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学案-202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学案-202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走进课标 解读考向】
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必备知识 重点突破】
1.民法的作用和调整对象
2.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和要素
3.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德治和法治相结合。
4.民法的基本原则的必要性、调整范围和具体内容
5.人身权利有哪些,最基础的权利是什么,为什么?
6.姓名权的含义、作用和权利
7.肖像权的主体、含义和权利
8.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内容和要求
9.隐私权的含义和保护隐私的意义
10.维护个人信息的原因、如何使用及意义
【知识整合 网络构建】
★人身权的比较
法律允许 法律禁止
生命健康权 自然人享有生命健康权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姓名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肖像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名誉权 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权
隐私权 法律保护自然人的隐私,保障私人生活安宁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易错剖析 盲点清零】
1.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是发挥法治的作用。
2.民事法律关系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原则。
3.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立的。
4.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知识产权。
5.在现实生活中,利用他人肖像做广告、商标和装饰橱窗等,应当认定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6.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收集、使用、加工、传输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
【研究真题 探究规律】
1.在北京上大学的李某,某天到某快递公司给在老家上高三的表弟张某寄高考复习资料,转交相关物品后,李某填写了快递单,付清了快递费。运输过程中,邮件丢失,李某诉至法院。在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中( )
A.对李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公司
B.对张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物品
C.李某和快递公司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人,张某是权利人
D.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快递物品
2.(2022·北京·高考真题)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回应。下面是该法的部分条文:
第69条第1款:“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怠权益造成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 第70条:“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的,人民检察院、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和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上述条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个人信息处理者侵权的,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
B.个人信息处理者侵权的,在民事上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C.个人信息处理者侵权的,均可适用第70条的规定
D.发生第70条规定情形的,该条规定的机构和组织有提起诉讼的职责
3.14周岁的原告李某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某平台先后七次从被告经营的网店“X游戏”购买374个游戏账号,共计支付36652元,上述游戏账号内的装备都是皮肤、面具、小花裙子等。原告父母发现后,及时与被告经营网店的客服人员联系,表示对原告购买游戏账号及付款行为不予追认并要求被告退款。该案中( )
①家长因疏于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而造成的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②李某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游戏账号的行为无效
③网店可以“购买游戏账号的行为与李某某年龄、智力相适应”为由拒绝退货
④李某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游戏账号行为必须经过家长追认才有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解题步骤:第一步:审设问;第二步:析材料;第三步:组答案)
材料一 X银行到李某家发送紧急催账单,说他所持信用卡透支数额较大,经多次催收仍未还款,涉嫌诈骗。李某否认在该银行办理过信用卡。后经查询,由于李某的身份证丢失,张某捡到后并办理了信用卡。由于银行工作失误,此事在李某的朋友及周围群众中引起了不良反应。
材料二 为了增加网站的点击量和收益,某网站刊出一篇未经作者授权的《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文章,并配有相关照片。网页第一张照片为李某的正面清晰全身照,并配有“一名误入歧途的女孩”等文字,披露了李某违法犯罪的有关信息。之后,该照片和文章被大量点击和转载。李某及家人深受困扰。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李某哪些人身权利被侵犯,并加以分析。(6分)
(2)民事法律关系的包括哪些要素?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些要素在案例中的体现。(6分)
【针对训练 对接高考】
1.夏某和赵某登记结婚一年后生育一子,因夏某祖父姓耿,故给儿子取名耿某。后夏某到甲市派出所给儿子申请出生户籍登记时,该派出所认为夏某的儿子既不姓夏,也不姓赵,未给登记。甲市派出所的做法( )
A.错误,侵犯了自然人的姓名权 B.错误,侵犯了自然人的身份权
C.正确,子女只能随父姓或随母姓 D.正确,夏某侵犯了他儿子的姓名权
2.国庆期间,A县B村的李某雇用村民周某宰羊。在操作过程中,挣扎的羊蹬到了周某的左眼,后经医院诊断为左眼球破裂伤,并做了左眼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因相关赔偿问题,二人产生纠纷。有关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周某的身体权和健康权均受到侵害
②受雇的周某不需承但任何民事责任
③周某的人格利益是本案法律关系的客体
④屠宰的工具和诊断证明都是重要的物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12周岁的李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某平台在一天内先后七次从张某经营的网店“X游戏”购买374个游戏账号,共计支付36652元,上述游戏账号内的装备都是皮肤、面具、小花裙子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李某与张某之间的游戏账号买卖合同已经成立并履行完毕,因而是不可撤销的
②李某的父母没有履行好监护责任,不得要求张某返还李某支付的游戏账号价款
③在未得到李某家长或其他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情况下,李某的购买支付行为无效
④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李某的父母应当加强对李某的教育、引导和监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财产诉讼中,当事人向非本人家庭成员转移财产的行为,如果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即使是真实的意思表示,行为仍应被法院认定为无效
B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C 张三以次充好,将残次品冒充正品卖给李四。李四得知真实情况后,认为张三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张三退款
D “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碍他人生活”,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平等原则
A.A B.B C.C D.D
5.工信部持续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针对APP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非服务场景所必需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工信部上述做法基于( )
①民事主体的姓名权、名誉权应受到法律保护
②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
③经营者要切实满足消费者所提出的一切诉求
④经营者要诚信经营,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研究真题 探究规律】
1.D 2.D 3.D
4.(1)①X银行侵犯了李某的名誉权。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已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本案中由于银行的失职导致在李某的朋友及周围群众中引起了不良反响,影响他人对李某的评价,侵犯了李某的名誉权。②张某侵犯了李某的姓名权。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张某捡到李某身份证并盗用其姓名办理了信用卡,侵犯了李某的姓名权。
(2)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本案是网站侵害李某人身权益的民事侵权案例。从主体上看,该网站与李某是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从客体上看,李某享有的肖像、隐私等人格利益是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从内容上看,李某享有肖像隐私等不受侵害及受侵害获得赔偿、道歉等权利,该网站负有不侵害李某肖像、隐私等人格利益,以及实施侵害后进行赔偿、道歉等义务。
1.A 2.A 3.D 4.D 5.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