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答案)

资源简介

5.3社会历史的主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人民群众的含义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3、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自觉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学习过程】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体)的表现
3、群众观点的内容、地位
4、群众路线的内容、地位
5、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原理和方法论
【重难突破】
1.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内涵
(1)从“质”与“量”上理解
①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2)从“变”与“不变”上理解
①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②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这一点是不变的。
(3)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依赖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如果只承认杰出人物的作用而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就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观。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2)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顺序。
(3)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4)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易错修正】
1.人民与公民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2.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我发展的基础
7.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8.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依靠群众。
【典型例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也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这表明人民群众(  )
A.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D.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
2.变式训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于人民群众是(  )
①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③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人民日报》评价李维撰写的《新时代的温度——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一书:该书立意、结构、表达均聚焦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满新时代的正能量,温暖人心、激励斗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基于(  )
①群众观点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社会历史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是人民创造的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变式训练 近日,一首名为《2035去台湾》的歌曲在网络上火了。“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半;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情歌阿里山,还有那神奇的日月潭。”这首歌反映了两岸民众对实现统一的美好愿望。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③上层建筑必须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状况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话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请简要评析。
6.(19全国Ⅲ)
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 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
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12分)
【课堂小结】
【学习收获】
附参考答案:
【易错修正】
1.人民与公民前者是政治概念,后者是法律概念,后者包括前者。
2.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有些个别人对历史甚至起巨大作用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但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是生产方式。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6.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我发展的基础
7.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8.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群众。
【典型例题】
1---4:DADA
5.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荀子的这句话,把人民群众比喻为“载舟” “覆舟”之水,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有其正确性。但由此认为荀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不正确的。
③荀子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代表,他的这句话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剥削阶级的阶级统治。
6.①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②兰考县委心系群众,把扶贫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
③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