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一轮复习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件(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3】一轮复习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件(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2023年高考
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考情考向

知识体系

考点精讲

目录

易错明辨

命题探究
第一章
考情考向
考情考向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正确认识和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课为高考重点内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近几年集中考查的内容有:对哲学的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辨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全面把握哲学的内涵及其作用。
学会运用名言警句判断和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深刻把握新时代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章
知识体系
整本书框架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哲学概论)
(唯物论)
(辩证法)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认识论)
(历史观)
(价值观)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来)
(外来)
(未来)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知识体系
第三章
考点精讲
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现世的智慧”,“文化的活的灵魂”。(马克思)
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考点精讲
1.哲学的起源
考点精讲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 哲学
区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主体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 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并非人人都有
特点 朴素的、零散的、不系统的 系统化、理论化的
联系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错误倾向 ①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②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 特别提醒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考点精讲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类别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二者统一于哲学 注意: 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相互影响或相互决定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但方法论不能影响更不能决定世界观。
考点精讲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研究对象
揭示规律
作用
联系 错误倾向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①替代论: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②取消论: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5.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为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6.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派别
01
唯物主义
(物质为本原
物质决定意识)
02
唯心主义
(意识为本原
物质依赖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例: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火。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例:宇宙由原子和虚空组成。 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
观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例:我思故我在、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人是万物的尺度
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例: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
考点精讲
7.哲学史上的两大对子
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世界本原
对立
世界状态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对立
结合
结合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考点精讲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自然科学前提:
三大发现
社会科学前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
考点精讲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
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历史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世界,第一次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把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把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科学性: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革命性: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考点精讲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
考点精讲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以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精髓:实事求是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考点精讲
【能力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要解决
主要解决
主要解决
主要解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认识论角度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第四章
易错明辨
易错明辨
1.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
4.哲学的本义就是聪明、智慧。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因此与方法论无关。
6.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改错: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改错: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改错: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改错:哲学的本义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
改错: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改错: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易错明辨
7.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8.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10.超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与时俱进。
12.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
改错:唯物主义的观点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不一定都是错误的。
改错: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改错: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
改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改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观点。
改错: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五章
命题探究
命题探究
命题点1:哲学与具体科学
(2021·广东卷)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下列说法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
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
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
A.①② B.①④ C.2②③ D.③④
B
命题探究
(2020·江苏卷)有人说:“你我一起看一棵被称之为‘树’的植物,我看到的是我理解的树,你看到的是你理解的树,不管你我看到的树是多么相似,而‘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命题点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A
考向探究
(2018·全国Ⅲ卷)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命题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向探究
命题点4: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热点材料: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深刻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②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它要求人们不断结合变化的实际探索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③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擘画蓝图,明确改革路径,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至崭新高度。理论创新不断前进,理论武装不断跟进。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问题:1.结合材料,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以及理论品质是什么?
2.简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考向探究
命题点4: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提示: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2.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s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