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教案

资源简介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教案
议题一 为什么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
◎课标要求
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阐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课时目标
1.政治认同
认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科学精神
辩证的看待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科学解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坚持的新发展理念。
3.公共参与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制作展板、开展调研等实践形式,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深刻理解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意义和要求。
◎学习任务
任务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任务二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探究活动
任务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活动1. 以薛家洼环境治理为例 探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
活动设计:
典型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曾痛心地形容长江——“病了,病得不轻了。”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但在2016年1月5日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却“泼了一盆冷水”:“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薛家洼生态园地处长江东岸,面积986亩。以前的薛家洼,遍地散落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危旧民居,排污超标、钢渣满地。近年来,马鞍山市开展生态环境攻坚战行动,彻底拆除沿岸违规建筑,57户229名渔民也全部上岸。如今的薛家洼,经历复绿增绿、涵养湿地等修复工程,漫江碧透、万象回春。 教师活动: 向学生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思想和薛家洼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薛家洼环境治理前后所体现的发展思想的差异。 学生活动: 了解习近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对比薛家洼的环境治理前后的变化,思考这些思想和实践所体现的发展思想。
提问: 结合薛家洼的环境治理实践,谈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思想?
解析: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忽视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导致长江“病了,病的不轻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结合薛家洼的环境治理实践来看,从治理前的遍地散落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危旧民居到治理后的漫江碧透、万象回春,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理念。即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设计意图:
意图1:(典型案例 创设情境)通过薛家洼生态环境整治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所体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意图2:(真实情境 真学真信)课堂采用真实的、典型的案例作为情境素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薛家洼环境治理前后经济发展理念的差异。学生只有真实地感受到了,才能够真相信,才能够真正认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活动2. 畅言美好生活需要 探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意义
活动设计:
采访活动: 采访问题:你对美好生活有哪些需要? 教师总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将同学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变为现实。 教师活动: 确定1位同学作为记者,随机采访另外3-4位同学,谈谈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美好生活需要变为现实,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 积极参与采访活动,畅谈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思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实现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关系。
解析: 该采访活动通过让学生采访周边同学,了解同学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哪些,由于这些美好生活需要都是学生都未来美好生活的畅想,部分畅想目前还难以实现。老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美好生活需要变为现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将美好生活需要变为现实的意义。
设计意图:
意图1:(生生互动 表达观点)采访的活动形式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意图2:(结合实际 畅言未来)通过采访身边的同学,能够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够将美好生活需要变为现实,进而认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任务二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活动3. 直面困难与挑战 牢固树立并贯彻新发展理念
活动设计:
典型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20年,我国GDP首次超过100万亿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 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教师活动: 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困难和挑战应坚持的发展理念。 学生活动: 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挑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坚持的发展理念。
提问: 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理念?
解析: 该案例主要展示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老师在解读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如:发展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发展差距大、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有不少短板等。 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分别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譬如,针对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需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针对民生领域有不少短板,需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设计意图:
意图1:(直面问题 思考对策)通过展示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真实数据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意图2:(理性看待 认清国情)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挑战,科学的分析新发展理念对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挑战的重要意义。
活动4. 参与展板制作 明确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
活动设计:
活动: ①活动内容:为学校制作“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展板 ②活动形式:分组活动 ③活动要求: 将全班同学分为5组; 每组确定一位代表,由代表抽取本组负责的板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展板内容至少包括: 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该理念注重解决的问题、该理念的重要性、落实该理念的实践要求。 完成后使用学生端拍照上传分享。 教师活动: 明确活动的主题和要求,做好分组工作,确定每组负责的板块。在学生制作展板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 学生活动: 根据教师要求进行分组,推荐一名同学作为本组代表,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内容进行展板制作。
解析: 制作新发展理念展板,充分体现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特点,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活动主题,做好分工工作。最后的分享环节较为重要,老师需要协助学生分享、解读各组所负责的展板内容。
设计意图:
意图1:(亲身参与 注重实践)通过本活动,让学生以亲身参与的方式深入理解某一发展理念,避免了老师逐个讲解五个发展理念的枯燥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活跃度与参与度。
意图2:(分组活动 团队协作)在制作展板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议题小结
同学们,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
◎课时作业
1.“十四五”时期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  )
①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②坚持生态第一,控制发展速度与规模
③以人民为中心,走生态良好发展道路
④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对外开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当前,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走上出口导向发展道路,着力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这些新兴经济体劳动力成本远低于我国,对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形成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为此,我国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制造业附加值
②弱化传统产品生产,专注新兴产业发展
③实施产业对外转移,降低制造成本
④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狂风骤雨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习近平主席用“大海”妙喻中国经济,启示我们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应
①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立足全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②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坚持互利融通,建构内外联动格局
③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④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坚持持续均衡,确保人与自然和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2
/
7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