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目录

情境导入

初读感知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教材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强qiǎng: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无人送酒: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
怜lián:可怜。
傍bàng:靠近、接近。

初读感知
1、这首诗写了哪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本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重阳节;
“九日”、“登高”、“饮酒”、“菊” 等。
2、赏析“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
“强”字用得好。
巧用典故“无人送酒”。
3、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1】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2】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掩卷深思。




岑参,唐朝边塞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善于描绘塞外风光和军旅生活;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背景介绍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品悟诗情
岑参写的这首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语言朴实无华,又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寄托着对诗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拓展延伸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课后作业
课外搜集一些有写边塞诗人思乡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