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练习题
选择题
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很多生动的比喻深入人心。他曾将科技创新比作“命门”“埋在山洞里的宝藏”……之所以这样比喻是因为( )
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唯一动力
④创新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右边漫画说明了( )
A. 创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创新改变人的行为方式
C. 创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D. 创新给我们带来成就感
3. 新基建、新经济、智慧城市、智能家居不断涌现,远程办公、健康码、视频会议、“云”教育成为生活的亮点。智能化、网络化快速发展表明( )
①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更丰富多彩
②生活处处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③创新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难题
④时代发展呼唤创新,谋未来就要谋创新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 从世界历史看,大国崛起总是呈现出“科技强国—经济强国—政治强国”的规律,因此,我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应该( )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 推进科技创新,全面淡化其他领域创新
C.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缩小城乡差距
D.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全面创新
5.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提出创新发展的理念:“中国制造2025”计划,德国的“工业4.0”战略,印度的“印度制造”战略,美国的“国家创新战略”等。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
B. 创新有利于激发潜能,让人们获得成就感
C. 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D. 创新引擎需要借助改革的力量来释放活力
6. 下列对右边漫画认识正确的是( )
A. 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B. 我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C.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D.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最强
7. 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要做好扩招各环节工作,向优质高职院校倾斜,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倾斜,向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倾斜。“三个倾斜”( )
①是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
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表明国家切实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④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2021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样做的原因是( )
①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②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③创新能力不强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④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9. “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优化和强化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坚持“双轮驱动”是因为( )
①制度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激发创造活力
②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④创新增强人的成就感、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0. 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这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因为( )
①创新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唯一途径
②创新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③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④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从“天和”上九天到“天舟”完成“妥投”,从“祝融号”巡游火星到3名航天员“入住”大空……一次次激动人心的发射让世界看到,中国太空探索范围更深更广,深空探测能力持续增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
①表明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②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自主创新,顽强拼搏
③表明我国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十足
④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突破和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的38.6%,保持9.7%的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建设数字中国。下列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④发展数字经济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3. 2021年12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以《格力:创新引领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题报道了格力自主创新的优势。格力电器生产线已经实现了100%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拥有15个研究院、超1 000个各类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人员超过16 000人,其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五分之一。格力电器的成功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是( )
A. 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大技术引进力度
B. 要依靠科技进步,开拓自主创新之路
C. 要敢于质疑,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
D. 坚持自主创新,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
14.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重视培养人才,就要( )
A. 坚持人才强国的基本国策,提高劳动者素质
B. 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
C. 以教育为本,筑好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靠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15.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每天巡馆,发现“仿冒产品”立刻拿下;他们设立服务点,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咨询服务。本次进博会,实现知识产权侵权“零投诉”。这体现了( )
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②我国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提升
③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就能够保护创新
④知识产权共享,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下列对“双减”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国家重视教育发展,关心未成年人成长
B. 治理校外培训乱象,消除家长所有焦虑
C. 回应社会关切,提升人民的教育满意度
D.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17.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针对2021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统计数据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消息指出: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59.7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较上年提高1.2件。2021年,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7.3万件,其中国内申请人提交6.8万件。这说明( )
A. 我国已全面建成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B. 我国公民的创新能力和法治意识增强
C. 我国自主创新水平已领先世界
D.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8. 2021年12月12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超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研发经费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这表明( )
A. 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已经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B. 我国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 我国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抢占科技制高点
D. 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限制其他产业发展
19. 第37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2022年3月在肇庆市举行。大赛以“创新·体验·快乐·成长”为主题,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等内容。青少年参加此项活动有利于( )
A. 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高科技人才
B. 改善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偏低的现状
C. 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技落后的局面
D.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20. 科技梦助推中国梦。我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对青少年的要求是( )
A. 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B.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受教育权
C. 通过改革激活创新并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D. 深化教育改革,为培育人才搭建平台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367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 551美元,连续三年超过1万美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 128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之间的差距继续缩小。
◆重大科技成果在过去一年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人造太阳刷新纪录、甩开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我国在战略高技术领域硕果累累。
以上成绩单得益于我国的哪些正确举措
从以上材料中,你感悟到哪些道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氢燃料电池汽车、手术机器人、3D打印面膜、共享咖啡机、厨房感应炉……曾经的科学幻想如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材料二: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力支撑民生发展,全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为什么要鼓励创新。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改革与创新有着怎样的关系?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6月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中国终于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太空之家。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实用阶段。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此次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几乎从零开始,从火箭研制的高标准到飞船设计的高起点,从独具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体系的建立到先进的航天测控网的形成……一系列高技术、新创造、新成果,无不是航天人自主创新的智慧结晶。中国航天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航天事业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大协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有力支撑了国防能力提升和国民经济建设,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
请你结合材料,以“创新”为主题,写一则短评。
24、时代发展呼唤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创新的作用有哪些。
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破除了水稻“无优势论”理论的束缚,提出新的观念,率先开创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遭遇过无数的失败。但这些困难从未将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研究杂交水稻的热情击垮。袁老经常说:“书本里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而他自己也亲身示范,一年365天,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都在田里。杂交水稻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目前,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已推广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金黄的稻谷,让无数人享受到了吃饱的幸福。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身上是如何体现创新精神的。
答案
1-5ABCDC 6-10ACADD 11-15BDBCA 16-20BBCDB
(1)①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③坚持党的领导等。
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高。②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③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1)材料一说明创新为生活带来便利,让生活更美好。材料二说明我国重视科技创新,激发创新活力。
(2)创新对个人有着重要作用:创新为生活提供便利,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创新对国家、对社会有着重要作用: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有利于全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撑民生发展。
①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23、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说明了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是国家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努力发展航天事业,不仅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国防实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也有利于为人们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增进人类福祉。
③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我国应继续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在党的领导下,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
24、(1)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②制度的创新可以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可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③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热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让生活更加美好。
(2)①袁隆平破除了水稻“无优势论”理论的束缚,体现了他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②袁隆平提出新的观念,率先开创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体现了他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③袁隆平遇到无数困难但从不畏惧困难,体现了他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④袁隆平和团队一起研究与实践,体现了他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⑤杂交水稻技术推广至60多个国家,体现了袁隆平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