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达定理联立及弦长问题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韦达定理联立及弦长问题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韦达定理联立及弦长问题
联立与韦达定理
韦达定理是建立参数关系的重要纽带,对于绝大多数圆锥曲线问题,联立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解析几何大题中,椭圆占比最大,还有部分抛物线,至于双曲线,不管在高考还是其他考试中,基本以小题为主,少有大题.由于抛物线形式较为简单,联立计算也更加轻松,优化计算的技巧在直线假设部分已有说明,不再赘述.对于直线与曲线的联立和韦达定理,我们还是以椭圆为主.
那么一般的椭圆和直线联立后是什么情形呢?强烈建议熟记以下内容,这将大大提升圆锥曲线解题速度以及降低计算失误!
先看正设直线的情形:
联立,消得: ①
判别式 ② 韦达定理 ③
此外 ④ ⑤
【注】
①此式为一般直线与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联立后的方程,需要熟记,对于焦点在y轴上的,只需把对应的看作即可
②判别式是一个易忽略的点,这里必须注意,凡是需要用到韦达定理的,联立后一定要写到判别式!但判别式的使用需要依题而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知直线过椭圆内部的点,那么此时直线与椭圆一定有两个交点,联立后直接写“由题,△>0”即可;二是直线不过椭圆内部的点,那么若与椭圆要有两个交点,则需令判别式为正,此外在一些范围最值问题中,往往也会通过判别式建立k和m的关系,记住判别式的形式后,书面表达“令△>0,得1即可,因此判别式的形式也需要熟记;
③韦达定理其实无需特意去记,由通式,结合联立后的方程即可得出;
④在一些题型中,难免会出现含有纵坐标的表达,此时便需要通过直线代换,因此建议记忆.记忆方式也不难,分母和韦达定理一样(其实所有形式分母都是),对于对照可知,只是分子将换成了(分母的一部分);而对于在椭圆中,y是和b对应的,因此对照可知,分子中括号外的换成了,括号内的换成了(分母中的另一部分).
⑤两根之差的绝对值相信大家还是不陌生,是弦长表达的老伙计了,由于判别式已经记住,因此根差记住形式即可.
再看反设直线的情形:
联立,消x得:,
判别式,韦达定理,
此外,
上述内容看似繁多,要记忆的内容实则不多,重点是三个:联立后的方程,判别式,根差.由x推y的形式建议最好也能记住,其使用场景也颇多.而对于反设直线消x的情形,不难发现,只是把a和b的位置互换,k换成t而已,类比之也很好记忆.其他形式感兴趣的可自行推导记忆.
而对于直线和双曲线联立的情况,即,和椭圆基本也无差异,看作,
也即将椭圆中的换作即可,但要注意,此时判别式,欲使△>0,则!
这里还需要再说说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判断.设直线和双曲线联立后的方程为,当A=0时,则直线与渐近线平行或垂直,至多一个交点;
当A≠0时,则考虑判别式,当A>0,则有两个交点;当△=0时,有且仅有一个交点;
当△<0,则没有交点.此外若要与双曲线的某一支有两个交点,或和左右两支各有一个交点,则再借助韦达定理加以限定.
弦长问题
前面说到根差,不得不说就是弦长了,弦长公式源于两点距离公式:
两点距离公式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而若知道A、B两点所在直线的斜率,只需再知道它们横坐标或纵坐标差值即可求两点距离.对于这两种情形,在后续的题型中都将出现,应懂得灵活应用.当A、B两点都在曲线上时,通常称为弦长公式,根据前面的根差形式,弦长即可表达为:
若是反设直线,则:
特别地,在抛物线中,若直线AB过焦点F,根据抛物线定义,有因此抛物线中过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所得的弦长
焦点在y轴上的情况同理.
此外在圆中,弦长一般用垂径定理加勾股定理求,若圆的半径为r,圆心到弦的距离为d,则
弦长的应用在圆锥曲线中颇多,除了常见的直接和弦长相关的问题外,面积问题等也是弦长频
繁出没的地方.
下面先说椭圆和抛物线中的弦长问题,看具体应用:
例题1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椭圆,,过点F的直线l与交于A,B两点,与相交于C,D两点,且与同向,若,求直线l的斜率
分析
根据题意,作出如下示意图:
因为点A,B,C,D均为直线与曲线交点,变化主体是线,故采用设点、设线结合.因此设.而直线过焦点F(0,1),且斜率一定存在,也可以水平,反设直线则需要讨论,因此优先考虑正设直线.当然,直线的最终形式还是要看核心条件的翻译.乍一看,若直接用坐标表示将变成,由于联立后的韦达定理为一组,为一组,若直接坐标翻译,处理起来相当麻烦,结合图象不难发现,即为抛物线中的弦长,即为椭圆中的弦长,这样,转化为的弦长形式翻译就轻松不少.
核心条件的翻译确认后,再看直线假设,这里应该选择正设,即设l:y=kx+1,此时只引入一个参数k,根据核心条件的关系,即可解出k的值,得到目标信息.
接下来分别表示出弦长和:
对于抛物线中的弦长,联立,由于正设直线,这里消y更优,即得,
显然△>0,因此,又直线过焦点,所以弦长可表示为再用直线代换即可,|AB|当然也可以消x,但形式要稍微复杂,此时联立可得,同样△>0,则因此可得弦长;
对于椭圆中的弦长,可用弦长公式但要注意,由于此时焦点在y上,因此这时公式中的看作是8,看作是9,可得,书写时,我们写如上步骤即可.
再由,即,整理即得解得(舍),或
此外,因为点A,B,C,D共线,且,那么出现两根之差,显然可以配凑为(再联立,代入韦达求解亦可.
解析
由题,直线l过点F(0,1)且斜率存在,故设其方程为y=kx+1,
设点
因为与同向,且|AC|=|BD|,故
联立整理得易知△>0,故
所以
联立,整理得,,易知△>0,故,所以,
由|AB|=|CD|,即,
整理即得,解得(舍),或,
直线l的斜率为.
前面讲解的是椭圆和抛物线的弦长,上例也体现了转化思想的应用.下面我们再讲一例和双曲 线相关的联立问题.虽然近些年全国卷的圆锥曲线大题中,双曲线基本没有出现,但这并不代表不 会考查,随着新课改新高考的推进,势必会出现变动,扎实基础将显得更为关键.
【例题2】
已知椭圆,双曲线,若直线与C1交于,两点,与交于,两点,且,求的取值范围.
分析
此处核心条件为,设点后坐标化即可.同样地,目标信息是椭圆中的弦长,联立后使用弦长公式即可得出.
下面考虑引参,此处变化主体为直线,由于直线要与双曲线和椭圆均有两个交点,那么斜率必然要存在,同时联立后要满足两个判别式均为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隐性条件和关系.既然直线斜率存在,而目标信息使用x或y并无差异,那么就正设直线,设点先联立消y得,这里就要注意隐性条件了,由于l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则也即①,
则由韦达定理得.而核心条件,显然用直线代换,当然,如果记形式,可直接代入,故代入韦达定理,则有,整理即可得②.
再联立,消y得,同样地,要令判别式△>0,
即,结合①②式,则有,解得.而此时
由弦长公式得.此式是关于齐次式,因此对分母换元处理,令,则,因为,因此,所以
,而,则关于的二次函数此时单调递减,因此.
解析
由题,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y=kx+m,
设点,
联立,消y得,,
令△>0,即,且,则,
故,
代入整理得,即
联立消y得,
令△>0,即,
所以
又解得
令,则,
所以
因此的取值范围为.
【练习1】
已知椭圆,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若,试用m表示k.
解析
设联立 ,得=0,
令△>0,即4+8k ->0,
所以==.
因为|AB|=4|,所以==4,
所以=4,
整理得=显然≠4,所以.
又k>0,故.
【练习2】
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与以为直径的圆交于C、D两点,且满足直线的方程.
解析
由题意可得以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1.
∴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d=
由d<1,可得.①
∴|CD|===.
设.
联立 ,
化为=0,令△>0,即m <4
可得==.
∴|AB|=.
由得=1,
解得m=满足①式.
因此直线l的方程为y=.
1 / 10专题04 韦达定理联立及弦长问题
联立与韦达定理
韦达定理是建立参数关系的重要纽带,对于绝大多数圆锥曲线问题,联立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解析几何大题中,椭圆占比最大,还有部分抛物线,至于双曲线,不管在高考还是其他考试中,基本以小题为主,少有大题.由于抛物线形式较为简单,联立计算也更加轻松,优化计算的技巧在直线假设部分已有说明,不再赘述.对于直线与曲线的联立和韦达定理,我们还是以椭圆为主.
那么一般的椭圆和直线联立后是什么情形呢?强烈建议熟记以下内容,这将大大提升圆锥曲线解题速度以及降低计算失误!
先看正设直线的情形:
联立,消得: ①
判别式 ② 韦达定理 ③
此外 ④ ⑤
【注】
①此式为一般直线与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联立后的方程,需要熟记,对于焦点在y轴上的,只需把对应的看作即可
②判别式是一个易忽略的点,这里必须注意,凡是需要用到韦达定理的,联立后一定要写到判别式!但判别式的使用需要依题而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知直线过椭圆内部的点,那么此时直线与椭圆一定有两个交点,联立后直接写“由题,△>0”即可;二是直线不过椭圆内部的点,那么若与椭圆要有两个交点,则需令判别式为正,此外在一些范围最值问题中,往往也会通过判别式建立k和m的关系,记住判别式的形式后,书面表达“令△>0,得1即可,因此判别式的形式也需要熟记;
③韦达定理其实无需特意去记,由通式,结合联立后的方程即可得出;
④在一些题型中,难免会出现含有纵坐标的表达,此时便需要通过直线代换,因此建议记忆.记忆方式也不难,分母和韦达定理一样(其实所有形式分母都是),对于对照可知,只是分子将换成了(分母的一部分);而对于在椭圆中,y是和b对应的,因此对照可知,分子中括号外的换成了,括号内的换成了(分母中的另一部分).
⑤两根之差的绝对值相信大家还是不陌生,是弦长表达的老伙计了,由于判别式已经记住,因此根差记住形式即可.
再看反设直线的情形:
联立,消x得:,
判别式,韦达定理,
此外,
上述内容看似繁多,要记忆的内容实则不多,重点是三个:联立后的方程,判别式,根差.由x推y的形式建议最好也能记住,其使用场景也颇多.而对于反设直线消x的情形,不难发现,只是把a和b的位置互换,k换成t而已,类比之也很好记忆.其他形式感兴趣的可自行推导记忆.
而对于直线和双曲线联立的情况,即,和椭圆基本也无差异,看作,
也即将椭圆中的换作即可,但要注意,此时判别式,欲使△>0,则!
这里还需要再说说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判断.设直线和双曲线联立后的方程为,当A=0时,则直线与渐近线平行或垂直,至多一个交点;
当A≠0时,则考虑判别式,当A>0,则有两个交点;当△=0时,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当△<0,则没有交点.此外若要与双曲线的某一支有两个交点,或和左右两支各有一个交点,则在借助韦达定理加以限定.
弦长问题
前面说到根差,不得不说就是弦长了,弦长公式源于两点距离公式:
两点距离公式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而若知道A、B两点所在直线的斜率,只需再知道它们横坐标或纵坐标差值即可求两点距离.对于这两种情形,在后续的题型中都将出现,应懂得灵活应用.当A、B两点都在曲线上时,通常称为弦长公式,根据前面的根差形式,弦长即可表达为:
若是反设直线,则:
特别地,在抛物线中,若直线AB过焦点F,根据抛物线定义,有因此抛物线中过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所得的弦长
焦点在y轴上的情况同理.
此外在圆中,弦长一般用垂径定理加勾股定理求,若圆的半径为r,圆心到弦的距离为d,则
弦长的应用在圆锥曲线中颇多,除了常见的直接和弦长相关的问题外,面积问题等也是弦长频
繁出没的地方.
下面先说椭圆和抛物线中的弦长问题,看具体应用:
例题1 【2015湖南文科20】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椭圆,,过点F的直线l与交于A,B两点,与相交于C,D两点,且与同向,若,求直线l的斜率
前面讲解的是椭圆和抛物线的弦长,上例也体现了转化思想的应用.下面我们再讲一例和双曲 线相关的联立问题.虽然近些年全国卷的圆锥曲线大题中,双曲线基本没有出现,但这并不代表不 会考查,随着新课改新高考的推进,势必会出现变动,扎实基础将显得更为关键.
【例题2】
已知椭圆,双曲线,若直线与C1交于,两点,与交于,两点,且,求的取值范围.
【练习1】
已知椭圆,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若,试用m表示k.
【练习2】
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与以为直径的圆交于C、D两点,且满足直线的方程.
6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