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3.2国际关系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3.2国际关系教案

资源简介

国际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三课“多极化趋势”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认识国际关系”,主要对国际关系中的各类现象与要素进行归纳,阐述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基本形式、交往方式、交往规则等。
第二目“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在明确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阐述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识记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及基本形式。
2.理解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3.识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原因和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
4.理解在维护本国利益时,必须尊重他国正当的国家利益。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教学难点: 在维护本国利益时,必须尊重他国正当的国家利益
四、教学过程
探究与分享:
材料一:
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因边界争端等问题爆发战争,史称“两伊战争”历时八年的战争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重创。据估计,两国在这场战争中损失近万亿美元,人员伤亡数以百万计。
材料二:
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数千名中外嘉宾分别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等主题深入交流。
结合材料,说说国际关系有哪些基本形式
总结:这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国际关系中的两种典型现象,材料一中的“两伊战争”反映了国际关系中矛盾和冲突的最高形式即战争形式,材料二中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反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
那除了这种形式,国际关系还有哪些具体形式与体现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国际关系的相关内容。
(一)认识国际关系
观看视频:《国际关系: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总称》
(上图是视频资料“【知识解析】国际关系: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总称”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1.国际关系的主体
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不仅是国与国的关系,还包括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
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牛刀小试:
结合刚才所学的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国际关系 主体 内容 形式
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欧盟领导人举行视频会晤就人权对话、共同抗疫、经济重建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国家与国际组织 政治关系 合作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 国家与国际组织 文化关系 合作
欧盟与东盟召开部长级会议,同意将双边对话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 政治关系 合作
印巴冲突 国家与国家 军事关系 冲突
中美贸易之间的竞争 国家与国家 经济关系 竞争
4.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
探究与分享
材料一: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于美国阿拉斯加州首府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材料二:
2021年2月9日,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以视频方式举行,峰会达成的务实合作文件近90份,协议涉及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金融、投资、农业、电子商务、检验检疫、旅游、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环保等领域,总价值达130亿美元。
材料三:
2020年中日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175.38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其中,中国自日本进口1748.74亿美元,同比增长1.8%。日本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例升至22%,中国再次成为日本最大出口目的国。
材料四:
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向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尔及利亚、苏丹、巴勒斯坦等国派出医疗专家组,这些来自中国的白衣铠甲,深入阿拉伯国家疫情前线,分享来自中国的抗疫经验、方案。
结合材料,概况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
总结: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包括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领导人互访,缔结条约或协定等等。
易混易错:
以下内容是我们在学习国际关系相关知识时容易弄混弄错的一些概念。
国际关系是指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包括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有冲突的两个国家之间就不可能有合作关系。
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中,竞争、合作与冲突不是单独存在的,有合作的同时也有竞争和冲突,有冲突未必没有合作。
5. 国际关系的调整
国际交往中,各国逐渐以条约或习惯做法为基础,发展了一些被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被称作国际法。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国际法。
观看视频:《国际法:适用主权国家的法律规则总体》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知识解析】国际法:适用主权国家的法律规则总体”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当前国际法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国际关系的各个领域,以下是部分国际法的名称
《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日内瓦公约》
《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
……
探究与分享
观看视频:《<巴黎协定>是什么?》
(上图是视频资料“【典型案例】《巴黎协定》是什么?”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思考:《巴黎协定》的达成有何意义?
总结:巴黎大会被认为是国际气候谈判的历史性转折点,《巴黎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体现了世界各国在应对国际气候问题的共同意愿与共同努力。
材料一:
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也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2020年9月,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材料二:
2017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2020年11月4日,美国正式退出该协定。
2021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
思考:你如何评价中美两国对待《巴黎协定》的不同态度?
总结:气候资源是全球公共物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人类的集体行动,《巴黎协定》目标的达成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没有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中国政府积极做好国内的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让全球看到了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巨大决心、全球责任担当,和中国人民一以贯之的言必信、行必果的态度,是中国践行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责任的生动体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美国作为碳排放第一大国,单纯从自身发展问题上考虑,在相关问题上左右摇摆,对国际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
——《联合国宪章》序言
这里的《联合国宪章》序言中的话就是告诫我们在面对国际法中对各国提出的义务要求时,我们应该积极履行而不能借故推诿。国际法规范着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遵守国际法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所有国家都应该积极遵守和履行国际法。
6.国际竞争
探究与分享
2020年5月15日美国全面升级对华为制裁,史称515事件。
美国为何制裁华为?大致有两方面原因。在华为公司层面,主要是华为公司掌握领先的5G技术。这一技术有望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它涉及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等技术的核心,是下一代霸主必备的技能。在5G技术上,华为领先欧美的诺基亚、爱立信12个月至18个月,领先美国好几年。美国打压华为,就是要拖住华为,缩小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差距。从中美关系的角度看,美国制裁华为,是中美全面转入竞争的一个焦点。中美从贸易战的交锋,到现在全面爆发政治、经济、科技领域的主导权争夺战。美国要在这些领域遏制中国,华为是科技领域最重要的靶子。
思考:材料反映出什么政治现象?对我们有何启示?
总结:华为事件充分体现当前国际竞争仍然是非常激烈的,并且表现在方方面面。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应对国际竞争的严峻考验。
(1)国际竞争的原因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2)国际竞争的实质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各国的应对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二)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探究与分享
观看视频:《见证历史变迁!回顾中美建交风云40年》
(上图是视频资料“【典型案例】见证历史变迁!回顾中美建交风云40年”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这个视频回顾了中美建交以来的风云变幻。中美关系的历史就是国与国关系的生动体现。
中美建交背景
美国
1.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2.孤立中国失败,对华敌视政策转变。 3.越南战争导致美国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中国
1.中苏关系恶化。 2.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3.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
中美建交历程
思考:从中美建交的背景和历程看,影响中美建交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总结:从中美建交的背景和历程来看,第一,越南战争导致美国国内出现经济危机,实力受损,而同期中国国力相对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反映出两国国家实力的变化影响两国的建交进程。第二,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需要调整外交策略以继续在冷战的背景下与苏联抗衡,而中国对外需要在中苏关系恶化的背景下改善外部环境,对内需要以合适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中美两国共同面临苏联的挑战,拥有共同利益,这成为两国建交的基础,由此可见两国的国家利益影响两国的建交进程。总的来说国与国的关系受到了国家利益与国家实力的影响,同时历史背景等因素也会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知识总结:
1.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根本原因
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这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2.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
3.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相关内容。
4.国家利益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名言赏析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政坛名言
这句话是英国政体的一句名言,曾多次被英国政治领袖引用,最著名的一次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引用后闻名于世,那你是否认同这句话的观点,阐述你的理由。
总结:这句话强调了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决定作用,这是其合理之处,但是把国家利益当成影响国际关系的唯一因素是不对的,因为除了国家利益以外,影响国际关系的还有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多种因素。
探究与分享
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军队未经联合国授权,悍然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战争后,伊拉克暴力事件和自杀式袭击不断。伊拉克战争导致数十万人员伤亡,造成440万伊拉克人流离失所。
查阅资料,说明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军队发动战争的根本动机是什么,战争有什么影响,并予以评价。
总结: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结果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伤害与痛苦。这启示我们,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那我们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如何处理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探究一下。
探究与分享
材料一:
观看视频:《中方关键时刻投下反对票,捍卫国家利益》
(上图是视频资料“【典型案例】中方关键时刻投下反对票,捍卫国家利益”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思考:中国为什么在关键时候投下反对票?
总结:危地马拉政府不顾中国再三劝告,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联合国内竭力支持分裂中国的活动。更有甚者,危地马拉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执意邀请台湾当局参加危地马拉和平协定签字仪式,为其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提供场所。危地马拉的行为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触及了中国的底线,因此中国才在关键时刻投下反对票,体现了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际利益的基本立场。
材料二:
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当时,全世界几乎异口同声地宣称:人民币应当贬值,否则中国经济将面临灭顶之灾。然而,中国政府经过多方面权衡,在出口增长率下降、国内需求不振、失业增多和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本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此举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中国也因此承受了巨大压力,付出了很大代价。
为了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中国政府采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增长,对缓解亚洲经济紧张形势、带动亚洲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还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思考:①中国为什么做出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
②结合《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此举的影响?
总结:①中国在当时做出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是出于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角度考虑,因为如果人民币贬值虽然会增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能力,减少自身的损失,但是会使亚洲相关国家的压力更大,甚至会影响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中国的行为是负责任大国的体现。
②中国的人民币不贬值,在亚洲国家货币纷纷贬值的大背景下,等于中国的人民币相对升值,这不利于中国产品的出口,给中国相关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由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此举无异于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的态度和主张。
总结:通过以上材料我们能够看出,在涉及到国际利益问题时,中国一贯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但是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教师提示
①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国家实力
探究与分享
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贾法里
2018年4月,一张叙利亚外交官的照片,在社交网络广为流传,照片摄于4月10日,联合国会议后。叙利亚外交官贾法里在会议上努力为自己的国家争辩,但终究不能避免被轰炸的命运。无能为力的贾法里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情绪低落,显得非常无奈和无助。
照片之所以能让中国网友也如此触动,是因为它让我们想起了那些年的中国——想起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北洋政府的外交官陆征祥;想起新中国前,无数次被拎到谈判桌前签字……让我们明白“弱国无外交”在今天的世界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思考:叙利亚的命运对我们有何启示?
总结:我们常说“弱国无外交”,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通常用一国的综合国力来衡量。国家实力衰弱不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这启示我们,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
相关链接
国家实力既包括一国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内在的硬实力,也包括一国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文化软实力。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性的文化传播越来越普遍,一国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对他国产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益强烈的多元文化冲击,我们要坚定文化白信,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易混易错
①随着多极化的发展,国家间的根本利益趋于一致。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根本利益,如主权利益,所以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但可以有共同利益。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国家实力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家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保障。
③国家间如果存在利益对立就不能实现合作;国家间存在共同利益就不会出现冲突。
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乃至对立,因此国家间经常会同时存在合作与冲突。
④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和出发点。
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和出发点。
⑤为了维护本国国家利益可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
⑥国家利益代表人民的利益。
国家利益是抽象的,归根到底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表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课程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国际关系的相关内容,了解了国际关系的表现以及影响因素。我们要理解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采取对策的原因及其意义,同时树立保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决心,为增强我国的国家实力作出我们的努力,坚定不移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2 / 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