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蒲柳人家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蒲柳人家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新知导入
有一类小说,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被“乡土文学”。《溜索》就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
乡土文学中,粗犷的阳刚之气与纤细的阴柔之美同在,愚昧与文明的冲突,在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主题。至于乡土文学的作家,如沈从文,自命为“乡下人”,刘绍棠,自称为“土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篇刘绍棠的代表作《蒲柳人家》。
蒲柳人家
刘少棠
北运河两岸恬美秀丽风光
蒲柳人家,这里指的是普通贫苦农家。
小说《蒲柳人家》全篇共12节,本文节选的是前两节。发表于1980年,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作家作品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刘绍棠简介(详见P31注解1)
小说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阴险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上又出现了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与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头、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望日莲与周檎顺利完婚。
写作背景
1、 掌握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晌( )午  抡( )圆 绽( )裂 
筵( )席 隐匿( ) 戏谑( ) 
坍( )蹋 痱( )子  擀( )
剜( ) 腌臜( ) 捯气( )
唿哨( ) 咯吧( ) 呱呱坠地( )
自学检测(先标好短序号)
shǎng
lūn
zhàn
yán

xuè
tān
fěi
gǎn
wān
ā zā
dáo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荣膺( ):
隐匿:
如坐针毡( ):
影影绰绰( ):
一气呵( )成:
望眼欲穿:
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自学检测
yīng
zhān
chuò

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藏、躲起来。
模模糊糊,不真切。
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形容盼望殷切。
3、找出本课成语,理解成语的意义。
咬牙切齿 一气呵成 勃然大怒 不依不饶 
呱呱坠地 不同凡响 两肋插刀 三顾茅庐 
咬文嚼字 形影不离 天伦之乐 提心吊胆
自学检测
下面请同学们边听边读,思考下列问题:
1.把我提到的词语画出来。
2.两个小标题下面各写了哪几件事?
3.找出三个人物描写的语句,并思考这些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4.用黑色水笔划出你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
听课文录音
(一)朗读课文,了解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回答下面问题?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2.“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主要人物: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第6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最能表现一丈青大娘性格的是什么事情?
4.“何大学问”爷爷的外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他“何大学问”?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第7段)
爷爷善于讲故事,想像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第19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
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第20—22段)
5.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快速浏览课文第一个小标题下面的文字,概括这些文字写了拿几件事情。
(1)何满子被拴葡萄架;(1段)
(2)一丈青迷信绣肚兜;(3段)
(3)一丈青大闹运河滩;(7段)
(4)一丈青妙手救病人;(8段)
(5)一丈青百般疼孙子。(9-12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快速浏览课文第二个小标题下面的文字,概括这些文字写了拿几件事情。
(1)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15-17段)
(2)何大学问仗义热肠;(18段)
(3)何大学问请师教孙子;(21-22段)
(4)何大学问怒拴何满子。(34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你听读课文片段,找出有关描写三个人物的语段,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何满子是个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描写中读出来的?
2.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写出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3.文中写了何大学问哪些情况,他有怎样的性格?
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机灵顽皮,聪明伶俐,纯真稚气,关爱爷爷。
“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顽皮孩子的形象。
(红色的抄下来)
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1.何满子是个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描写中读出来的?
2.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
A、外貌描写( );
B、动作描写(
);
C、 语言描写( );
D、神态描写( )。
E、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侧面描写:
如“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
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
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性格。
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溺爱孙子、勤劳善良。
(红色的抄下来)
一丈青大娘:
3、文中写了何大学问哪些情况,他有怎样的性格?
A、介绍了何大学问的性格特点:
B、何大学问仗义疏财,有大侠风范。
C、介绍了“何大学问”爱讲排场、摆阔气,爱吹牛
D、何大学问好听书、爱学习,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
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十分傲慢、自负自大
何大学问:
侠肝义胆、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
好说大话,喜戴高帽,重视知识;
向往美好生活,有民族气节。(红色的抄下来)
4、在这几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你用“我喜欢______(填人物),因为__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示例:我喜欢 ,因为她 ,当看到几个纤夫“赤身露体”,一丈青大娘为了“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训了这几个纤夫,直到请来了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和了两三个时辰才放过他们,的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也体现了她总能为别人考虑的热心肠和一身的正气。
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一丈青大娘
性格粗犷、豪爽、充满正义感
(1)我喜欢一丈青大娘,因为她是 。
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她"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个很泼辣的人
(2)我喜欢一丈青大娘,因为她是一个 。
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很迷信的人
如"又烧香又上供,又拜佛又许愿"、“做百家衣,打造长命锁。”不仅仅是迷信,从中还可以看出她十分疼爱孙子。
……
5、你还在哪部作品中读到与文中女主人公类似的人物形象?试分析她们性格的共同之处。
示例:
泼辣、能干、厉害、有正义感。
共同点:
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水浒传》中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
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或语段)大声朗读出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请你用我喜欢” ”一句,因为 。
(1)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因为这几句写的非常生动,“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栽倒”“捯气”“呻吟”写出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2) “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因为刻画何满子的形象时,写的生动形象,语言也非常有意思,读完了这几句话,我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何满子的画面。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3)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排比对偶并用。因为这句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明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凸显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用语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4)“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因为作者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5)“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因为这几句语言既有口语的生动活泼,准确传神,又有说唱文学语言的押韵和爽脆。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6)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因为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起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7)“热得像天上下火。”
因为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写天气之热,充满乡土气息。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8)“一丈青大娘骂人,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
运用比喻,写奶奶的泼辣。
(9)“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运用比喻,写纤夫被打的狼狈。
(10)“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
运用比喻,突出何满子的玩劣。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总结:这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和世态人情,赞扬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的热情正直以及肝胆相照、扶危济贫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