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课题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对象 高二学生日期 设计人 节次 1 教材来源 人教版必修四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课标分解: 通过情景探究,学生能正确理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结合上节课知识归纳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结合视频和实际生活,学生能够正确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解不同时期产生的伟大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能把握并运用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措施。教材 分析 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包括两目。第一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阐述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目“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阐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植根孕育于中华文化,第二目是第一目内容的深化和聚焦。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只有在生活上较为模糊的认识,相关理论知识较为缺乏。在教学上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成理论共识。目标叙写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课本P97和观看视频、材料,大部分学生能归纳并理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结合7.2知识和《唐宫夜宴》创新,目标生能够归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 3.学生通过阅读课本P98-100,结合视频感悟特殊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精神魅力,90%的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抗疫精神的内涵,并说出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目标生和临界生能够根据课本和已有知识归纳出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措施。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措施。 教学难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1、复习导入 复习7.2的知识框架,抽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学生基本能复述思维导图,目标生和临界生能够背诵出主要知识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探究分享一:河南卫视春晚登上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其中一个名为《唐宫夜宴》的舞蹈视频在微博的播放量已达千万级别,不少网民直呼“太好看” 思考:1.结合课本P97—98,你认为舞蹈《唐宫夜宴》受到网民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结合7.2知识和《唐宫夜宴》创新,谈谈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论:(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2)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对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大部分同学能结合材料和课本归纳并理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目标生能够归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探究分享二:结合视频感悟特殊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精神魅力和课本P99-100页 思考:(1)在艰难抗疫实践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什么精神?它与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 (2)请你列举我国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了哪些伟大精神? (3)我国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怎样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90%的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抗疫精神的内涵,并说出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2. 93%的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列举不同时期的伟大精神。 3.目标生和临界生能够归纳出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措施。课堂小结 见板书 全部学生能够结合课本复述知识框架。课堂小练 选择题、主观题 90%学生能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作业布置 必做:课时评价 选做:练习册主观题板书设计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精神 是什么:内涵、时代特征 为什么:意义 怎么做复盘反思及补救基于目标的复盘式评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