唐:虞唐即唐虞之倒言,指圣人尧和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开篇以“篱菊”入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典,赞朱熹淡泊超群,为古今少有之人物。
B.“去年”两句写朱熹曾为仕与隐的选择而矛盾,“讲论”两句写他如今退隐讲学,评述三代,延续儒家文脉。
C.下片“笑他磊磈欲成狂”句,“笑他”指的是世俗之人嘲笑朱熹内心郁积不平,胸中多有块垒。
D.末两句照应诗题,点出贺寿主旨。说无处得新腔,既是自谦之语,也蕴含了无尽的敬意,令人回味。
16.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寿词难得佳句,尤易入俗”,但陈亮的这首寿词却写得清丽不俗。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笑他’指的是世俗之人嘲笑朱熹”错,这里不是世俗之人笑朱熹,而是作者笑世俗之人,以此反衬朱熹的“太平胸次”,即襟怀坦荡。
16.①意象高洁,风格清新:“菊花”意象,既契合寿主生辰的节令特征,又寄寓了对寿主精神品格的赞美;“霜风”“月华”等意象营造出空明澄澈的意境,清新脱俗。②情感真挚,内涵丰富:本词虽为寿词,内容却不限于贺寿。既有祝福之意,更有对寿主人格、功业的赞美;“且向”三句还设想朱熹的闲雅生活,丰富了词作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寿词是一种庆贺文体,同时也是南宋时常见的社交手段,因此在这类词作中难免会经常出现空洞俗气的象征性词汇,而陈亮的寿词,“寿酒”“寿香”之类的词汇极少出现,却常常根据当时的节令来选择合适的意象,更显清新脱俗。
如上片中选用了“篱菊”“霜风”“月华”这样具有季节特点的意象,来营造意境。“菊花”的意象,以菊花入寿词,一来是因为朱熹生于农历九月十五日,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二来则因为菊花也有长寿的象征,用它来寄寓作者对寿主精神品格的赞美。“霜风”“月华”两个意象契合寿主生辰的节令特征,同时这两个意象能营造出空明澄澈的意境,给人清新脱俗的感觉。
上片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典开篇,“倚楼还是听行藏”“讲论参洙泗,杯酒到虞唐”写朱熹在仕途和退隐之间选择了退隐讲学,旨在称赞朱熹淡泊超群,是古今少有的人物;下片讲述自己从朱熹的歌声中听出了他胸有不平,为其惋惜之余亦慰藉他不必为此失意,“我欲为君寿,何许得新腔”我今为你祝寿,敬仰你孺慕你。没有俗气的为赞而赞,真挚表露内心的敬意,使人回味无穷,也使得这首词清丽不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蝶恋花·海岱楼玩月①作 米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一海市②。鳌戴三山③,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注】①玩月:亦即赏月。这首词是作者知涟水军期间,登当地名楼——海岱楼赏月时的感怀之作。②海市:即我们常说的海市蜃楼。③鳌戴三山,系我国古代神话。“三山”,指海中的仙山方壶(一曰方丈)、瀛洲、蓬莱。
15.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古”三句点出海岱楼的地理位置。首句将地名嵌入,有助于晶莹澄澈意境的塑造。
B.下阕虚实结合。作者描绘海市蜃楼、蓬莱仙山等人间仙境,都是为了营造气氛,衬托明月。
C.“鳌戴三山”两句,写“三山”随月轮而至,意在表现“三山”的神采飞动、神气和凌厉。
D.这首词选材造语,无一尘杂,给人圣洁之感;且又异象迭生,或静或动,无不超尘绝俗。
16.词的最后两句写“玩月”,请指出作者笔下月的特点,并简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意在表现‘三山’的神采飞动。‘顷刻’一词,写出了‘三山’的神气和凌厉”错,“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这两句写月出,表面看来是写“三山”随月轮而至,月未出时“三山”暗,月出则“三山”明,月亮似乎瞬间移至眼前。实际上还是写月,“三山”只是作为月的反衬物出现的。看似“三山”至,实即月轮出,这种笔法实际是借此写彼。这两句不仅充满了神话色彩,而且写得神采飞动。“顷刻”一词,写出了月轮出海时的神气和凌厉。
16.特点:异、贵。夜光又为珠名,“一颗千金贵”是巧借同名之珠以赞美圆月之可贵。这两句,前句重其“异”,后句重其“贵”。因其“异”,始见其“贵”。情感:这两句包含着作者对于月的赞美、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物象的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描写“月”的一些描述性的词语和修饰性的词语提炼性的概括作答。然后再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词中真正写“玩月”,只是最后两句:“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月亮圆的像宝珠一样的时候有很多异样的气息,现在的月亮就仿佛一颗夜明珠价值千金。注意词中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异”“贵”,前句重在其“异”,后句重在其“贵”,因其“异”,始见其“贵”。这两句包含着作者对于月的种种幻想与评价,表达了作者对月的赞美、喜爱之情。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姚显叔南屿书院 戴复古
朝夕置身书卷间,纷华满眼几曾看。
山林不受尘埃涴,屋宇无多气象宽。
立脚怕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漫山桃李争春色,输与寒梅一点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为南屿书院题写此诗,诗歌内容包括书院环境、求学态度与为人处世。
B.诗歌首联叙写书院的读书人从早到晚埋首于书卷之中,未曾关注人间繁华。
C.山林不受尘俗玷染,房屋不多但气象宏大,景物描写表达了对书院的赞美。
D.尾联将漫山桃李与寒梅对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书院桃李满天下的期许。
16.诗歌颈联广受人们推崇,它有何含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5.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D. “对书院桃李满天下的期许”错误,尾联中“桃李”是贬抑的对象,诗人肯定的是无意争春的“寒梅”。
16.①立足于世,最怕随波逐流。②古人的东西,即使留心学习,也很难达到他们的境界。③诗人用这两句话告诫书院学子:为人处世要坚定立场,坚持操守,不盲从,不随流俗;学无止境,切忌浅尝辄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立脚怕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意思是:人生活在世上,应当站稳脚跟,有自己的志向、操守,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学院之中,应当留心学习,但是古人的境界很难达到。从中可以看出,颈联蕴含深刻的哲理:“立脚”即立足于世,“怕随流俗转”用一个“怕”字告诫学院学子,应当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否则就会失去自我。“学到古人难”指出学到古人的境界确实很艰难,但是应当在学习上留心、认真,不因“难”而放弃,否则学习只能浅尝辄止,难有大成。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顾子敦①赴河东三首(其一) 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②,青铁无多莫铸钱③。
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④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
【注】①顾子敦:秘书少监,掌管图书、国史实录等,元祐元年出任河东转运使。河东,今山西西南部。②包贡:即进贡。③铸钱:仁宗庆历初,诏江、饶、池三州铸铁钱助陕西经费,民苦之,后停罢,其患方息。④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联照应题目,顾子敦做掌管图书等工作多年后,终于出任地方要职。
B.紫参非生活必需品,对百姓影响小,诗人认为可采掘它满足朝廷进贡要求。
C.第六句诗人叮嘱友人要用外交手段解决边患,不要亲自到有危险的边境去。
D.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凄苦的离别之情而多有劝告。
16.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绩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不要亲自到有危险的边境去”错误,第六句是说要发挥外交才能,消除边患,因此就不必亲临边境指挥作战。
16.①不加重百姓负担。青铁珍贵,不要用它来铸钱,以加重民生疾苦。②发展农业生产,使百姓富足。要想办法督促百姓进行耕作和种桑养蚕,用田地的多少和收成评定一个官员的功绩。③达到社会安定。要发挥自己才能,使边境安定。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颔联“紫参可掘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意思是“治理当地之时,可引导百姓挖掘紫参充税,不可用青铁铸钱,耗费民力”,“可”与“莫”可以看出,他劝告友人前往任职之地可以让百姓挖掘紫参进贡,不要用青铁铸钱,因为“青铁无多”,这说明作者不想加重百姓的负担。颈联是说为官一任“劝课农桑”应该是“诚有道”,应该有“折冲樽俎”之能而“不临边”,这是对友人要劝课农桑,使边境安定的勉励,尾联“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是说为官的政绩要看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是富足安定,这两联展现出作者发展农业让百姓富足,使边境安定的政绩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