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1.1 物质的变化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没有 变化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 变化过程中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过程中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现象 物质的 、 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 、 、、 、等微观角度区别 构成物质的分子 改变 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 ,形成了 分子根本区别(判断依据) 是否产生________联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____ 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 ______化学变化状态形状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没有重新组合新的新物质一定不发生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1.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2.物质变化的证据主要有状态变化、颜色变化、形状改变、 、 、 、发光放热、pH变化等。3.检验三价铁离子用 溶液。沉淀生成气体产生温度变化硫氰化钾1.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液氮用作制冷剂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风力发电D.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D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 )①有颜色变化 ②有状态变化 ③发光 ④放热 ⑤有其他物质生成 ⑥生成沉淀 ⑦有气体放出A.①③⑤⑦ B.②④⑥C.⑤⑥⑦ D.⑤D3.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B.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变化中有发光、放热现象,就可以判断它是化学变化D.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4.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A5.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强光B.有发光现象C.有大量热放出D.有白色固体生成D6.科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下面有关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的颜色、状态一定不同C.“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的元素组成一定不同D.“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D7.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空格中。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酒精易挥发 。酒精易燃烧 ,可以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 ,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AABCD8.下列描述:①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②铜绿是一种绿色粉末;③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④氧化铜为黑色;⑤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⑦不可燃;⑧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⑤③⑧②④⑥①⑦9.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D10.化学变化中不能实现的变化是( )A.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B.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C.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D.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C11.两种无色液体混合后,无任何明显现象,这说明两种液体( )A.没有发生任何变化B.只发生物理变化C.只发生化学变化D.可能发生化学变化D12.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同类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杭州市的自来水不含任何杂质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体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D物理13.(1)二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这里描述的是二氧化氮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2)新闻报道《小雨引“燃”一车电石》很好地说明了水可“引火”。该报道称:某月某日傍晚,一辆储运电石的汽车因未做好防水工作,行驶过程中天降小雨,引发车厢着火……已知:电石(CaC2)不可燃,与水接触剧烈反应产生乙炔(C2H2)。①根据上述信息,请从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的角度,说说你对乙炔气体的认识(各一条)。组成: ;化学性质: 。②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乙炔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乙炔可以燃烧防水、密封保存14.“神舟十一号”火箭升空如右图。(1)“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摩擦产生高温,其外表材料在高温时会发生下列变化带走热量,从而降低飞船温度。这些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标号)a.汽化 b.蒸发 c.升华 d.分解d(2)宇航员舱外服实际上是个独立的狭小空间,废气处理系统保障着宇航员的生命安全。第一步让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一个装有活性炭的滤网除去臭气,这一过程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属于 性质。吸附物理15.把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层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如图所示),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1)在第二种情况下,钠也能和水反应,但不发生燃烧,这是因为 。煤油隔绝了空气(或氧气)(2)本实验能说明钠有哪些性质?(两类性质至少各写两点)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有银白色光泽、常温下呈固态、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等能与水反应、有可燃性、不能与煤油反应16.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出现 ;b.手摸烧杯壁有 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水雾发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蜡烛燃烧为 变化。(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获得结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水和二氧化碳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_______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化学发烫物理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 物质的变化知识点1 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分类 变化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 变化过程中__没有__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过程中产生__新物质_的变化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举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木材制成桌椅 钢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植物光合作用微观角度区别 构成物质的__分子__没有改变 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__新的分子__根据区别(判断依据) 是否产生__新物质__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说明 物质发生变化时常伴随着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变化发生了,但不能作为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电灯泡照明时既有发光现象又有热量放出,但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变化时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知识点2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1.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2.物质变化的证据主要有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产生、温度变化、形状改变、发光、放热、状态变化、pH变化等。知识点3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通过物质变化的探究,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而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利用物质的变化规律造福人类。如:(1)往氯化铁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会生成血红色物质,因此可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2)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成蓝色,因此可把它用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吸收少量水分的干燥剂。说明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变化”强调的是物质的某种运动过程,是正在进行着的或已经发生了的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往往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会”“容易”“难”等描述。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是物质性质的外在体现。易错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例 下列情况,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C ) 【易错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看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A.加热碘单质,碘升华为碘蒸气,是物理变化;B.充稀有气体的灯发光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霓虹灯应用此原理制成;D.红糖融化在水里,是物理变化。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A.氢气燃烧 B.菜刀生锈C.酒精挥发 D.电解水2.下列转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A.冰雪消融 B.棉衣缩水C.煤矿自燃 D.干冰升华3.在探究物质变化的活动中,可作为发生化学变化最可靠的证据的是( C )A.有气体产生 B.有沉淀生成C.有新物质生成 D.颜色改变4.为了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水,可往汽油中加入少量的( B )A.胆矾 B.无水CuSO4C.无水CaCl2 D.CaCO35.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A.牛奶变酸、水力发电B.矿石粉碎、钢铁生锈C.菠萝榨汁、蜡烛熔化D.光合作用、木炭燃烧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是中考经常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有关区分二者的依据的说法中,你认可的是( C )①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②是否有明显的现象 ③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改变 ④是否放出热量A.①②③ B.②④C.①③ D.①④7.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B.物质有发光和放热的现象产生就一定是化学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产生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8.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C )A.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B.活性炭——吸附剂C.氧气——炼钢和金属焊接D.稀有气体——制造电光源9.下列四个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涉及的变化与其他三个有本质的不同,它是( B )10.小刚同学在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液化气燃烧的现象,他认为液化气燃烧应属于化学变化。小刚在妈妈的帮助下对此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猜想与假设】(1)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做出的假设是__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__。【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2)打开液化气,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①玻璃杯内壁出现__水滴__;②手摸玻璃杯壁有__发烫__感觉。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3)分析: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二氧化碳和水__。【获得结论】(4)液化气燃烧为__化学__变化。11.阅读下列信息,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 ℃、2.02×104千帕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和氧气可以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氮方法。这一成果生产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硝酸,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廉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1)氨的物理性质:__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2)氨的化学性质:__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__;(3)氨的用途:__制取化肥、炸药__。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1.1物质的变化作业课件新版浙教版.pptx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1.1物质的变化提优手册新版浙教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