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经济生活》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经济生活》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商品的基本属性
(1)知道商品的含义。P4
(2)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P5
【注意】
(1)假冒伪劣产品,由于没有应有的使用价值,因而不能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2)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要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3)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
2.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含义。P5
(2)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P4-5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P5
【注意】
(1)货币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一般等价物。
(2)牧畜、布帛、贝壳等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但这些不是货币。
3. 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P6
(2)流通手段P6
(3)支付手段P7
【注意】
(1)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是只需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3)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4. 金属货币与纸币
(1)了解金属货币。P7
(2)纸币的含义。P8
(3)为什么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P7
(4)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公式)。
(5)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P8
【注意】
(1)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后来又出现了金属铸币。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严格来讲,货币是指有价值的金属货币,特别是在涉及到货币的含义和本质的时候。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之为货币,但实质上纸币只是价值符号(货币符号)。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①共性:它们都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实质与原因);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与经济秩序(危害与影响);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对策)。
②其实,它们的不同点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项目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实质与原因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危害
直接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秩序混乱,生活水平下降,影响社会稳定
直接引起物价下跌,影响企业与投资的积极性,市场销售困难,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
对策
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并努力扩大出口
5.结算与信用工具
(1)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P8
(2)经济往来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P9-10
【注意】
(1)教材所讲的信用卡是广义的信用卡,而日常生活中所讲的信用卡专指银行信用卡。
(2)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3)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6.外汇与汇率
(1)了解外汇的含义。P10
(2)如何判断汇率的升高(跌落)?P10
(3)了解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影响。掌握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基本换算。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和意义。P10
7.货币与财富
(1)综合认识货币。P25
(2)如何对待金钱?P25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 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关系是如何影响价格的?P12
【注意】当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时,此时的商品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P12
(2)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13
(3)商品生产者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意义。P13
(4)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P14
【注意】
(1)商品的价值总量 =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2)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无直接关系。
3.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P14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P14
【注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这
样形成的价格,既反映商品价值,又反映商品的供求状况,对消费者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都具有灵敏的引导作用,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4.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需求的一般影响(需求法则与需求曲线)。P15
(2)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P15
(3)互为替代品与互补商品。P15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三个方面)P16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居民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如何影响消费水平?P17
(2)物价总体水平如何影响消费水平?
【注意】
(1)提高消费水平,从根本上讲,是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下降,消费水平也下降。
2.消费类型
(1)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P18-19
(2)了解其它消费类型。P19
【注意】
(1)是否进行贷款消费要看具体情况。
(2)钱货两清的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区别,在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转移情况不同。
3、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P18
(2)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区分四种消费心理(特点、利弊、对待的态度)。P20-21
(2)掌握四条正确的消费原则。P21-22
【注意】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
(2)坚持适度消费,不提倡超前消费、滞后消费。
(3)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是反对消费、抑制消费,而是主张节约资源、反对浪费。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四个方面)。P29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P29
(3)了解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关系。P29
【注意】
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1、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
向作用;2、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如住房消费、汽车消费、“假日经济”等。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P30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P30
(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P30-31
3.公有制为主体
(1)了解公有制的地位、范围。P31
(2)国有经济及其地位作用。P31
(3)集体经济及其地位作用。P32
(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33
(5)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33
【注意】
(1)公有资产占优势,不是在所有产业、所有部门都占优势。
(2)注意“公”“国”两字,不能混淆。
4.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三种形式、特点和作用。P33-34
【注意】
(1)不能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P31?
(2)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原因。P35
(3)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P35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1.公司的类型
(1)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比较。P38
(2)了解公司的组织机构。P38
(3)公司制的优点。P39
【注意】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不能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后者可以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
2、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1)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P39-40
(2)了解企业的兼并、联合、破产。P40-41
3.劳动和就业
(1)就业的意义。P42
(2)如何解决当前就业问题?P42-43(从根本上、从党和政府、从劳动者)
4.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了解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P44
(2)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础、依据、途径。P4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