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观察图片思考:这是谁的战场?叫什么战场?有哪些主要战役?发挥了什么作用?第21课学习目标:知道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概况、百团大战等相关史实;正确分析敌后战场的作用;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国共合作抗日正面战场:国民党敌后战场: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温故知新1937.8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1931.91937.7七七事变北平、天津沦陷敌后战场的创建1937年9月。这一个月中国人的抗战信心跌落到冰点。中国人民极度渴望一场战斗的胜利激励人心!沦陷区延安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向敌后挺进。变敌人后方为前线一、平型关大捷平型关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历时3个月)上海失陷1、背景1937年9月,平型关事件时间地点部队歼敌1937年9月山西东北平型关林彪115师歼灭日军1000多人平型关地势平型关大捷回归教材夯基础完成表格2、概况思考: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3、意义1937年11月太原失陷1937年11月上海失陷1937年12月南京失陷落后的中国,抗战的前途如何?究竟能否和怎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沦陷区二、材料一 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10个月。全国军民为了民族的生存进行了浴血奋战,天天都在渴望着战争早日胜利。然而,10个月中,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陷落。战争的进程会如何发展?中国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怎样看待抗战以来一直流传着的“亡国论”、“速胜论”?对这些问题,有的人在思考,有的人感到迷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对坚持长期抗战是不利的。材料二 毛泽东始终认为中日战争将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要在持久战中去解决。1936年7月,他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就已经提出了坚持持久抗战的各项方针。对于为什么中国的抗战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会属于中国,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给予了明确的回答。为了彻底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以持久战思想武装全党全民族,毛泽东决定写一部论持久战著作。亡国论与速胜论的盛行;前期抗战的失利批驳亡国论、速胜论;坚持抗战的持久性1、《论持久战》的背景1938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作《论持久战》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材料一 《论持久战》一经问世,就在党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后来成为国共两党两军领导抗战的共识。它的发表就像拨开了笼罩在人们头上的迷雾,在延安引起轰动,很快就被油印成册,在党内传阅,在传播到各个根据地后,成为我党我军树立信心、指导抗战的纲领。可以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持久战思想的伟大胜利。材料二 《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和指导中国抗日战争具体实践的光辉范例。《论持久战》也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战争问题的光辉范例。材料三《论持久战》于1938年7月在延安的《解放》周刊全文刊发,随后就有中文和英文单行本在国内外广泛发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军事理论,而且受到国外的高度关注,有力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向前发展,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哲学思想对外国军事斗争实践和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2、《论持久战》的意义敌后战场终成利剑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抗日根据地示意图》延安---敌后战场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这些抗日根据地起到了什么作用?作用: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开展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军事上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②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政治上三三制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知识拓展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①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②开展大生产运动。经济上减租减息政策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一方面减少地租的租额与高利贷的利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从事抗战、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减少租额与利息的同时,实施交租交息,承认地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承认债主拥有借贷债务的债权。知识拓展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①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②开展大生产运动。经济上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群众性的纺纱运动大生产运动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主要开展农业生产,兼办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党政机关、部队、学校普遍参加生产运动,逐步达到粮食、经费自给、半自给或部分自给。同时,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组织劳动互助,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保障供给。知识拓展关系: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吉原矩大佐回顾说:“当时视共军为……残兵部队或抗日杂牌军相差无几之军,确信不久将可扫荡歼灭而不重视。——《剑桥中华民国史》前今后华北治安的致命祸患,就是共军。只有打破这个立足于党、政、军、民的有机结合的抗战组织,才是现阶段治安肃正的根本。——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后不重视严厉打击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威胁着敌人的后方。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囚笼政策”。1、背景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四、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拔掉据点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近3000个数据说战果有何意义?百团大战 时间地点指挥规模主要 目标特点意义1940年下半年华北彭德怀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彭德怀在前线组织100多个团2、概况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回归教材夯基础主动出击二场战役一本书籍三项措施敌后战场的抗战《论持久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军事政治经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课堂小结】(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战略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中流砥柱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当堂检测】D1、1937年9月,有一场战役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八路军威名远扬,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它是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2、以下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用的战略战术,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抗战时期的战略战术1.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2.地雷战:防不胜防震敌胆3.麻雀战:“啄”得鬼子团团转……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B.敌强我弱形势下的灵活战术C.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D.游击战是牵制日军最有效的方法B3、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毛泽东发表的著作中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毛泽东的这部著作是( )A.《新民主主义论》B.《论持久战》C.《论联合政府》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4、一位抗战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1940年……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该老兵回忆的历史事件( )A.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个胜利B.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破灭C.是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D.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BC5.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B.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C.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D.日本“囚笼”政策破产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百团大战.mp4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28张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