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1.1国家是什么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1.1国家是什么教案

资源简介

国家是什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一课“国体与政体”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国家的本质”。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从阶级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的产生和性质。
第二目“认识国体与政体”。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主要阐述了国体政体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影响政体的多种因素以及现代民主政体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科学性,增强透过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认识和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2.掌握国家的基本要素、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本质,全面的认识国家,培养国家观念,树立科学精神;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积极参与国家的各项活动,增强关心国家事务的意识,培养公共参与素养。
3.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辨析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4.把握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学会科学的、辩证的看待各国的国家制度,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政体的变化,培养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的含义和本质
教学难点: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一共有多少个国家?
环顾世界,你能不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近两百个国家,它们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人口数量、发展程度也大不一样。环顾世界,我们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要解释这种现象,我们就需要清楚这样的问题——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认识国体与政体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与探究精神,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一、国家的本质
1.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自国家出现后,便逐渐产生了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学说。随着人类对国家认识的逐步深入,国家学说也逐步发展。
关于国家起源学说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君权神授是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一种重要政治理论,认为君主的权力是神赋予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君主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例如,西汉政治家董仲舒,一方面从理论上对君权的“神授”性质进行了肯定,提出“天”是宇宙人间的最高主宰,万物非天不生。“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另一方面,君权又受到“天”的制约。天能干预人间的事务,人间的事务也会感应给上天。如果君主无道,没有治理好国家,就是“逆天”,就会受到“天”的警告。
总结:在董仲舒思想体系里,建立了一套系统的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本内容的君权神授理论。既确认了君权的“神授”性质,同时也规定了君权所受到的制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的社会进步,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到国家的本质。
观点二: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霍布斯、洛克和法国的卢梭。其中,卢梭认为,国家是在订立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订立契约的主体是人民,因此,国家应该体现人民的最高共同意志;法律就是"公意",君主不能高于法律;人民有权废除对自己不利的契约。
总结:卢梭的上述观点一方面强调了订立契约和主权在民的重要性,是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思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是历史的进步;另一方面,其局限和不足之处在于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性,没有认识到国家的本质。
过渡:分析可知,观点一和观点二分别可以看作是一种“神权论”学说和“契约论”学说,二者对于国家起源学说的认识都是片面的。那么,接下来请大家看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述。
探究与分享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结合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论述,议一议国家是如何起源的,应该如何认识国家的本质。
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认识与解释,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科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它透过形形色色的国家现象,揭示了国家的本质。
第一,通过分析“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可知,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结合马克思主义对划分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相关知识,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第三,通过分析材料中关于“阶级”“秩序”“力量”等内容表明,国家的作用是控制冲突,维护社会秩序。这种社会秩序,说到底是为了维护既有生产关系和被统治阶级地位,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清楚地显示了国家的阶级属性。
综上,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表述的阶级斗争产生国家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国家起源研究中的结晶,科学地解决了国家的起源问题,直到今天仍然是指导国家起源研究的重要理论。
2.国家的基本要素
探究与分享2:
材料一 在中国先秦典籍中,“天子”统治的地域叫“天下”,诸侯统治的领地叫“国”,卿大夫统治的采邑叫“家”。古代中国人的社会情怀和政治抱负,往往与“家国天下”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梁启超说:“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有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
在你看来,国家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总结:结合材料一可知,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帮助我们提升对于“国家”的认识,了解“国家”概念的演变。
相比而言,材料二的观点更显进步,梁启超的观点直接指向了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例如材料中关于“土地”“人民”“法律”的说法分别指出了领土概念、人口概念和政权概念此外,材料虽然明确提出了“主权”概念,但与现代政治学关于主权国家的基本理论并非完全一致。
一般认为,国家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所谓主权,就是一定地域之内不受限制的绝对的政治统治权,是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内国际一切事物的权力。
此外,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学习和拓展关于政治学的基础概念——领土、政权和主权。
(领土的概述图)
◆领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地下及上空。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一国的领土一般由领陆、领水和领空组成。
领陆是指一国疆界内的陆地及其底土。一国的领陆既包括其大陆领土,也包括其所属岛屿。
领水是指位于一国疆界内的或与陆地疆界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乃至水床和底土。一国的领水包括其国境内的河流、湖泊、运河、河口、港口、内海湾、内海峡以及领海。
领空是指领陆和领水上面一定高度的空间。
◆政权是指政治上实行统治的权力,也指体现这种权力的政权机关。
◆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内国际一切事物的权力。
例如,我国政府在南沙群岛永署礁设置主权碑。
永暑礁,位于南中国海里南沙群岛一大型环礁,是中国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政府驻地。永暑礁长26公里,宽约7.8公里,面积高达108平方公里,有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礁盘,它的西南礁盘面积高达4.33平方公里,建立了2.8平方公里的人工岛,即永暑礁西南岛,简称永暑岛。
在南沙群岛中,中国大陆对永暑礁经营得最为完善,永暑礁也是中国大陆在南沙群岛的行政和军事指挥中心。永暑礁码头上竖立着醒目的主权碑。如图所示,在永署礁设置主权碑,是我国在南沙群岛的一种主权宣示行为。
3.国家的性质和本质
(1)国家的性质
过渡:尽管主权国家都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四个基本构成要素,但由此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的国家又有什么不同呢?这需要我们了解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探究与分享3:
观点一:所有国家都要履行经济建设、公共服务、打击犯罪等国家职能,因而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无关。
观点二:国家的根本职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因而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
观点三:生产力越低下,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就越明显;反之,生产力越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就越明显。
评析上述观点,并谈谈你对国家的认识。
总结:观点一关于“所有国家都要履行经济建设、公共服务、打击犯罪等国家职能”的观点正确,然而关于“因而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无关”的观点却是错误的。
从国家职能与国家的性质的关系来看,国家职能并非与国家的性质无关,国家的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体现国家的性质。
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所谓国家职能,就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以及国家的基本使命和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在实施阶级统治的过程中担负的基本职能和整体功能。国家职能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职能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对外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犯,保卫国家安全。
观点二关于“国家的根本职能……”的观点正确。从理论上看,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是国家的根本职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是维护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因而不可能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
观点三关于“生产力越低下,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就越明显;反之,生产力越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就越明显。”的论述,应采用辩证的观点加以分析。一方面,可以认识到不同发展阶段国家职能存在侧重点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是确实存在一定的联系,此部分将稍后展开论述。
过渡:通过对前面的学习活动可知,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此外,国家还具有社会管理职能。那么,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有什么区别呢?请看下面的材料,并谈谈你的理解。
◆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国家还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如何理解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
总结:
从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角度看,国家的对内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律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职能。国家的政治统治是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机关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从理论上说,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存在的前提是社会的存在,而政治统治职能的存在的前提则是国家的存在。这意味着,社会管理职能对人类社会而言,只是历史的产物,并非永恒存在,它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在阶级社会,从根本上讲,社会管理职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这种职能的执行和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所以它又与政治统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同时,政治统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管理职能为基础,因为国家只有有效地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才能够得以持续。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具有履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双重职能,这是由国家本质的双重属性决定的。国家的阶级性要求国家履行其阶级职能,以实现统治阶级利益的最大化。国家的社会性使得国家必然要担负社会管理职能,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起一种运行的社会规则和秩序,缓和或降低社会冲突,维护社会发展基本秩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过渡:上述观点,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国家职能与国家的性质的关系,在观点的交锋中深化了对二者关系的认识;另一方面,较为深入的探讨了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关系。然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性质各不相同,这些国家的共同本质是什么呢?请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
国家的本质
从国家的本质看,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国家本质决定着国家职能的性质、基本内容及其实现方法。国家的本质在国家职能上得到集中体现,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①民主: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因此,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②专政:作为国家制度的专政,就是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③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过渡: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特别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古代的民本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有何区别?请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
探究与分享4:
中国古代有所谓“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还有所谓“体察民情、广开言路”的明君作风。
美国号称“民主的典范”,2020年美国大选早已尘埃落定,但特朗普和拜登之间的“拉锯战”却导致各种意外事件频繁发生,诸如史上最贵的选举、频发的暴力事件、被特朗普质疑的竞选结果、严重的社会分裂等,都表明国家的政治、经济权力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辨析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总结:
所谓民主,包含广泛的和具体的两种含义。一方面,广泛的民主指在社会生活的各国领域中实行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决定的社会活动机制,它既包括国家层面的民主,也包括社会层面的民主。狭义的民主即政治民主,主要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民主。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实质上是一种阶级的统治,是在统治阶级及其认可范围内承认、实现和保障公民平等权利的政治形式。民主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民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材料一中所谓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体察民情、广开言路”的明君作风,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这种民本思想在封建社会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其内涵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有着本质区别。从封建社会“民本位”的目的看,“重民”是为了“驭民”,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的政治统治;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是专制制度;封建社会“民本位”强调的是统治者的治国态度,而民主是国家制度,二者是不同的概念。
材料二通过2020年美国大选所折展现的“拉锯战”,例如史上最贵的选举、频发的暴力事件、被特朗普质疑的竞选结果、严重的社会分裂等,表明作为国家制度的资本主义民主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民主政治制度,但资本主义民主只在资产阶级内部实行,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材料三中我国宪法和党的十九大报告都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民主,具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特点。从本质上说,它是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新型民主,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当然,社会主义民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过渡:当今世界主要由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那么世界上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些?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有何区别与联系?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表。
4.当今世界的国家类型
探究与分享5:
(1)当今世界主要由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
世界上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现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示例:
世界上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现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 从世界分布看,除社会主义国家以外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
(2)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区别 民主的本质
民主的主体
专政的对象
特点
联系
示例:
资本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区别 民主的本质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民主的主体 代表资产阶级 广大人民
专政的对象 广大人民 极少数敌对分子
特点 代表少数人的利益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联系 都是现代民主制度,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都与专制相对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主要了解了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又称“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国体与政体的内容。那么,什么是政体呢?
(二)认识国体与政体
1.国体与政体的含义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观察图片,法国大革命前夕的社会等级具备怎样的特点?
结合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前夕的社会等级呈现典型的“金字塔状”,自上而下分别是第一等级——教士、第二等级——贵族、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和农民、手工业者;上述三个等级由于不平等的税收政策加剧了不同阶级间的矛盾冲突,不同阶级下的利益群体各自为政,相互分离,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所谓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例如,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王权空前强大,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
探究与分享1:
材料一
《法国近代政体的演变(1789—1870)》
材料二 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国家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而国家性质只体现为几种类型。所以,不能说国体决定政体。
辨析上述材料,并谈谈你的认识。
总结:
结合材料分析可知,材料二的观点是错误的。从国体决定政体的意义上讲,国体反映国家的阶级属性。国体是政体的本质与归宿,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选择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因此,法国近代政体的演变(1789—1870),表面上是一个国家究竟采用哪种政体的考量,实际上的焦点是封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不断斗争,即近代法国的国体到底是封建帝制还是资产阶级共和制。由此可知,与政体相比,国体是占首位的。政体必须服从国体的需要,即服务于统治阶级组织、完善和巩固其统治的需要。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法国近代政体的演变(1789—1870),实际上的焦点在于实行封建帝制还是资产阶级共和制,即“封建专制政体”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那么,如何区分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呢?请学习下面的内容。
材料三 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专政与民主的统一体;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国家。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大都实行专制政体,而现代国家大都采用民主政体。民主政体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步成熟和完善的。
如何区分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呢?
总结: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是两种对立的政体。专制政体国家集国家权力于少数贵族乃至个人(君主)身上,君主是世袭、终身的。民主政体是指一定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在法律上承认全体公民自由、平等的统治方式。
探究与分享2:
材料一 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基本类型
资本主义国家 政体基本类型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内容 议会制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及职权不同 世袭、象征性、无实权 选举、虚位、无实权 选举、有实权
国家权力中心不同 议会 总统
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不同 监督与被监督(议会产生政府) 相互对立、相互斗争
议会产生方式及职能 选举、立法、组织、监督权、财产决定权 选举、立法、监督权
典型国家 英国、泰国、比利时、日本、西班牙等 意大利、德国、芬兰、奥地利、印度等 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等
材料二 所谓国体决定政体,意味着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的政体。所以,只能有一种政体适合特定的国体。
辨析上述材料,并谈谈你的认识。
总结: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可知,材料二是片面的。政体选择具有多样性。一般说来,每种国体都会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特定政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国体只有一种政体,并不意味着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也必然相同。正如材料一所指出,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民主共和制的内部也因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不同,有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之分。因此,影响一个国家政体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任何事物在保持其本质特征和基本性质的同时,在千差万别的客观环境的作用下,必然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相同性质的国家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政体。
探究与分享3:
材料一 1215年,英国制定《大宪章》,以法律形式限制了王权,并强调了“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的原则;1640年英国经历资产阶级革命,但共和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封建君主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批判,旧势力没有彻底铲除;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两大原则,即“限制王权”和“议会至上”,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铺平了道路。
材料二 国体不是决定政体的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辨析上述材料,并谈谈你的认识。
总结: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可知,材料二是正确的。政体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政体的基本原则是由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的,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是根本性的。除此之外,特定国家的政体选择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如材料一所指出,近代英国之所以采用君主立宪制,受到了英国的法律传统的历史因素、新旧势力对比的现实因素和“光荣革命”的直接因素的多重影响。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是根本性的,但政体的确定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那么,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探究与分享4:
观看视频:《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典型案例】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我国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总结: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体现一定的国体,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国家都是国体与政体的辩证统一。国体规定着哪个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而政体规定着统治阶级以什么样的形式来组织政权实现统治。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又离不开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又不能脱离内容。视频材料明确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此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我国政体是如何巩固国体的。
总结:
政体反作用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表现,如果没有适当的政体,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就无法阻止和运行自己的国家机器,无法体现和实现国家的性质。任何统治阶级都要根据统治的需要来设计国家权力的结构,确定最高政权机关内部的权力分配关系。视频材料明确指出,201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65周年,在这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探究与分享5:
材料一:
1991年,苏联解体。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俄联邦是“共和制的民主联邦法制国家”,即实行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
2017年4月16日举行修宪公投并获得通过。土耳其从议会制改为总统制,从宪法上赋予总统实权。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影响一国政体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总结:
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例如,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由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改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性质,实行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的政体;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例如,土耳其将国家政体从议会制改为总统制,从宪法上赋予总统实权。但并没有改变其资本主义的国家性质。
材料二: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英美政体的异同。
总结: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例如,英美两国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分别形成了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两种政体,两种政体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都是代议制民主形式,坚持分权制衡原则和法治原则。两种政体异同的背后缘由在于各自国家的特殊历史和经济文化背景。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资产阶级的不同政体,如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也了解了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它们直接的共性之处在于,都是代议制民主形式,那么什么是代议制呢?请继续下面的学习。
3.代议制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探究与分享1:
观看视频:《代议制:现代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民主制度》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知识解析】代议制:现代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民主制度”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代议制的作用。
总结:
根据材料可知,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课后活动:观看视频《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把握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性。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思政广角】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课程小结
13 / 1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