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中国与联合国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中国与联合国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国与联合国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阐述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不同时期与中国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建立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领会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意义。
第二目“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整体阐述了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并说明了中国对联合国的政策立场,介绍中国在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指明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立场。
二、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知道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ー,能认同并结合实例阐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观看视频:《联合国成立75周年:履大国责任 展历史担当》
(上图是视频资料“【课程引入】联合国成立75周年:履大国责任 展历史担当”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联合国的理解。
总结:2020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75年前,世界各国人民以“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的决心,建立了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确立了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掀开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新篇章。
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探究与分享1:
1945年,董必武受中共中央委派,作为中共和解放区的代表随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与会期间,董必武欣然赋诗,记述此行感受:“世界安全要共谋,橡林建议早绸缪。主盟坛坫推三国,荟集衣冠合五洲。争论中心为委托(英文veto的译音,否决权之意),商量大事不糊涂。宪章签字施行日,庶使劳民得小休。”
请你阅读董必武的这首诗,并结合历史知识,说一说中国与联合国的渊源。
总结:
1945年,经过坚决斗争和极力争取,中国共产党得以委派董必武作为解放区代表参加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这成为我们党高级领导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首次亮相。会议期间,尽管当时国共矛盾日益尖锐。但董必武以大局为重,在坚持原则的大前提下,与中国其他代表求同存异、团结协作,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建设性贡献。会议进行到6月中旬,他欣然命笔,赋诗述怀。董必武的诗作中,“橡林”指《联合国宪章》的诞生地敦巴顿橡树园; “坛坫”指谈判场所;“衣冠”指礼服;“委托”是英文单词veto的音译, 指否决权;“庶”的意思是但愿。
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1.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产物,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艰苦岁月中孕育诞生的。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新的进展,中、美、苏、英等大国有关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设想日趋明朗。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会晤后签署联合声明,即《大西洋宪章》,希望能在战后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这是美英关于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最初设想,其所确立的原则后来成为《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中国对《大西洋宪章》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宪章“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
2.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中国参与了联合国的酝酿、筹划与创建,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和联合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并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3年10月30日,中、美、苏、英四国共同在莫斯科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明确宣告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3年11月,中、美、苏、英四国分别在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上就新国际组织的总体设想和框架结构原则性地交换意见。此后,中国又参加了筹备联合国成立的巴顿橡树园会议和金山制宪会议,并在这两次重要会议中就即将成立的联合国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建议,为联合国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1.新中国长期未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1949年9月29日,具有“制宪会议”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否认国民党政府继续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的资格。1949年11月15日,新中国外交部正式成立的当日,周恩来分别致电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大会主席,声明人民解放战争业已获得了决定性的全国胜利,国民党政府已经流亡溃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正式要求联合国立即取消“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力。但是,美国采取各种手段,对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设置重重障碍。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合国大会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提案。从1951年至1960年,美国一直采用“暂缓讨论”“延期讨论”等极端手段阻挠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提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亚非拉一系列新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美国在联合国中阻挠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越来越困难。1961年,第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会议议程。为继续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再次在会议程序上搞“小动作”,操纵本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强行规定“中国代表权”属于必须由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多数赞成才能作出决定的“重要问题”。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中国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斗争,主要是围绕联合国大会把“中国代表权”问题作为“重要问题”而展开的。
相关链接:
联合国有不少会员国因革命或政变而更迭政权、改变国名,但是新政府顺利继承旧政府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在联合国的席位并未受到影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照国际惯例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应由新中国取代,本不应该产生任何问题。美国的无理阻挠致使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进程被拖延22年之久,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暴露了联合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性。
2.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和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就是联合国历史上著名的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由于决议认定台湾国民党当局是“非法占据”,因而它的退出并不存在开除会员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进入的问题,联合国大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及其一切权利,包括安理会席位,由此该决议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联合国内中国代表权的政治、法律和组织问题。
3.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意义
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新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工作,推动通过协商、对话、谈判等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化解冲突,增进国际合作,维护联合国的权威与效力。
观看视频:《中国人自信的笑声,“震碎了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
(上图是视频资料“【典型案例】中国人自信的笑声,‘震碎了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
探究与分享2:
习近平指出:“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不仅是权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中国将继续大力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支持联合国推进千年发展目标,愿同各方一道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为世界和平、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查阅我国历届领导人在联合国的讲话,说一说中国在联合国发挥了什么作用。
总结:
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探究与分享3:
1981年,联合国进行秘书长换届。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名坦桑尼亚外交部长萨利姆为候选人,而美国等国坚持原秘书长、奥地利人瓦尔德海姆连任。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立场。经过协商,安理会重新提名,向大会推荐秘鲁人德奎利亚尔为秘书长候选人。德奎利亚尔最终获得大会任命。
思考:上述材料传递了怎样的政治信息?
总结:材料表明在1981年联合国秘书长换届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问题上有分歧,中国以否决权为后盾,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这段材料说明在安理会的表决程序中,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1.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东方大国,中国重返联合国后,联合国才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普遍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主战场,歼灭侵华日军150余万人,并牵制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最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和胜利之时,中国又为联合国的创建和《联合国宪章》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联合国成立之时,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当之无愧的。同时,中国作为联合国发起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
1.中国对联合国的政策立场。中国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各项工作,并发挥建设性作用。
联合国是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多边主义的旗帜。《联合国宪章》莫定了现代国际秩序的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始终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当前,中国同联合国合作不断加强和深化,正在进入新的时代。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发展深刻反映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显著变化。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参与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联合国的理念和实践。
探究与分享4:
2007年11月24日,中国首批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参加联合国/非盟“混合行动”的维和エ兵先遣分队135名官兵抵达南达尔富尔首府尼亚拉市。这是非洲以外国家向该地区派出的第一支维和部队。2015年,习近平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宣布,将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资国之一,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出兵国。截至2020年4月,中国军队已累计派出维和人员4万余人次,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被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结合材料,谈谈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总结: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组建维和警队与维和待命部队,支持联合国按《联合国宪章》精神进行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工作。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参加维和行动,在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2.中国积极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安全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与正义的一边,站在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一边,通过与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特别是安理会成员的共同努力,积极推动多起地区冲突走向政治解决。中国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阿富汗、缅甸、中东、叙利亚、南苏丹等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不断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之道,始终坚持和平性、正当性和建设性。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自1990年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军事观察员以来,中国在政治上和外交上对联合国维和行动坚定支持,为世界和地区和平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军控与防扩散进程。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中国一直是国际军控条约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努力维护现有多边条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支持发挥联合国在防扩散领域的核心作用。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从不参加也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核力量始终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始终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中国在核战略方面显示了最大限度透明,在核力量发展上保持了极大克制,对国际核裁军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3.中国积极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将有力带动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枢纽,为国际社会提供全球抗疫应急响应)
中国连续担任经社理事会理事国,积极参与经社系统的重要国际会议和其他活动,并承办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联合国及其多边机构是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心论坛,是综合处理贸易、投资、科技及相关发展问题的良好场所。中国与联合国的有关机构在这些领域里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国还是联合国系统各机构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在有关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主持召开的世界范围的重要会议,还积极参与联合国在禁毒和预防犯罪、人口、环保、人权、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活动,为联合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进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积极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教促发达国家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为推动南北对话、深化南南合作、促进发展援助所作的各项努力,全面参与联合国框架下有关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人道救授、减灾防灾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与合作,成为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不可或缺的参与方。中国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国情和实际需要,聚焦减贫、基础设施、粮食安全、能力建设等发展中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主张发达国家应按时足额履行官方发展授助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实际支持。
中国深入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中国加入多项国际人权公约并认真履行公约义务,与联合国在人权事务上保持良好合作,与多国展开人权对话。中国一向高度重视人权问题,“以国情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要务、以法律为准绳、以开放为动力”的中国特色人权观,也在国际上日益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共鸣和广泛认同。中国明确提出“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的理念,推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等决议,多次代表140余国就“落实发展权”“合作促人权”等作共同发言,为重要人权文件的起草、修改和完善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已与20多个国家建立人权对话或磋商机制,致力于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就人权议题开展建设性对话和合作。
(三)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立场
1.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联合国改革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课题。联合国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进行革新,改革又是当前联合国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大国和亚洲国家。中国一贯支持对联合国进行全方位改革,支持安理会进行必要和合理的改革,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安理会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从而维护和加强安理会的权威,提高安理会工作的效率,增强联合国有效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以更好地为全体会员国服务。
2.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主张。中国主张联合国的改革应有利于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
3.应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
2005年,中国发表了《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立场文件》,系统阐述了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主张。此后,历届联合国大会中方立场文件又多次强调中国支持联合国进行全方位改革、重视发展中国家关切、提高联合国运行效率的原则立场。
课外活动:观看纪录片《〈联合国〉第一集 文明之道》
本集主要内容:曼哈顿是纽约的心脏,在曼哈顿的心脏东河之滨有一片面积为72900平方米地方,它不隶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却又包容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它就是联合国。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课程小结:
12 / 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