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新华社:不迎合、不媚俗,当潮不让你最中!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学校 印刷书 图书馆 博物馆 文化遗产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目录第一章节学校教育的发展第二章节印刷书的诞生图书馆的成长第三章节第四章节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私学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形式:官学和私学(一)古代教育春秋时期私学产生,孔子首创;唐代以后私学得到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是书院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中央官学:太学先秦时期“学在官府”西汉设立的太学西晋设立的国子监汉代设地方官学2.古希腊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一、学校教育的发展官学一、学校教育的发展【课堂探究】材料一: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参考答案:(1)特征:起源早(发展时间长)、政府主导、官学私学并存;儒学主导(教化功能突出);体制随时代不断发展。评价: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承;推动科举制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人才;传统封建教育本质上是为统治者服务;汉代后中央官学教育对儒家经学的重视,不利于文化多元化发展。一、学校教育的发展(二)近代大学教育1. 近代大学的发展历程一、学校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的学校教育形式:大学16481912北京大学19121916蔡元培任校长,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1898京师大学堂:第一所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清华学堂19111912清华学校1928国立清华大学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6481912【课堂探究】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规定中学堂课程如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教育目的不同:古代教育的目的为了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近代教育是为了培养实用人才,挽救国家危亡,推动国家自强发展。教育内容不同:古代教育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主,与科举考试相结合;近代教育内容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融汇中西。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64819122.近代大学的作用大学成为保存、传播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1)大学能积极应对社会需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2)大学中各种思想火花的碰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3)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人才,提高国家科研能力,增强“软实力”。综上,大学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64819123.近代留学教育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6481912【课堂探究】詹天佑:1872年留学美国,后考入耶鲁大学陈独秀:1902年留学日本,1907年赴法考察蔡元培:1902年赴日考察,1907年赴德访问,1912年留学德国胡 适:1910年赴美留学李大钊:1913年留学日本鲁 迅:1902年留学日本周恩来:1917——1919留学日本;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邓小平:1920年赴法留学,1926年离法赴苏留学根据上述名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留学教育对近代中国的作用①有利于华夏文化的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②为近代化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与中坚力量;③促进近代思想解放,促进近代教育发展。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6481912(三)现代中国学校教育【知识梳理】新中国教育的发展 文革前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文革时 受到破坏。文革后 举措:恢复高考制度→邓小平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教育改革步伐加快。→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增加教育投入。1977年高考考场,考生认真作答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1951年河北省定县翟城村参加“冬学”的学员们在上课第二章印刷书的诞生二、印刷书的诞生16481912(一)产生过程:【知识梳理】约公元前30世纪 古埃及出现纸草书卷,书籍雏形春秋战国——秦汉 简策、帛书,中国早期的书籍东汉 蔡伦“蔡侯纸”唐朝 雕版印刷品11世纪中叶 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蔡伦传》【史料链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原因和主要影响?【参考答案】主要原因:竹木简沉重,不便携带;缣帛昂贵,不利推广。影响:使造纸的原料更加广泛,使纸的价格低廉,便于推广;推动了我国造纸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传播、发展。二、印刷书的诞生16481912【知识梳理】15世纪中叶 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1457年,在莱菌河畔的美因茨,两个德国人使用金匠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机,金属字钉是由铅、锡、锑等金属熔铸而成的合金,并用适于金属着墨的脂肪性油墨取代中国人使用的烟墨,印刷质量得到提高,配套的印刷机械也使排版较为简易。此后不久,美因茨受到战火冲击,当地印剧工人流散到德意志和西欧各地,印刷活动开始蓬勃开展。到15世纪末,欧洲的印刷书籍达到1500万——2000万册,活字印刷占据了绝大部分。——摘编自董子凡《古代中国缘何未推广活字印刷》【史料链接】约翰内斯·古登堡《古登堡圣经》1454年到1455年在德国美因兹采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二、印刷书的诞生16481912(二)印刷书的作用:⑴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传承与传播,促进文化普及,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⑶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利于西方的思想解放。印刷术推动报纸、杂志的普及⑵翻译其他文化典籍,有利于借鉴吸收他国文化,补充发展本国文化。第三章图书馆的成长三、图书馆的成长16481912(一)图书馆的发展历程1.西方①亚述帝国 巴尼拔图书馆:古文明遗址中 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泥版文书,几乎囊括亚述全部知识。②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作用:保存了文化遗产(古典时期)。③公共图书馆: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出现近代意义上的 (面向所有人)作用: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 服务公众16481912(一)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三、图书馆的成长2.中国重视图书文献保存官藏:史官(专门掌管典籍),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所。私家藏书:伴随私学出现;明清 出现藏书家和藏书楼。明中期范钦“天一阁”(代表)公共图书馆:1909年京师图书馆,1916年 收藏 内务府立案的出版图书16481912三、图书馆的成长课堂探究: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中国公共图书馆出现原因?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们,想利用教育文化这个阵地来征服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他们在中国开办教会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树立了模式和榜样。 ——摘编自卿玉弢《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针对中国古代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中国藏书界出现了一股要求“藏书公开”的新理念。——摘编自徐凌志《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原因探析》材料三: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政府及知识分子更看重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即普及教育,增强国民素质。近代图书馆就是在这种要求全民族普遍教化的文化觉醒中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的。——摘编自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材料四:无论学者们把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划分成几个历史时期,其产生过程都离不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社会变革运动……在这三次变革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图书馆在近代化道路上逐步全面展开。—摘编自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西方教会图书馆的示范旧式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社会变革的推动二、印刷书的诞生16481912民国时期的京师图书馆敦煌遗书 唐律残卷敦煌遗书历经劫难1910年入藏京师图书馆时,只余8000余件,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16000余件,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另三件分别为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和赵城金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思考:图书馆的作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培养专业人才文献开发丰富文化生活,教育发展三、图书馆的成长第四章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16481912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16481912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亚历山大博学园。历史上的最早博物馆。1683年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为第一个近代特征的博物馆。18世纪,博物馆重大发展,大英博物馆、法国罗浮宫都建立于此时。16481912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成立上海自然博物馆1905年张謇建立南通博物苑1926国立历史博物馆后更名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1959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1933年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后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馆16481912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博物馆的作用借用蔡康永老师在《奇葩说》上的一句话来阐述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传承历史,启迪未来 材料 人们常说:“知来处,明去处。”博物馆承担了保存传统价值、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为人们提供了审视传统、反省今天和启迪未来的一个平台。人类的进步有赖于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遗产贮存的仓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精神上的“武道场”。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各地文化的微缩景观 材料 很多人喜欢旅游,每到一个城市,有的人喜欢去热闹的景点打卡,也有的人喜欢去当地安静的博物馆寻找这座城市的记忆以及它的文化内核。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有生命,也都有温度,都在讲述着它与这座城市背后的故事。从文化角度讲,每座博物馆的收藏是不一样的,每座博物馆代表的文化也不一样,所以博物馆在保护文化多样性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 最近上映的电影《八佰》票房已经超过了二十亿,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电影终归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免不了进行剧情改编和艺术加工,和真实发生的故事有所出入。电影的主要场地四行仓库却是真实存在的,如今成了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由于电影的热映而成了网红打卡新地。强化群体记忆,从而强化群体凝聚力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