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3.2 概率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 通过实例,理解概率的性质.(重点、易混点)2. 掌握随机事件概率的运算法则.(难点)学习过程一、考点精讲概率的基本性质性质1 对任意的事件A,都有P(A)≥0.性质2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即P(Ω)=1,P( )=0.性质3 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那么P(A∪B)=P(A)+P(B).性质4 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那么P(B)=1-P(A),P(A)=1-P(B).性质5 如果A B,那么P(A) ≤P(B).性质6 设A,B是一个随机试验中的两个事件,我们有P(A∪B)= P(A)+P(B)-P(A∩B).思考1:设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事件B发生的概率为P(B),那么事件A∪B发生的概率是P(A)+P(B)吗?[提示] 不一定.当事件A与B互斥时,P(A∪B)=P(A)+P(B);当事件A与B不互斥时,P(A∪B)= P(A)+P(B)-P(A∩B).思考2:从某班任选6名同学作为志愿者参加市运动会服务工作,记 “其中至少有3名女同学”为事件A,那么事件A的对立事件是什么?[提示] 事件A的对立事件是“其中至多有2名女同学”.二、典例剖析题型一 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及简单应用【例1】 备战奥运会射击队的某一选手射击一次,其命中环数的概率如下表:命中环数 10环 9环 8环 7环概率 0.32 0.28 0.18 0.12求该选手射击一次,(1)命中9环或10环的概率;(2)至少命中8环的概率;(3)命中不足8环的概率.[方法技巧]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的应用(1)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P(A∪B)=P(A)+P(B)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运用该公式解题时,首先要分清事件间是否互斥,同时要学会把一个事件分拆为几个互斥事件,然后求出各事件的概率,用加法公式得出结果.(2)当直接计算符合条件的事件个数比较烦琐时,可间接地先计算出其对立事件的个数,求得对立事件的概率,然后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P(A)+P(B)=1,求出符合条件的事件的概率.[活学活用]1.在数学考试中,小王的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概率是0.18,在80~89分的概率是0.51,在70~79分的概率是0.15,在60~69分的概率是0.09,在60分以下(不含60分)的概率是0.07.求:(1)小王在数学考试中取得80分以上(含80分)成绩的概率;(2)小王数学考试及格的概率.题型二 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的综合应用[探究问题]1.若事件A和事件B为互斥事件,那么P(A),P(B),P(A∪B)有什么关系?[提示] P(A∪B)=P(A)+P(B).2.若事件A和事件B不是互斥事件,那么P(A),P(B),P(A∪B)有什么关系?[提示] P(A∪B)= P(A)+P(B)-P(A∩B).3.若事件A和事件B是对立事件,那么P(A),P(B)有什么关系?[提示] P(A)+P(B)=1.【例2】 有A,B,C,D四位贵宾,应分别坐在a,b,c,d四个席位上,现在这四人均未留意,在四个席位上随便就坐时,(1)求这四人恰好都坐在自己的席位上的概率;(2)求这四人恰好都没坐在自己的席位上的概率.[思路探究] →→[活学活用]2.求这四人恰好有1位坐在自己的席位上的概率.3.求这四人中至少有2人坐在自己的席位上的概率.[方法技巧]1.当事件个数没有很明显的规律,并且涉及的样本点又不是太多时,我们可借助树状图法直观地将其表示出来,这是进行列举的常用方法.树状图可以清晰准确地列出所有的样本点,并且画出一个树枝之后可猜想其余的情况.2.在求概率时,若事件可以表示成有序数对的形式,则可以把全体样本点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表示,即采用图表的形式可以准确地找出样本点的个数.故采用数形结合法求概率可以使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形象、直观,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方便.题型三 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问题【例3】 已知国家某5A级大型景区对拥挤等级与每日游客数量n(单位:百人)的关系有如下规定:当n∈[0,100)时,拥挤等级为“优”;当n∈[100,200)时,拥挤等级为“良”;当n∈[200,300)时,拥挤等级为“拥挤”;当n≥300时,拥挤等级为“严重拥挤”.该景区对6月份的游客数量作出如图的统计数据:(1)下面是根据统计数据得到的频率分布表,求出a,b的值,并估计该景区6月份游客人数的平均值.(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游客数量 (单位:百人) [0,100) [100,200) [200,300) [300,400]天数 a 10 4 1频率 b(2)某人选择在6月1日至6月5日这5天中任选2天到该景区游玩,求他这2天遇到的游客拥挤等级均为“优”的概率.[方法技巧]解决与古典概型交汇命题的问题时,把相关的知识转化为事件,列举基本事件,求出基本事件和随机事件的个数,然后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活学活用]4.某校高三学生体检后,为了解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该校从高三六个班的300名学生中以班为单位(每班学生50人),每班按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8名学生的视力数据.其中高三(1)班抽取的8名学生的视力数据与人数见下表:视力数据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人数 2 2 2 1 1(1)用上述样本数据估计高三(1)班学生视力的平均值.(2)已知其余五个班学生视力的平均值分别为4.3,4.4,4.5,4.6,4.8.若从这六个班中任意抽取两个班学生视力的平均值作比较,求抽取的两个班学生视力的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不小于0.2的概率.三、达标检测1.判断正误(1)若A与B为互斥事件,则P(A)+P(B)=1.( )(2)若P(A)+P(B)=1,则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 )(3)某班统计同学们的数学测试成绩,事件“所有同学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上”的对立事件为“所有同学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下”.( )2.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若两队战平的概率是,乙队胜的概率是,则甲队胜的概率是 .3.如图所示,靶子由一个中心圆面Ⅰ和两个同心圆环Ⅱ、Ⅲ构成,射手命中Ⅰ、Ⅱ、Ⅲ的概率分别为0.35、0.30、0.25,则不命中靶的概率是 .4.齐王与田忌赛马,田忌的上等马优于齐王的中等马,劣于齐王的上等马,田忌的中等马优于齐王的下等马,劣于齐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下等马劣于齐王的下等马.现从双方的马匹中随机选一匹进行一场比赛,求田忌获胜的概率.四、本课小结1.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解题时,首先要分清事件之间是否互斥,同时要学会把一个事件分拆为几个互斥事件,做到不重不漏,分别求出各个事件的概率,然后用加法公式求出结果.2.求复杂事件的概率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求事件转化成彼此互斥的事件的和;二是先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然后再运用公式求解.如果采用方法一,一定要将事件分拆成若干互斥的事件,不能重复和遗漏;如果采用方法二,一定要找准其对立事件,否则容易出现错误.参考答案典例剖析【例1】解析:记“射击一次,命中k环”为事件Ak(k=7,8,9,10).(1)因为A9与A10互斥,所以P(A9∪A10)=P(A9)+P(A10)=0.28+0.32=0.60.(2)记“至少命中8环”为事件B. B=A8+A9+A10,又A8,A9,A10两两互斥,所以P(B)=P(A8)+P(A9)+P(A10)=0.18+0.28+0.32=0.78.(3)记“命中不足8环”为事件C.则事件C与事件B是对立事件.所以P(C)=1-P(B)=1-0.78=0.22.[活学活用]1.解析:设小王的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在80~89分、在60分以下(不含60分)分别为事件A,B,C,且A,B,C两两互斥.(1)设小王的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为事件D,则D=A+B,所以P(D)=P(A+B)=P(A)+P(B)=0.18+0.51=0.69.(2)设小王数学考试及格为事件E,由于事件E与事件C为对立事件,所以P(E)=1-P(C)=1-0.07=0.93.【例2】解析:将A,B,C,D四位贵宾就座情况用下面图形表示出来:如图所示,本题中的样本点的总数为24.(1)设事件A为“这四人恰好都坐在自己的席位上”,则事件A只包含1个样本点,所以P(A)=.(2)设事件B为“这四个人恰好都没有坐在自己席位上”,则事件B包含9个样本点,所以P(B)==.[活学活用]2.解析:由本例解可知,设事件C为“这四个人恰有1位坐在自己席位上”,则事件C包含8个样本点,所以P(C)==.3.解析:法一:设事件D为“这四人中至少有2人坐在自己的席位上”,事件E为“这四人中有2人坐在自己的席位上”,则事件E包含6个样本点,则D=A+E, 且事件A与E为互斥事件,所以P(D)=P(A+E)=P(A)+P(E)=+=.法二:设事件D为“这四人中至少有2人坐在自己的席位上”,则=B+C,所以P(D)=1-P(B+C)=1-P(B)-P(C)=1--=.【例3】解析:(1)游客人数在[0,100)范围内的天数共有15天,故a=15,b==,游客人数的平均值为50×+150×+250×+350×=120(人).(2)从5天中任选2天,试验的样本空间Ω={(1,2),(1,3),(1,4),(1,5),(2,3),(2,4),(2,5),(3,4),(3,5),(4,5)},共10个样本点,其中游客拥挤等级均为“优”的有(1,4),(1,5),(4,5),共3个,故所求概率为.[活学活用]4.解析:(1)高三(1)班8名学生视力的平均值为=4.7,故用上述样本数据估计高三(1)班学生视力的平均值为4.7.(2)从这六个班中任意抽取两个班学生视力的平均值作比较,所有的取法共有15种,而满足抽取的两个班学生视力的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不小于0.2的取法有:(4.3,4.5),(4.3,4.6),(4.3,4.7),(4.3,4.8),(4.4,4.6),(4.4,4.7),(4.4,4.8),(4.5,4.7),(4.5,4.8),(4.6,4.8),共有10种,故抽取的两个班学生视力的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不小于0.2的概率为P==.达标检测1.解析:(1)错误.只有当A与B为对立事件时,P(A)+P(B)=1.(2)错误.(3)错误.事件“所有同学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上”的对立事件为“至少有一个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下”.答案:(1)× (2)× (3)×2.答案: 记甲队胜为事件A,则P(A)=1--=.3.答案:0.10 “射手命中圆面Ⅰ”为事件A,“命中圆环Ⅱ”为事件B,“命中圆环Ⅲ”为事件C,“不中靶”为事件D,则A,B,C彼此互斥,故射手中靶的概率为P(A∪B∪C)=P(A)+P(B)+P(C)=0.35+0.30+0.25=0.90.因为中靶和不中靶是对立事件,故不命中靶的概率为P(D)=1-P(A∪B∪C)=1-0.90=0.10.4.解析:分别用A,B,C表示齐王的上、中、下等马,用a,b,c表示田忌的上、中、下等马,试验的样本空间Ω={Aa,Ab,Ac,Ba,Bb,Bc,Ca,Cb,Cc},共9个样本点,其中事件“田忌获胜”包含的样本点有Ba,Ca,Cb,共3个,所以田忌获胜的概率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